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指导刑事司法的重要刑事政策。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对其相关理论问题有准确的认识。本文将从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原理为切入点,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作深入探讨,以推进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研究不断深化。

  • 标签: 刑事司法政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刑事政策
  • 简介:50多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久盛不衰,在坚持中求发展,变化中求创新。进入新世纪',枫桥经验'逐步形成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和谐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我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红旗,成为我国社会综合治理的金名片。

  • 标签: 做好新时代 努力做好 总结课题
  • 简介:<正>诉讼系属反映了某个诉讼现正处于某个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是对诉讼自起诉时起至诉讼终了整个诉讼过程的高度概括。在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中,诉讼系属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法律概念。立法上有关诉讼系属的规定比较具体,学界对其研究比较成熟,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由于长时间法制建设的中断以及立法中长期奉行"宜简不宜繁"的指导思想,因而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使用这一概念,理论上也少有人论及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诉讼系属相关规定的考察,借鉴其将诉讼系属与民事诉讼中其他重要理论相联系并指导实践的做法,从而引发对我国民事诉讼系属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一、诉与诉讼系属

  • 标签: 系属 诉讼标的 本诉 既判力 诉讼请求 给付之诉
  • 简介:<正>在刑事法和民事法分离的过程中,以金钱赔偿为中心的民事制裁和以死刑为中心的刑事制裁也逐渐分离,传统的侵权行为的结果责任和团体责任随着刑罚的日益严酷而日益显露出缺陷。同时,受重视犯罪入主观罪过的教会法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由主观要件限制刑罚处罚范围的必要性,因此主张主观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责任主义原则逐渐确立。责任主义要求行为成立犯罪必须主体上具有责任能力,主观上具有罪过即故意和过失。例如,旧派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行为没有故意过失不

  • 标签: 认识主义 大陆法系 刑罚处罚 主观罪过 主观要件 行为犯
  • 简介:通过法权安排实现永久和平是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核心主题。普芬道夫认为,保存和培养社会性是自然法的根本戒律,服从自然法可以实现社会和平。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潜在的,永久和平的实现还有赖于政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内和共同体之间恰当的法权安排。通过永久和平法权安排的体系化,普芬道夫为现代国家擘划了最基本的法权关系。这些原创性理论成就奠定了他在古典自然法理论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也使他成为了永久和平论的鼻祖。

  • 标签: 理性自然法 社会性自然法 法权结构 永久和平
  • 简介:语言与认知处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语言符号的形义结合是有理据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影响着人类的认知语言,对认知具有反作用。语言的认知性表明,语言势必反映了人类对现实的认知,包括对人类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界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认知,即对生态问题的认知,从而使得对语言系统进行生态批评具有了理论上的可行性。而语言对认知的反作用则使得这一批评具有了存在的必要性。由此可见,语言与认知的互动为语言系统生态批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语言系统 认知 生态语言学
  • 简介:当前,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改革,是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的具体措施。2014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8个城市依法有序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一年多来,试点改革取得了哪些经验,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程序设置?基于此,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围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试点探索与理论建构”主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 标签: 程序设置 刑事案件 试点 司法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正>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BaronraffaeleGarofalo,1852—1934)是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龙勃罗梭、菲利一起被尊称为"犯罪学三圣"(holythreeofcriminology)。虽然大多数犯罪学家都肯定加罗法洛在实证主义犯罪学中的地位,把他看成是这个学派的第三位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对其犯罪学思想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较之龙勃罗梭与菲利,后人对加罗法洛明显缺乏关注,这恰如学者所指出的:"在犯罪学

  • 标签: 加罗法洛 法定犯 行为人刑法 龙勃罗梭 古典学派 犯罪学家
  • 简介:发源于美国反垄断法之宽恕制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契约性和威慑性特征。由于该制度在反垄断执法中对于及时发现和查处秘密卡特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所参照,成为推动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之一。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和法理学基础,是该制度合理性的依据所在,也是其功效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具体的适用条件、严厉的处罚措施、确定的减免待遇和诚实信用原则的遵守是其效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反垄断法》虽然也引进了宽恕制度,但未设计具体有效的实效保障措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予以完善。

  • 标签: 宽恕制度 秘密卡特尔 理论基础 实效保障
  • 简介:德国法中的违法性理论形成系统与完整的脉络。“结果违法说”侧重于违法性判断标准的客观化、确定化,而“行为违法说”在克服保守、僵化趋向的同时却可能引发过错与违法性的混同,“折中说”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违法判断标准的客观化。有关违法性的诸种学说是通过对价值层面评价的探讨来确定规则层面的行为标准。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变动的过程中,侵权法规则自身需要在规则稳定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 标签: 违法性 结果违法 行为违法 行为标准
  • 简介:对我国社会法理论研究的内容进行横向梳理,按照必然性研究、实然性研究、应然性研究进行分类。在必然性研究中,社会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学者们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实然性研究中,学者们讨论的语境不同,导致社会法的内涵与外延难以界定,难以形成理论体系建构的共识,但这种理论争鸣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繁荣;在应然性研究中,社会法的价值取向渐趋明朗,只是在表述上各有侧重。社会法是最接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法。社会法的研究应立足中国土壤,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方向。

