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和腰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以及腰部无力,并在随访一年后计算频率。结果:观察组优良治疗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频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的运动功能,减轻腰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  腰椎整脊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 腰椎推行性疾病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理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均开展本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开展针灸理疗,就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凝血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aPTT、PT长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定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针灸理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腰椎功能与凝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理疗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 的临床疗效。 方法 : 随机 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3 月 在我院接受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的 患者 42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分析患者术前、术后 10 天、术后 30 天、术后 180 天各项身体指标, 使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使用行走计时测试( TUG )评估患者行动能力,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术后三个时间点的 VAS 、 TUG 和 ODI 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的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改良 TESSYS 技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提速疗法加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综合评估,选择78例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提速疗法、腰椎牵引、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78例两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1%。结论 以中药提速疗法加腰椎牵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安全,能有效减轻或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并且成本低、痛苦小,适合推广。

  • 标签: []中药提速疗法 腰椎牵引 中西医结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其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之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治疗效果。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针灸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术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经椎间孔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硬膜囊 神经根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飞行人员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的特点,自编颈腰椎训练操,并观察其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编制颈腰椎训练操,并经相关航空医学、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专家审核通过。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疼痛评分、平均年龄、飞行时间、机型及空中职务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颈腰椎训练操进行训练,并于治疗结束后持续进行训练,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期的疗效。 结果  治疗四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腰痛、肢体麻木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vs对照组:96%vs92%,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s对照组:17.18±5.42天vs24.59±7.93天,P

  • 标签: 颈腰椎训练操 飞行人员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飞行人员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的特点,自编颈腰椎训练操,并观察其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编制颈腰椎训练操,并经相关航空医学、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专家审核通过。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疼痛评分、平均年龄、飞行时间、机型及空中职务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颈腰椎训练操进行训练,并于治疗结束后持续进行训练,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期的疗效。 结果  治疗四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腰痛、肢体麻木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vs对照组:96%vs92%,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s对照组:17.18±5.42天vs24.59±7.93天,P

  • 标签: 颈腰椎训练操 飞行人员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联合腰椎斜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3年1月份至2024年1月份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随机平衡法的方式为分成了参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实验组: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腰椎斜搬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JOA评分。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得到缓解,JOA评分更佳,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腰椎斜搬法进行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减轻,腰椎功能得到恢复,值得提倡。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腰椎斜搬法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参与研究,均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经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纤维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ODI评分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与纤维环修复治疗联合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纤维环修复
  • 简介:目的:ALP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试剂放置在仪器冰箱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检测值成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是试剂暴露在空气中无色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分解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酚所致试剂空白吸光度逐渐增大所致。由于生化试剂较贵,而实际上试剂还在有效期内,大批试剂丢弃造成严重浪费。为避免浪费,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继续使用这些试剂的可能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对试剂和仪器原理进行分析,进行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和对比试验。提出在适当范围内可以用蒸馏水稀释此试剂,从而避免因空白吸光度过高仪器情况,并提出最佳稀释比例。结论:经最佳比例稀释后的试剂精密度、线性良好,与符合要求的新试剂结果一致,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 标签: 稳定性 空白吸光度 磷酸对硝基苯酚 硝基苯酚
  • 简介:【摘 要】固体药物是现阶段临床医疗环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品形式,在药物使用期间,不但具备方便携带与服用的优势,同时在药物纯度把控方面更能够降低杂质含量,以便将药品质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准线上。但在实际药品制备过程中,部分药品厂家因生产流程与工艺选择的差异性,极易影响药效发挥,无法真正保障药品服用安全,便对患者健康带来极大风险,所以必须对生产工艺影响要素深入分析。

  • 标签: 固体药物 生产工艺 不稳定药性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在当前阶段,保障电力供应系统的稳定性是电力供应系统的重点工作。而电测仪表就是在进行电力检查维修工作中的常用检测设备。使用者在使用电测仪表时,通过测量电气参数,便可获取所需信息,以便于对电力网络和线路发生的故障进行判读,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后续的维修等。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测仪表的数据可靠性显著提升。但是,其测量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风险。这就要求企业掌握影响电测仪表测量不稳定的因素,进而采取相应对策。

  • 标签: 电测仪表测量 不稳定的原因 具体对策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与传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针对于变电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故障排除,确保变电运行的可靠性。本文针对于变电运行的不稳定原因及其相关的故障排除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提高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变电运行 不稳定原因 排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末次随访日期2015年12月,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的现象,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掌侧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和预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份到2011年2月份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将其随机划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提供临床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向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提供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十分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斜T形钢板内固定,其中2例骨缺损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等并发症,优20例,良9例,总体优良率90.7%。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折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掌骨间支架作用辅助固定不稳定掌骨骨折在治疗掌骨骨折中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在骨折块克氏针不稳定固定时,于骨折线近端或远端横行将其与邻近一根掌骨一同固定,达到稳定固定,无需其它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4例掌骨骨折,其中第5掌骨19例,第4掌骨8例,第2掌骨7例,随访6个月32例,骨折愈合良好,无后期移位。结论掌骨间支架作用辅助固定不稳定掌骨骨折以操作简单的方式应用于第2-5掌骨不稳定性骨折固定,价格低廉,固定稳定,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掌骨骨折 邻近掌骨 横行固定 固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