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合针炙治疗面部神经炎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合针炙治疗面部神经炎经验

罗灿奇

罗灿奇(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中心卫生院563103)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炙面部神经炎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11-02

面部神经炎属祖国医学,中风-中经络,口僻,口等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经络所致,临床表现为:口眼钭,耳后疼痛,流诞,言语蹇涩等症状,多年来,余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针炙治疗面神经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黄芪桂枝汤五物汤组成: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

临证加减:上肢麻木者:加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15克。

下肢麻木者:加独活12克,木瓜15克,地龙12克。

兼见舌质暗紫脉涩有瘀血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蜈蚣2条,(研末分次吞服)三七6克(研末分次吞服)。

外风着凉或麻木明显者:加防风12克,葛根20克,白芷20克。

湿重者:加鸡血藤20克,海风藤20克,络石藤20克。

煎服法:以水500㏕,煎至200㏕,分3剂口服,每日3次,一日一剂。

针炙取穴:地仓,颊车,阳白,人中,合谷,太冲等。一日一次。

病案举例:许某某,男,45岁,患者于2011年10月28日来诊,自诉2天前,早晨起床后发现左侧面部麻木感,左侧口角向下歪斜,闭眼时不能合眼,左侧口角流口水,伴上下肢麻木。诊时所见,口角向左侧歪斜,面无表情,左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变大,闭眼时左侧眼球转向左侧,并路出白晴,鼻唇沟变浅,左侧不能蹙眉闭眼,舌苔博白,脉浮涩,血压120∕90毫米汞柱。心肺(-),头部CT扫苗未发现异常,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预以扶正袪风,活血化瘀治疗,黄芪桂枝汤加减合针炙治疗,处方:黄芪12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4枚,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全蝎10克,黑丑10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丹参20克。共6剂,一日一剂,同时针刺:左侧地仓,颊车,太阳,阳白迎香,风池,合谷,太冲,均用强制激手法日一次,七日后复诊,前证状基本消失,但感觉左上下肢仍麻木,左口角仍不能闭合,舌苔薄白,脉浮涩,上方去地龙,丹参加海风滕20克,络石滕20克,鸡血滕20克,继服6剂,针炙继续治疗后上述证状消失。随防三月未见特殊不适。

体会:面神经炎临床多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属于祖国医学“口眼歪斜”“口”“口僻”“吊悬风”。中风-中经络等病。历代医学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都有系统的阐述,如《素问风治篇》,“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寸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博,邪在皮肤,浮者血虚,则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及缓,正气即急,口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涏……,《诸候源病中风篇》“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诸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也。”“血气篇虚为风所乘故也”。可见本病的病因为正气虚弱,邪气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治疗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扶正祛邪;舒通经络,调理营卫,方中桂枝汤,调和营血的闭滞以助卫气运行,生姜温阳以通络,加黄芪补气以行血,羌活,独活,桑枝,海风滕,洛石滕,鸡血滕祛风通络,当归,川芎,白芍,地龙,丹参等,活血化瘀、止痛,同时配合针炙治疗是根据手足阳明经和足阴肝经脉,均上达于头部,面部,下行于手部或足部,近取调理局部经气,近取以调理本经经气,使气血通畅。总之,通过中医药,针炙治疗,使正气充足,鼓邪外生,营卫调和,诸证自愈。

参考文献

[1]《金匮要略讲义》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中医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4月第一版。

[3]《针炙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