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经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甲状腺腺瘤(23.75%)、结节性甲状腺肿(18.75%)和乳头状癌(15.00%)。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临床病理诊断 细针穿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良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肿瘤的核异型性为轻度,核分裂出现的情况较少,且拥有较低的肿瘤坏死率和较慢的间质生长速度。但是交界性叶状肿瘤与恶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浸润型,核异型性较为常见,核分裂的情况多发,且拥有较高的肿瘤坏死率和较快的间质生长速度。结论诊断结果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来观测,对早期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应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因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的的表现与纤维瘤酷似,必须在对其治疗上保持严谨的态度。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膀胱癌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尿脱落学细胞学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0例确诊膀胱癌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82例病患进行两次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一次检查的结果记为第一组,第二次检查数据记为第二组。分析两组的膀胱癌阳性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高分级膀胱癌阳性率、低分级膀胱癌阳性率。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膀胱癌阳性率比较,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相比,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阳性率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与第二组高分级膀胱癌阳性率,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第一组与第二组低分级膀胱癌阳性率,P大于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检测膀胱癌,有助于对病患进行诊断治疗,值得继续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尿脱落细胞学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特征,提高对肺癌的早期诊疗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00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鳞癌发病率最高45.59%,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43.75%,随着年龄的增大,鳞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腺癌发病率却呈下降趋势。结论原发性肺癌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最高为鳞癌,女性发病最高为腺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重视肺癌的病理特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肺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病理特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预防甲状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甲状腺病理活检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特点、发病男女比例、好发年龄段、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中男18例(19.8%)女73例(80.2%),平均年龄为(42.3±3.6)岁,好发年龄为41~60岁。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6例,占61.5%,其中伴腺瘤形成趋势占7.7%;甲状腺腺瘤占23.1%;甲状腺炎占9.9%发生几率高。结论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特点较为复杂,容易出现误诊情况,详细了解该病临床病理特征、发病高位年龄段等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甲状腺疾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以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块、状腺炎为主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病理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系囊性或者囊实性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性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呈多房且为囊实性。结论患者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收治的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应据此进行相应的鉴别,从而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5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40岁者(青年组)53例,年龄>40岁者(对照组)251例。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以胃窦胃角部最为高发,而对照组以喷门及交界区最为高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分化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胃癌患者中主要以女性群体最为高发;多数发病部位为胃窦胃角;青年胃癌的病理表现主要以低分化为主;内镜检查多为进展期。

  • 标签: 青年 胃肿瘤 病理 胃镜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便于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9例(12%),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阴道异常出血者69例,占92%。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误差率为10.3%,II期误差率为67.5%,III期误差率8.3%。结论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断分析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三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三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眼眶骨肿瘤,并探讨研究病理情况。方法: 2003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 眼眶骨肿瘤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研究。结果:①18例 患者,平均病程(4.1±1.83)年。② 18例 患者,10例 接受CT检查, 7例 核磁检查,1例 联合核磁与CT检查。其中,关于病变部位, 5例 位于眶上壁,6例 内上眶壁,3例 外上方,内下方、外下方、眶下壁、球后眶壁各1例 。③所有患者基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④本组18例患者, 5例骨瘤, 6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2例转移瘤, 2例骨母细胞瘤,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 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眼眶骨肿瘤,发病率低,但种类多,CT是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眼眶骨肿瘤 临床分析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 2010年 1月至 2013年 6月我院的 116例肾小球成年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肾活检,均确诊,对肾病的病理进行分析,观察病理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全部患者中有 8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为 72.4%;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2例,比例为 27.6%。 IgA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比例为 39.8%。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 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标本实施病理检查。记录其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对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标本肉眼观察平均直径(4.13±0.23)cm,呈浸润性生长且无完整包膜(或无包膜);镜检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52.38%)(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分期T4患者所占比例(52.38%)显著高于其他分期(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涎腺肌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全面检查确诊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涎腺肌上皮癌 临床特征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乳腺发育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两所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男性乳腺发育患者62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乳腺局部肿块形成或整个乳腺肿大,病理巨检手术标本呈圆盘状、结节状,界限较清楚。镜下见导管数量增加,导管内衬上皮具有腺上皮和肌上皮双层结构,周边间质增生并纤维化,混有淋巴浆细胞浸润,罕见小叶结构或分泌现象,全乳肿大时脂肪组织明显增多。62例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截止本文报道时未见复发。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的临床病理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理检查用于鉴别有无合并其他恶性病变,手术治疗是男性乳腺发育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胃肠道类癌患者22例,收集所有2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所有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道类癌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胃肠道肿瘤的认识,在治疗诊断之前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体内出现的可疑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生理疼痛。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检验、分析,20例患者均做出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临床病理检验、分析,有助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