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亚硝基化合是一广谱致癌,其前体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人类与之接触十分频繁。本文从N—亚硝基化合的来源出发,对其性质、毒理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其风险性,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 标签: 食品 N&mdash 亚硝基化合物 风险评估 安全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确诊为妇科疾病的10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尿液采集方式实施检查,观察组在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实施尿液采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液采集与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检出率和红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和上皮细胞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阴道分泌进行尿常规检查,会千扰检查结果,因此,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做好必要的措施防止阴道分泌流出。

  • 标签: 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几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1日到2016年09月30日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与急诊科急性发作患者70例,全部患者均通过日本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心肌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分析,脑利钠肽前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分析检测的结果。结果脑利钠肽前体诊断灵敏度明显比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高,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脑利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等标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变化,都和疾病治疗、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心肌损伤 生化标记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钦州地区受检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423疑诊患者标本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423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966例,阳性率为44.44%,男309例(6.98%),女1657例(37.46%)其中单纯Uu感染为1337例(68%),单纯Mh感染为75例(3.8%),Uu和Mh混合感染为554例(28.2%)。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9%、78%、77%、69%。结论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高于人型支原体(Mh),支原体阳性患者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敏感率,对甲砜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药敏结果有助于临床用于筛选药物,指导合理用药。

  • 标签: 支原体 解脲脲体(Uu) 人型支原体(Mh)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中期血清标记筛查对唐氏综合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妊娠孕妇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其AFP、β-hCG、uE3等的含量指标进行检测,并综合孕妇基本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和B超检查,诊断唐氏综合症。结果本次筛查中共计高风险病例7名,进一步做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后最终确诊病例为1名。结论妊娠中期血清标记可以帮助唐氏综合症高风险病例的筛查,进而引导孕妇及家属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降低唐氏综合症婴儿的发生。

  • 标签: 妊娠中期 血清标记物筛查 唐氏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门诊育龄期妇女做阴道分泌涂片检查和检测,检查和检测育龄期妇女阴道病原菌感染状况,为优生保驾护航。方法对120例门诊育龄期妇女进行涂片并送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检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3例,占32%,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线索细胞检出率为100%。120例患者分泌涂片中线索细胞阳性者,白细胞低于10个的大于70%,大于11个的占23%。结论阴道分泌涂片镜检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育龄期妇女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腮腺肿切除重建腮腺筋膜预防Frey’s综合征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腮腺肿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进行腮腺区域切除术,对研究组进行腮腺区域切除术及重建腺筋膜,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完成全部观察项目的病例多于对照组,出现局部潮红、出汗、碘-淀粉试验阳性的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腮腺肿切除重建腮腺筋膜预防Frey’s综合征效果较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物 腮腺筋膜 Frey&rsquo s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凝胶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眼科门诊收治的88例角膜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凝胶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对角膜病患者采取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凝胶治疗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 角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桃红四汤合五苓散加减对心衰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心衰水肿患者中抽取88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桃红四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心功能、二十四小时尿量、六分钟步行距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治疗疗效、二十四小时尿量、以及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六分钟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汤合五苓散加减对心衰水肿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加减 心衰水肿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COX-2、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食管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及生存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的ESCC组织中,COX-2、VEGF-C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53.4%。COX-2和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8、P=0.000),COX-2在低分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28),COX-2与VEGF-C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COX-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45)。结论COX-2、VEGF-C是预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变异指数得分法(VIS)和临床化学能力对比试验(PT)两种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找出既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国基层乡镇卫生院实际的评价标准。方法收集某县17所乡镇卫生院的ALT检测现场调查结果,对其运用上述两种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7家乡镇卫生院实验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PT法合格率为70.6%,VIS法合格率达88.2%。结论VIS法和PT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合CLIA’88中PT可接受范围和CCV计分法,使两个标准合二为一,以CLIA’88的PT最大可接受范围限值确定为新CCV法的及格限,即确定新的CCV值为13.3,使用CCV法的计分法直观、传统的表示,这样两法合一,发挥各自的优点,并使两法的判断结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来,利于临床的解释和合理使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现场调查 VIS法 PT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6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探讨青年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53例36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生存率。并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36岁以下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3%,总的5年生存率72.6%。腋淋巴结转移阴性、1一3枚阳性和≥4枚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2.9%和35.4%。全组153例女性乳腺癌,62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5%。单因素显示,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显著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结论对于36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应尽早诊断,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有关,淋巴管侵犯和肿瘤大小是最主要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转移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对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逃逸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对小鼠肺癌肺转移干预作用较大的活血药和益气活血药(苏木和苏木黄芪),全程记录小鼠自肿瘤接种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观察肿瘤生长不同时间点小鼠的体重、瘤重、荷瘤小鼠脾CD4+CD25+Foxp3+细胞表达、肺转移等,并记录其生存期。结果调节性T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影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结论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对机体调节性T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耐受状态,逆转免疫逃逸现象。

