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评估指标过程中应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胃癌术后患者,其中31例纳入观察组,护理办法选择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另外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护理办法选择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营养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评估指标过程中应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胃癌 术后 营养评估指标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利用就诊时间成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统计两组结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均有好转明显,比参照组具有优势,组间对比(P

  • 标签: 脑外伤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及散点图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5月的 3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该 30名患者血象三分类以及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健康患者的不同。 结果:与健康患者比较,在30名白血病患者中,除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目降低以外,其他急性髓细胞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数目增多,各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目以及血小板 计数 均降低。根据 血常规散点图提示: 检测出24名白血病患者,检出率为 80%。 结论:对血细胞指标及散点图与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密切监测,可以为早期监测白血病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指标 散点图 外周血细胞形态 急性白血病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研究对象 40 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 20 例)取癌旁组织标本,观察组取食管癌组织标本。应对标本进行切片处理,即约为 4μm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合化学检测过程完全按照 HistostainTM-PlusKitsSP 试剂的要求进行检测。 结果: 在观察组中, MIF 表现十分明显,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差异 P<0.05 。 MIF 的表达与食管癌 TNM 分析有着正向相关性, P<0.05 。 结论: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判断食管癌疾病重要分子指标,同时,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扩散程度与食管癌疾病的等级程度有着正相关性。

  • 标签: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表达 食管癌 临床病理 指标 相关性
  • 作者: 汪镅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2
  • 出处:《健康养生》 2020年第14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目的:观察优化个性化护理对 ICU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相关时间指标、 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 ICU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56 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硬币法分为 A 、 B 组,各行常规护理、优化个体护理,进行 2 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结果: A 组 退热、机械通气、 WBC 计数恢复至正常、住院时间均长于 B 组,护理 1 周后的 AOACHEII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 B 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优化个体护理有利于降低 ICU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生化指标影响。方法: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狼疮肾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狼疮肾炎患者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狼疮肾炎患者,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最后将两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和肾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的观察组的有效人数为12(34%),显效人数为21(60%),无效人数为2(6%),总有效率为94%;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有效人数为18(51%),显效人数为9(26%),无效人数为8(23%),总有效率为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指标、肌酐(Scr)指标以及尿素氮(BUN)指标无太大差异;在采用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后的观察组白蛋白(ALB)指标、肌酐(Scr)指标以及尿素氮(BUN)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狼疮性肾炎,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为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治疗 狼疮肾炎效果 肾功能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 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3.33%(1/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16.67%(5/30);常规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16.67%(5/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33.33%(10/3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胃肠道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恢复较好,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胃乏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发生率 胃肠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开展早期活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病例入选,以动态均分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早期活动护理,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记录胃乏力发生情况。结果:在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肛门排气、住院等所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与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差异,且其中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社区老年糖尿病 代谢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DP ) 及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4 例 早产儿, 均需接受呼吸支持,其中 42 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作为对照组,另 42 例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 BDP 率与 生物学 指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 BDP 率为 9.5% ,对照组的 BDP 率为 4.8%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生后 3d , 观察组的 IL-6 ( 210.52±205.17 )、 IL-10 ( 1891.05±1841.25 )均高于对照组( 10.62±2.25 )、( 59.42±35.1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出生后 3d 的 TNF-α 水平方面,观察组( 12.30±7.28 )与对照组( 11.83±7.86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选用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可提高炎症介质水平,但不会降低 BDP 率。

  • 标签: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BBT-RF-A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对HR-HPV持续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30例脑功能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而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治疗。对患者的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唤醒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入室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18,0.19,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唤醒五分钟后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NE水平(288.32±36.12)和E水平(60.48±7.02)均低于对照组患者(422.32±43.88),(80.23±7.58),t=9.13,7.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唤醒质量提高,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脑功能区手术 唤醒质量分级 应激反应指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