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9
  • 简介:  真正的个人主义的个人一定会对现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产生了负面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离开具有宽容精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个人主义现状 中国个人主义 现状反思
  • 简介:结构主义范式在语言学、文学批评与社会研究中的形成与散播,是学术史也是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929年.雅各布森首次提出“结构主义”这一概念。用采描述布拉格语言学小组(1926—1949)的语言学与文学研究新途径。不同于浪漫主义与实证主义的语文学,布拉格语言学小组视文化现象“不是机械的集合而是结构的整体”.努力“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无论是历时的还是共时的”,这些规律是由“它们所提供的功能”决定的。布拉格学派是如何偏离了索绪尔语言学教义?这一学术运动大致可划为几个阶段?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是如何流行而最终引发全球结构主义范式的兴起?本文以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予以梳理。

  • 标签: 结构主义 布拉格语言学小组 索绪尔 雅各布森
  • 简介:<正>《共产党人》1982年第2期发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十M·鲁特凯维奇写给该杂志的一封信,批评文艺刊物中所表现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鲁特凯维奇在信中特别指出了《我们同时代人》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的B·索洛乌欣的文学小品《掌上珠矶》中

  • 标签: 科学院 苏联 神秘主义倾向 共产党人 宗教 批评
  • 简介:是一部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情景喜剧,其中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色.突出表现在形式和语言的颠覆传统、反理性秩序等方面.本文就此入手,解构的后现代主义语境,探讨其文学内涵及影响.

  • 标签: 《武林外传》 后现代主义 狂欢
  • 简介: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并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着现代生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人道主义精神是贯穿狄更斯全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线索,也是狄更斯小说的最终的主导思想。一、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它的基础是一种抽象而普遍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究其根源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以及中世纪民间文艺中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并在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又有新的充实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作品,都继承并发扬了中世纪民间文艺中对封建教会、神权统治的揭露和鞭挞的精神,且其揭露更为深刻而全面。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与形成狄更斯出身卑微,他生于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在他童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投入债务监狱,10岁的狄更斯被迫中断学业。这些苦难的日子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监狱中的见闻使他对饥寒的儿童、贫穷的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对贫富严重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愤恨,...

  • 标签: 中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中的
  • 简介:《愤怒的葡萄》反映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观点,作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对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对女性的关注,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本文在简要分析《愤怒的葡萄》的故事内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表现进行深刻的剖析。

  • 标签: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形象 女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新文化运动与思想文化,1、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本来是各种流派兼容并包、自由辩的思想文化运动

  • 标签: 新文化运动激进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父权文化同时伤害着男性和女性,包括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自由生态女性主义、激进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原住民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对父权文化及传统男性气质的审视

  • 标签: 女性主义男性学 生态女性主义 男性学视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8
  • 简介:郭沫若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剧作家。他崇尚“生命写作”,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较多时间却是“笔墨”写作。《蔡文姬》创作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语境中,洋溢着激情和诗情,塑造了理想人物,表现了个性和审美浪漫主义特点,但有些拘谨。因游移于表现自我和替曹操翻案之间,现实性旨趣过于明显,但仍属于革命浪漫主义审美范畴。

  • 标签: 诗人气质 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
  • 简介:<正>尽管苏联评论家常常把肖洛霍夫的作品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作”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顶峰”,但是他的作品与那些公认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作品相比,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风格,都颇有不同,研究家们以“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严峻的现实主义”,“无情的现实主义”来概括其独特性,总使人感到不尽全面。我们认为,肖洛霍夫的艺术创作凝聚着他探索生活奥妙的胆识,坚持独立思考的勇气,肖洛霍夫的现实主义是这种胆识与勇气的结晶,它的丰富内涵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概念——肖洛霍夫现实主义

  • 标签: 肖洛霍夫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葛利高里 代表作家 丰富内涵 艺术风格
  • 简介:在英文语境中,台湾文学的批评和研究为时不长,《现代主义与本土对抗》(ModernismandtheNativistResistance:ContemporaryFictionsfromTaiwan.Durham:DukeUniversityPress,1993)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于对此段历史怀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而言,张诵圣梳理了1949年之后的台湾小说史:从现代主义一派的白先勇、王文兴、李永平,到乡土派的黄春明和陈映真,《现代主义与本土对抗》对其中诸多重要作家做了扼要的概括和具体的分析。

  • 标签: 现代主义 对抗 台湾文学 1949年 白先勇 小说史
  • 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当中唯一一部与军事、与战争关系最为密切的著作。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大河之中考量,《三国演义》对战争的领悟之深,对其况味的表达之透,也几乎无出其右。《三国演义》无疑有着巨大的历史容量和哲学容量,但它的真实体量并不大,凡一百二十回.七八十万字.平均到每一回也就六干多个字。

  • 标签: 《三国演义》 历史容量 极简主义 古典长篇小说 中国 战争
  • 简介:门罗的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但也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在《逃离》中,她对加拿大乡村的叙述不排斥被现代科学视为迷信的玄虚现象,对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作为人生尽头的死亡的揭示和渲染,更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对神秘性的强调让门罗小说超越了一般现实主义的范畴,称其为独特的"心理神秘主义"。

  • 标签: 人生真谛 神秘主义 现实主义
  • 简介:八十年代末在解严、解构、性别论述、激烈本土化的浪潮中,台湾文学却有一道伏流是内向的转折,从黄启泰、邱妙津、赖香吟、骆以军、袁哲生,一直到黄国峻、童伟格,显然已是一大不可漠视的文学现象。从文学的精神史演绎,本文认为这一趋势和台湾的现代主义中的某个倾向脱离不了干系。因而本文从七等生、雷骧一直到郭松,尝试勾勒出一个内在的精神系谱。

  • 标签: 现代主义 内视 独断自我 内向世代 抒情
  • 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本文尝试对托尔斯泰的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分析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其命运悲剧的原因,指明《安娜·卡列尼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 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 简介:<正>2012年7月27—29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课题组、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战后历史进程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近30位从事战后外国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在美丽的太湖湖畔,围绕大会的相关议题进行学术探讨。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后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 战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