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实施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方法后对于血流动力学、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血管栓塞术,对照组使用夹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在完成后手术之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阶段(T4)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则比观察组要低(P<0.05),而在进入手术室时(T1)、全身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等时间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丙酮酸、脑血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葡萄糖浓度、颅内压、红细胞压积以及心率方面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相比于夹闭术能够起到更家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栓塞 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率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介入治疗,研究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并对比临床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率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检查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缺血,观察组42例,发生迟发性脑缺血,比较两组WBC计数、CRP与血沉,并通过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结局,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WBC计数、CRP、血沉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BC计数、CRP与血沉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与轻度功能障碍率分别为8.70%、13.0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35%、45.65%,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5.65%,高于对照组10.87%,p<0.05;观察组GOS评分与WBC计数、CRP、血沉均呈负相关(rWBC=-0.845,rCRP=-0.827,r血沉=-0.674,p均<0.05)。结论WBC计数、CRP与血沉可作为临床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有效指标;对于WBC计数、CRP与血沉上升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加强巡视力度,及时给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炎症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资料12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病人800例,无狭窄组病人400例,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为病人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狭窄组病人一共存在1630处狭窄血管,其中颅内段血管狭窄一共500条,MCA狭窄几率最高,根据研究显示,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大于50岁、低HDL-C等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产生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十分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以及LDL-C密切相关。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性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治疗效果、死亡率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回顾性本院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30例),并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开展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研究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方案干预的出院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胸痛中心 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主动脉夹层 死亡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所治疗的35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随机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17)、试验组(n=18)。即对照组为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各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脂、hs-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例如试验组LDL-C指标为(1.21±0.41)mmol/L、hs-CRP指标为(2.63±0.47)mg/L;对照组则为(4.19±2.13)mmol/L、(7.58±2.19)mg/L。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明显高于试验组,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收缩压为(124.7±5.4)mmHg,试验组则为(114.6±5.4)mmHg。结论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脂、hs-CRP、血压水平,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在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旨在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依照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划分组别。甲组(n=52)为保留左结肠动脉;乙组(n=48)为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将2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2组的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乙组比较,甲组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得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避免出现吻合口瘘,有效改善吻合口血运,对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临床实际意义,医学价值高。

  • 标签: 中高位 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1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收治顺序均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均差异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强化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70±0.24)mm,粥样斑块检出率为38.57%,均要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施加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有效延缓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标签: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FEV1%、FEV1、FEV1/FVC和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 噻托溴铵 慢阻肺 动脉血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值变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评估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的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设为A组,对同期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5例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设为B组,然后对这两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值变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评估价值。结果B组的下肢动脉血管内血流充盈,血流速度正常,血管的走向呈现平直状态,血流频谱呈现三相波。A组患者的下肢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呈现血管狭窄现象,而且血流通过狭窄的血管时,形态非常不规则,血流速度很快,频谱也出现增宽的现象,而且失去了正常的三相波形态。A组患者的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明显大于B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值变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形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有着十分良好的评估价值,能够帮组我们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下肢动脉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为后续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形态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断确诊为TIA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辅助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指标改善的优劣。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I机T、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治疗时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能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降脂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瑞舒伐他汀钙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布考片与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普罗布考片 瑞舒伐他汀钙片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对应时间段内选择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观察组(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分别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对比其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难治性产后出血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口服普罗布考,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炎症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膜斑块面积和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炎性因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普罗布考 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