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病变特点、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內瘘闭塞时间10.5(3,14)天。静脉吻合口狭窄12例,静脉流出道狭窄7例,其中狭窄≥2处者6例,技术成功率94.4%,并发症发生率5.6%,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是72.2%、66.7%、55.6%和33.3%,次级通畅率分别是88.9%、83.3%、77.8%和50%。结论PTA治疗慢性AVG闭塞有效、安全、微创,延长了AVG使用时间。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闭塞 血栓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血管解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采用5孔法标准中间入路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观察手术录像,准确辨别中右半结肠的血管构成类别,对其起源、组成及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统计并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录像截屏加以注释。观察指标:(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3)右结肠动脉和静脉:右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右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4)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及属支组成情况。(5)中结肠动脉和静脉:中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中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表示。结果(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60例患者均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现率均为100.0%(60/60)。60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占95.0%(57/60),位于右侧占5.0%(3/60)。(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60例患者中,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分别为96.7%(58/60)和100.0%(60/60)。相对空间位置关系:58例出现回结肠动脉患者中,8.6%(5/58)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正前、31.0%(18/58)位于前上、10.3%(6/58)位于前下、6.9%(4/58)位于正后、32.9%(19/58)位于后上、10.3%(6/58)位于后下;50.O%(29/58)回结肠动脉从前方跨越肠系膜上静脉,50.0%(29/5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 根治性切除术 血管解剖变异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我科自1998年至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缝合法行腋臭切除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7例,女19例,年龄:18~32岁,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5例,手术治疗失败者1例。1.2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首先剪短腋毛,用美兰在腋毛周边划出边界线及切口线,切口线可设计成“圆弧型”,

  • 标签: 临床资料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缝合法 腋臭切除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期间内收治的120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远超过参照组,差异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间差距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加大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效果及相应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4月-2023年04月间78例面肌痉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微血管减压治疗,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各38例,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78例患者治疗显效50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8.72%;观察组SFGS(多伦多面神经评定标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加以术后优质护理,可促进面神经恢复,可推广。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护理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究DSA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血透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进行外科手术血管通路重建,研究组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透通畅率均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透析血流量、狭窄处内径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 P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通路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介入护士为主导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以介入护士为主导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HADS-A评分、HAD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介入护士主导 围手术期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肝动脉栓塞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在治疗肝血管瘤中的疗效,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了研究肝动脉栓塞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1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联合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肝血管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等。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肿瘤缩小率、疼痛缓解程度、肝功能等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肿瘤缩小率、疼痛缓解程度、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术 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 临床治疗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手术和完全腹腔镜下行睥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下改良组和完全腹腔镜组,每组各30例,腹腔镜下改良组的式为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食管下端吻合,完全腹腔镜组的式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总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情况.结果:腹腔镜下改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总天数明显少于完全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5;t=5.32,P<0.05;t=5.21,P<0.05).腹腔镜下改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完全腹腔镜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腹腔镜下改良组的肝功能恢复率为96.67%,完全腹腔镜组的肝功能恢复率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手术和完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在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腹腔镜下改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下改良手术 完全腹腔镜手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肝段染色指导下肝段切除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4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方法分成两组:A组210例,中应用解剖分离肝门联合染色指导下行肝段切除中灌注化疗;B组250例,行常规肝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和影像学检查。结果A组比B组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和并发症少(P〈0.05),A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7%和31.41%,明显高于B组的42.28%和20.13%(P〈0.05)。A组1、3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20.24%,34.62%和44.20%,明显低于B组的43.21%、70.21%和89.24%(P〈0.05)。结论解剖分离肝门联合染色指导下肝段切除中灌注化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段切除术 灌注 局部 肝段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对评价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64排CT是否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方法2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均经过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检查,同时观察肺动脉狭窄情况,再与中病理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符合率均高于64排CT心血管造影(χ2值分别为15.06、6.13和5.14),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χ2值为0.50),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特别是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估优于64排CT。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出率更高的一个诊断方式为MRA(P<0.05)。结论:相较于多层螺旋CT进行疾病诊断,在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多层螺旋CT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铜丝密集置入,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采用手法触摸密集置人铜丝,中持续4V电压直流通电10min,术后留置铜丝1周。结果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治愈15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细铜丝留置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通电.治疗体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操作简单、损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 铜丝 直流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血管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患者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与血管栓塞相当,但显微手术夹闭的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及运用非吸收血管夹的疗效观察及治疗体会。方法研究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的24位肾囊肿患者,把他们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之中有12人,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中运用非吸收血管夹进行操作。对照组之中有12人,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在去顶手术中不使用血管夹进行操作,手术步骤和其他环节的操作完全一致,严格的遵循对照原则。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的要高。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手术是一创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方法,运用非吸收血管夹的治疗效果比较好,适合在临床上运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去顶手术 非吸收血管夹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因AVF功能不良行PTA治疗的患者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管造影结果和PTA治疗的技术指标、临床和技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VF通畅率。结果12例患者AVF狭窄均发生在吻合口附近,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91.7%(11/12)。7例晚期功能不良病例临床成功率85.7%(6/7)。术后随访8.6(3.3~14.8)个月,AVF1级通畅率为100%。5例AVF早期功能不良患者平均随访8.2(4.1~11.3)个月。1例在PTA术后3个月发生AVF再狭窄,余4例AVF成熟,透析中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结论PTA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功能不良的一个有效手段。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根据疾病和介入治疗特点及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2010年8月以来135例患者中配合医生操作,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加强全身肝素化、压力袋及生理盐水灌注的管理,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经过规范的中护理配合,本组中7例血管痉挛,4例动脉瘤破裂,3例血栓形成,中积极处理后,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高质量的中护理配合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病变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