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123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3例GIST中,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发生于胃78例、小肠32例、食管3例、食管胃交界处4例、肠系膜6例。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GIST分别为2例、8例、46例、57例。免疫组化106例CD117(+),82例CD34(+),26例SMA灶(+),2例desmin(+),6例S-100(+),71例DOG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DOG1、CD117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纳入此文研究资料,对100例患者均予以血液分析处理,并予以100例患者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分析和研究,统计和调查10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90.00%(90/100),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10.00%(10/100),假阳性率是10.00%,假阴性率是11.11%,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44.44%(40/90),中毒颗粒现象占据1.11%(1/90),空泡变性现象占据1.11%(1/90),核右移现象占据1.11%,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37.78%(34/90),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14.44%(13/90),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结论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用于临床中呈现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外周血 细胞形态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糜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临床乳糜胸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乳糜胸患者,保守治疗治愈5例,好转5例,无变化18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12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2例。结论早年对乳糜胸的治疗大多采用保守的方法,包括禁食或进低脂或无脂饮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输血,补充血浆,补充氨基酸。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从而明显降低了乳糜胸的死亡率。

  • 标签: 乳糜胸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有长RR间期的70例患者(排除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长RR间期值采用设定值1500ms。由表1可知房早未下传的长RR间期发生率最高为30.0%,其长RR间期值采用设定值较多,长RR间期时间在夜间较多。结论及时对阻滞部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传导作用,防止阻滞程度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平均住院时间3.5±1.5天,总有效率100%。结论做好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加快腹泻恢复速度,使患儿尽快康复出院,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腹泻 小儿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高血压出现肾脏损害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结论高血压肾损害治疗的关键是有效的控制血压,抑制肾组织纤维化硬化,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肾损害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均寿命的延长,针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越来越大,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地进行手术、尽快康复出院,是衡量我国医疗发展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老年患者各脏器的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逐渐减退,对疾病的反应和敏感性下降,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手术的危险性高。所以针对老年外科患者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老年外科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情况下,给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老年患者 外科 手术患者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前后临床护理。方法对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后临床观察与精心的护理。结果40例患者术后冲洗泪道通畅无分泌物;39例泪囊区皮肤愈合好,平整,无红肿;1例因瘢痕体质切口有轻微瘢痕增生。结论泪囊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患者自觉溢泪症状改善或消失,疼痛减轻,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儿童抗癫痫指南、丙戊酸钠药品说明书,对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丙戊酸钠为儿童抗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因为其特殊的药理作用,与其药物相互作用较多,肝药酶抑制剂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提高西咪替丁;肝药酶诱导剂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利福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安全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失张力发作这5种发作类型唯一的初始单药首选药物。治疗儿童癫痫时,当两个单药先后使用治疗均未奏效,原则上应考虑联合用药。丙戊酸钠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监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丙戊酸钠 儿童 癫痫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术期妇科患者输血情况及问题。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围术期需要进行输血的病人500例,同时抽选其中的妇科病人进行研究,即包含妇科病人158例,对这些妇科病人的用血及转归状况进行分析,即作为临床研究的依据。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可见,2013年~2015年期间红细胞输注率为61.39%,而血浆输注率为9.38%,血小板输注率为1.27%,自体血回输率为40.51%,全血使用率为8.23。以上年份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2013年~2015年期间妇科病人转归情况对比中,其中2013年围术期妇科接受输血病人22例,显效16例,有效6例;而2014年围术期接受输血妇科病人65例,显效54例,有效11例;2015年围术期接受输血妇科病人71例,显效65例,有效6例。根据对比可知,每年显效人数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间接体现输血治疗效率在逐年提升。结论输血是妇科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辅助治疗方法,而且目前很多妇科手术往往具有出血大的特点,也造成手术危险性较大,所以需要考虑改善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围术期 妇科患者 输血状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儿合作新模式围产医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儿科合作的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与围产有关疾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旧合作模式组是9.3‰新合作模式组是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新生儿窒息旧合作模式组是12.5%,新合作模式组是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E发生率旧合作模式组是1.1%,新合作模式组是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亡率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儿科 合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误切的发生。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7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本组27例,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为最主要表现,27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本组27例中1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7例为回肠坏死性憩室炎;6例为盲肠癌;2例为阑尾粘液囊肿。结论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仍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病史收集不全面,查体不细致,思想不重视,辅助资料欠缺是急性阑尾炎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误诊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临床30例临床特征及救治进行分析。结果30例胰腺损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及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临床治愈28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胰腺损伤部位及程度选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胰腺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胰腺损伤 临床特征 救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 标签: 1岁以内儿童 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会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均有咽痛,9例有吞咽困难,7例出现呼吸困难,14例经抗炎、抗感染治疗痊愈,2例会厌脓肿切开排脓。结论治疗成人急性会厌炎的重点是抗感染和维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并发会厌脓肿者应酌情切开排脓。

  • 标签: 急性会厌炎 咽痛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11例,T11-122例,T126例,T12-L12例,L114例,L25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方法术后康复训练。对解剖学复位及脊髓功能恢复情绪进行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DL能力等级,提高到良15例,中15例。康复治疗前MBI得分(35.25±12.52),出院时MBI(75.15±16.55)。步行能力明显改善,恢复家族功能性步行16例,社区功能性步行14例。结论积极系统的康复治疗,配置必要的矫形器,恢复患者站立、行走能力,提高ADL能力。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重症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临床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选择临床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病情得到改善和康复,有效率达96.6%,对照组有效率66.6%(P<0.05);实验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对常规护理满意度为70%。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脱垂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直肠脱垂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5~7天,禁食3天,流质3天,卧床休息控制排便5~7天。术后7天左右拆线,所有患者治愈39例,好转1例,经6~8个月回访无复发。结论一旦确定存在直肠粘膜脱垂应积极处理。包括肠道训练、调节饮食、防治便秘、必要时手术治疗。

  • 标签: 直肠脱垂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脑病临床指南的制定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国公开发布的中医脑病临床指南,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将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制定下来,对指南的发布时间与机构、开发方法和指南推荐建议等进行客观分析。结果中医脑病临床指南已经达到20种,其中分别涉及西医疾病13种和中医疾病4种;共同采用共识和循证方法在制定指南推荐意见时,二者在一致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基于中医脑病临床指南制定现状,建议中医脑病循证指南的开发数量可以适当的增加,并且能够对现有指南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订。

  • 标签: 中医脑病 临床指南制定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