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在较高负荷频繁出现的锅炉灭火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电厂燃烧器、煤质、运行调整方式的特点,提出了防止锅炉灭火的措施,有效地稳定了锅炉燃烧,遏制了锅炉频繁高负荷灭火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锅炉 燃烧器 配风方式 煤粉细度
  • 简介:摘要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是日常维修中最常见的故障,有的新车行驶不到1万公里即有不稳现象的发生,冬季怠速不稳的现象更加严重,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也是摆在维修和诊断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对怠速不稳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诊断方法和技巧。

  • 标签: 怠速不稳 原因分析 诊断
  • 简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由于不稳定心绞痛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多方向性,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性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监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显效108例、有效4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3.1%。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围: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 标签: 肘关节 副韧带 慢性不稳定 重建
  • 简介:摘要在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热水系统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归纳总结有两大类1、设备故障原因在酒店系统中有很多设备,其中某个设备出现故障不运行,这种情况维修或更换个别设备即可,处理比较简单;2、系统原因热水系统中各个设备单机运行正常,但末端使用热水出水不稳定,忽冷忽热,这种情况处理相对不容易,本文以实际解决的案例来探究热水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热水系统 冷辐射系统 温度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相关事项。方法对全组48例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术后石膏固定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成角、侧方短缩移位均矫正良好,关节活动明显改善,优良率达97.92%。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手术和足够长时间的石膏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手舟骨 不稳定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PFNA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71岁,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本组23例,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或者退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具有切口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安阳县电业局变电工区一台QJ_(44)双臂电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指零仪指针来回摆动的现象,无法使之平稳。当单纯测量电阻元件时,指针稳定,而测量具有电感的变压器绕组时,指针便来回摆动。打开电桥检查,导线及连接点、指零仪、放大器等元件均正常,电池也正常,没有发现故障。后来发现B按钮(电源按钮)下部的两对常开接点上有黑色氧化层。我用很细的水砂纸夹在动静触片中间,按住B按钮来回拉动砂纸除去了氧化层。然后重新试验电桥,指针来回摆动的现象就消失

  • 标签: 双臂电桥 指零仪 指针 电阻元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28例,取掌侧入路,严重骨缺损者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明显改善,按照Sarmiento1腕部功能评价标准优17例,良9例,可2例。结论对于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减少并发症的安全可行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50.24±1.24)分、SDS(41.64±1.17)分、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3.76±0.63)d、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时间(2.15±0.23)d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58.76±1.34)分、(55.42±1.63)分、(6.37±0.87)d、(3.85±0.41)d,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情康复时间,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40例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需行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术围手术期锁骨静脉置管的护理防护与关注。方法我科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40例,选用锁骨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用以进行围手术期大量输液、输血、静脉营养、化疗、测量CVP等。结果一次成功置管36例,反复穿刺4~5次者4例。操作时间10~30min。有3例由于误穿锁骨动脉产生了局部血肿,但未出现心律失常、气胸、空气栓塞、血胸等并发症。经临床护理观察,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固定好、不易脱出、不易感染、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置管方式。结论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是围手术期对重要手术是有效重要措施,既能确保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围手术期 置管 护理关注与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3),观察组给予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VAS评分、OD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给予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在提升临床效果的同时降低VAS评分、ODI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LIF)已成为脊柱外科最具代表性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之中。然而,该技术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且手术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不良后果。目前我国脊柱外科专业尚无脊柱PELIF技术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该技术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及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本共识内容包括PELIF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优势和劣势、术前评估、麻醉方式及手术操作、并发症处理及预防和术后随访。

  • 标签: 脊柱 内镜 腰椎 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均给予密切手术配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3.7±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3±2.4)ml,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住院时间平均(4.1±0.4)d。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时,给予密切配合后,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出院。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之间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参与调查研究,以两组对比的形式展开护理效果反馈,两组均采用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跟踪患者情况为其3个月,结合患者的感染、神经损伤、骨质增生、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反应与护理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几率,分辨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小,满意率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的优化处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椎间盘镜下后路 手术治疗 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腰段椎管内无骨质破坏的硬膜脊索瘤1例。患者男,35岁,以腰痛伴双下肢痛就诊。患者行腰椎CT检查示腰2/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肿块局部见钙质密度,无邻近骨质破坏。腰椎MRI示病变呈卵圆形,大小约2.5 cm×1.2 cm,边界清楚,于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质明显强化,同水平马尾神经受压。术后病理证实为硬膜脊索瘤。

  • 标签: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