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修订了美国幼儿发展筛选量表(EarlyScreningInventory),保持了原量表的风格与特色,在上海市区进行了标准化测试,制定了常模表,经信度效度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对缺陷儿童有很好的鉴别性,筛选作用相当明显。ESI量表的特点以及简便的操作方法均表明这是可以被用来初步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的。另外本研究还对上海和美国的幼儿作了比较,发现上海的幼儿在形状知觉、记忆力、数的概念、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优于同龄的美国幼儿,而在想象力、组织线索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略逊于美国幼儿,这可能与两国的幼儿教育模式、教养方式以及幼儿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关。

  • 标签: 早期干预 幼儿发展 早期评价 筛选 量表 常模
  • 简介: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厦其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 标签: 情绪理解 亲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 简介: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性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性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 标签: 幼儿 消极刺激相似性 未来事件 情绪
  • 简介:研究通过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表情辨识程序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对82名3~4岁幼儿的家庭情绪表露气氛、情绪认知和社会行为表现进行测查,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与其亲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显著相关;(2)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认知发展显著相关;(3)家庭情绪表露可能通过影响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进而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

  • 标签: 幼儿情绪 教师评估 亲社会行为 退缩行为 关键词 认知发展
  • 简介:通过在一个幼儿园中班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戏剧性游戏的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察法测定,实验班幼儿的分享、谦让、合作和互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表明社会戏剧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社会戏剧性游戏 分享 谦让 合作 互助
  • 简介:本研究采用由冯伯麟(1996)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量表》,对拉萨市区7所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一般,工资收入满意度最低,自我实现满意度最高;不同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不同:年龄上,工作满意度在开始时比较高,然后下降,接着又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学历上,学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收入水平上,中等收入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高收入教师。

  • 标签: 拉萨市区 幼儿教师 工作满意度
  • 简介:基于以往支持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表达论的研究结果,对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修正后采用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运用实验法对101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任务保留了标准错误信今任务的优势,能勾勒出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儿童表现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3)具体分析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发展的心理模式,发现每一年龄组具有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都是其更高水平能力发展的基础,支持表达论。

  • 标签: 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 元表征 表达论 产生论 幼儿
  • 简介:通过对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400名3~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问卷调查及教师对幼儿个性的测评,探讨了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幼儿父母教育观念分为三类:积极型、不协调型和低标准型;(2)各种教育观念对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协调型与低标准型不利幼儿个性的发展.

  • 标签: 父母教育观念 类型 幼儿 个性特质
  • 简介:通过故事评定法分析了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结果表明:①此年龄段的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始考虑攻击性行为的条件与方式;②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受到言语侵犯时的攻击性行为;③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的年龄差异突出表现在5岁与6岁之间.④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实验班幼儿,对攻击性行为比非实验班幼儿评价得更消极.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认知评价 性别 年龄 攻击条件
  • 简介:本文置幼儿于冲突与无冲突两种情境中,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研究了小班和大班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被助对象,不同情境和不同年级对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影响。得出情境的不同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而不同被助对象与年级对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影响不大的结论。同时揭示出不论幼儿的助人观念还是助人行为的发展在冲突情境中都不如无冲突的情境,且二者的关系既不匹配也不平衡

  • 标签: 幼儿 助人观念 助人行为 情境 不同被助对象 一致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为探索幼儿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压力和倦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和北京五地幼儿教师326名,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幼儿教师离职意向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是风险性因素,提升其离职意向;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是保护性因素,降低其离职意向,且组织支持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主效应。(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和职业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缓解幼儿教师离职意向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组织支持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离职意向 幼儿教师
  • 简介:以165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谎言概念理解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谎言概念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对说真话行为与说谎行为的概念理解不是同步发展的,对说谎的概念理解要早于对说真话的理解,4岁幼儿的谎言概念理解水平高于3岁;(2)控制幼儿的年龄和言语能力后,心理理论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负相关;(3)幼儿心理理论在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幼儿 谎言概念理解 心理理论 专制教养方式
  • 简介:采用《游戏观察量表》和《社会信息加工访谈一幼儿版》(中文版)对316名3-6岁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抑制行为组、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和对照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2)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3)在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 标签: 社会退缩 幼儿 社会信息加工 编码 反应生成.
  • 简介:仰望星空,浩渺的宇宙中蕴藏无数未解之谜;俯瞰大地,最难解的却是人的心理。人作为高度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其心智运作的复杂机制亦是当世之谜,而心理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应运而生。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心理学天然地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 标签: 幼儿心理 心理学 家庭教育 科普 中国 行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