  • 标签: 益气活血药 活血药 调节性T细胞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使用卡铂联合紫杉醇(TC)作为同步放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确诊为盆腔淋巴转移的病例175名,分组后分别采用卡铂联合紫杉醇(TC)、顺铂联合紫杉醇(TP)进行辅助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对三类病例进行短期病理观察和长期跟踪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短期观察,TC方案的治疗见效时间为(14.58±2.31)d,相比TP方案和单纯放疗都要短的多,治疗的有效率达85.26%。4年长期调查结果显示,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的病例生存率约为77.78%,也明显高于其他组。并且在治疗期间,TC方案治疗的病例对其带来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最高。结论TC辅助方案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的情况较轻,依从性好,应考虑其作为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辅助化疗使用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卡铂 紫杉醇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放化疗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放化疗前后进行磁共振功能成像,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分别于治疗前及放疗剂量20Gy、40Gy时行常规磁共振(MRI)及DWI检查,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DWI影像结果中形态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平均横断面积为(2.81±0.73)cm2,ADC值为(0.66±0.11)×10-3mm2/s,治疗后放疗剂量为20Gy时,平均横断面积(1.51±0.48)cm2,ADC值为(0.58±0.22)×10-3mm2/s,放疗剂量为40Gy时,平均横断面积(1.15±0.41)cm2,ADC值为(1.43±0.17)×10-3mm2/s,三次MRIDWI检查影像结果相互比较中,淋巴结横断面积及ADC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DWI检查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形态变化较为敏感,并且可根据ADC值对患者病情进行定量评估,因此采用MRIDWI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化疗期间进行动态监测,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转移性前列腺癌并行去势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首次穿刺和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并根据二次穿刺结果分为合并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组(64例)和未合并IDC-P组(26例),比较两组的PSA、PSAD、PSATZ水平。结果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首次穿刺(P<0.05);合并IDC-P组的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IDC-P组(P<0.05)。结论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在CRPC的诊断中有利于明确有无前列腺癌成分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 前列腺导管内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腹股沟疝患者9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疗腹股沟疝,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促进预后,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革兰氏染色检测妇科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阴道分泌涂片621例,阴道分泌常规检查观察上皮细胞、白细胞、杆菌、球菌、念珠菌及滴虫活体形态;判定清洁度。阴道分泌革兰氏染色检查革兰氏染色后观察是否有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以“-”“+”表示。结果阴道分泌常规检查,621份阴道分泌标本中,清洁度高者(Ⅲ°/Ⅳ°)为326例,念珠菌81例,滴虫75例。阴道分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621份阴道分泌涂片中检出病原体分布情况,念珠菌122例,线索细胞79例,滴虫64例,革兰阴性双球菌42例。结论阴道分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可大大提高阴道炎病原体的检出率,有必要建议临床医生把阴道分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做为阴道炎检查的常规项目。

  • 标签: 革兰染色检查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