  • 标签: 社会法 理论研究 述评
  • 简介: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人性假设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种偏离传统经济学“理性人”模型的行为模式:一是有限理性,指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二是有限意志力,指人们有限的自制力;三是有限自利,指人们关心公平和他人的幸福;四是情境问题,指个人偏好会受情境影响.这一理论框架是规范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行为法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有限意志力 有限自利 情境问题
  • 简介:西部生态环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生态价值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精神是构建西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科学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利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关系,从而有效维持甚至增值西部生态功能。

  • 标签: 西部环境 生态效益 补偿 理论 制度构建
  • 简介:当前中国邮轮旅游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调整,厘清邮轮旅游涉及的法律关系对于相应的纠纷解决具有基础性意义。《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作为中国邮轮旅游行业首个政府规范性文件,创设性地对邮轮旅游涉及的基础法律关系进行了梳理与界定,总体上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立法范式。中国邮轮旅游三方法律关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双重管理模式的限制。旅行社、邮轮公司、旅游者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应的合同基础分别是邮轮旅游合同、邮轮船票证明的海上旅客运输合同以及邮轮船票销售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是中国邮轮旅游法律制度完善的理想途径,应当妥善借鉴《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的立法模式,构建相对完整的邮轮旅游法律制度。

  • 标签: 邮轮 民事法律关系 《上海市邮轮旅游经营规范》 旅游服务合同 船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 简介:当前,立法授权虽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但在其合法性问题之上却仍蒙着一层薄雾。因此,为了对授权立法进行控制,通过立法授权的必要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对立法授权的条件和内容进行限制成为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权力分立理论、民主理论以及法律保留理论的夹缝中,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在联邦法院法官的法槌下走过了曲折迂回的两个世纪。在此期间,立法授权的必要性判断以及明确性判断的逐项标准浮出水面,在为美国的行政机关提供了清晰的权力边界之余,亦为我国立法授权原则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性思考。具体而言,我国应在确保立法授权原则的实质性判断的前提下,凸显对立法授权尤其是授权法部分的程序规范的特殊关怀。

  • 标签: 立法授权理论 必要性判断 明确性判断 程序约束
  • 简介: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依据1.契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是对法律实施中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进行察看并牵制、制约,包括对三大诉讼的监督。法律监督具有外部性、专门性、强制性、中立性、效力的程序性等特征。

  • 标签: 检察监督 民事执行 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职责 《宪法》
  • 简介:基于法理学和海商法的特点,提出海商法基础理论是对海商法学起到支撑作用的最为基础或一般的原理,是关于各种海商法律现象内在蕴含的普遍性规律的抽象理论概括,内容包括海商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法律关系、地位、价值目标、基本原则、法源、生成、沿革、制度体系和解释等。基于中国海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指出中国海商法学界对于海商法基础理论尚无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他法律部门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海商法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并指出研究海商法基础理论对于完善海商法理论体系、提升海商法理论研究品位,正确引导海事立法与海事司法实践和正确指引航运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应当重视海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

  • 标签: 海商法 基础理论 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 简介:龙宗智,1954年9月生于成都,法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又先后返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曾任成都军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四川大学教授。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特邀专家咨询员。兼任重庆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府首席法律顾问、重庆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务。

  • 标签: 龙宗智 中国 法律研究 法学家 生活经历
  • 简介:通过概率提升进行结果归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归责模式,对于风险升高理论之法理基础的讨论有助于澄清概率归责模式的正当性根据。既有的研究无法妥善回应批评意见,不能说明风险升高理论的正当性基础。义务违反关联性探究的是风险创设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风险升高理论的实质是用定量标准判定定性概念。定量与定性之间的矛盾无法在实体法层面化解。将风险升高理论理解为可推翻的因果推定能够化解对于风险升高理论的批评,并与事实推定的基础结构相协调。

  • 标签: 客观归责 风险升高 义务违反关联性 因果关系 事实推定
  • 简介:埃尔文·多伊奇的两本著作《侵权法》和《医疗法》在德国深具影响。而多伊奇教授对过错理论的研究也有独创之处。由于医疗侵权中过错的重要性,多伊奇对过错的分析结合了众多医疗侵权的具体情形,而他对医疗侵权中组织过错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德国医疗法具有深远影响,他对组织义务的分类,即首要的组织义务和次要的组织义务、抽象组织义务和具体的组织义务,已经成为德国组织义务法教义学分析的经典框架。

  • 标签: 《侵权法》 《医疗法》 过错理论 组织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