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调高疗效。方法对226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护理,2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再出血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及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格拉斯哥(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微创血肿穿刺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作用。方法收取我院100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并将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7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并发症4.0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脏器损伤、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腺癌经皮肾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结石患者60例,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经常规方法,经导管将生理盐水注入来制造人工肾积水,通过超声引导实施穿刺,实验组则在输尿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对肾脏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在超声造影的引导下实施肾穿刺,对比2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超声造影剂可以在患者的肾脏集合系统出现强回声影像;实验组肾结石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26.67%),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在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的过程中,在超声造影的引导下实施,可以将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操作简单。

  • 标签: 超声造影 经皮肾穿刺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结论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B超导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急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配合护理方案进行探讨,日后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此次研究92例样本均来自于本院,且均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并均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时间在2017年1月16日至2018年4月28日期间,遵循计算机表法实现分组处理并对应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即对照组(n=46)行传统护理,观察组(n=46)行全面性护理,对比组间评价指标(围术期各项指标、不良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在数值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时配合全面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液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液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液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液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实施于脑出血后颅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状况。方法对本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70例脑出血后颅内血肿患者实行项目研究,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n=35)实行内科保守治疗结合微创穿刺术,对照组(n=35)实行内科保守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统计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提高,显示数值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例数、消化道出血例数、尿道感染例数、脑疝形成例数比较对照组有关数据,未显示数值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电解质紊乱例数、肾衰竭例数、再出血例数较对照组有关数据减少,显示数值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颅内血肿患者开展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效果较优,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呈现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脑出血 颅内血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所入选的患者均是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共计5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常规组实施胆囊切除术,引流组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下的治疗效果和表现。结果在晚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再住院人数方面的对比,常规组优于引流组(P<0.05)。但引流组在胆囊炎相关死亡、住院总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常规胆囊切除术限制较大,不符合患者病情。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能够有效控制急性感染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高危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6例(96.2%)穿刺成功,1例因气胸穿刺失败。26例均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5例(鳞癌10例,腺癌12例,腺鳞混合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转移性纤维肉瘤1例),肉芽肿性炎1例。EGFR基因检测10例,突变率50%(5/10),均为腺癌。并发气胸5例(18.5%),咯血3例(11.1%)。结论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可为肺部病变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结合EGFR基因检测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中静脉穿刺前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分析各种消毒剂的临床实用性。结果结论希望能得出更加适合临床,方便临床静脉输液的皮肤消毒剂。

  • 标签: 静脉输液 皮肤消毒剂 消毒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浅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下肢深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原发性下肢深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意义重大。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前行PICC患者50例为参照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后行PICC患者5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护理持续改进中,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方法对儿科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进行观察。结果1200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200例中留置时间最长6天,最短1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结论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管理,为其提供延续护理,以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成立以PICC专职护士为主导、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指导、社区团队维护的导管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在住院期间建立患者置管档案、多元化教育、出院时确定维护医院、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出院后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全程追踪的连续护理管理。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0例使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管理,降低了导管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满意度。结论PICC连续护理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内涵。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分娩的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产妇52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动态监测,实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静脉补液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羊水指数、妊娠结局及最大羊水池深度。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后羊水指数、妊娠结局及最大羊水池深度较治疗前均变化显著,但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妊娠晚期若胎心监测正常则没有必要对临界性羊水过少产妇实施静脉补液治疗,临床中应及时监测产妇胎心及各项指标。

  • 标签: 静脉补液 妊娠晚期 临界性羊水过少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56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静脉造影结果分析彩超的诊断率。结果静脉造影显示8例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14例累及腘静脉,25例累及髂静脉,9例累及股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累及股静脉8例,累及髂静脉27例,累及腘静脉14例,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9例;彩超诊断率92.86%稍低于静脉造影的1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发挥无创、诊断率高等优势,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与维护。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规律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动静脉内瘘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动静脉内瘘护理后,仅有1例血肿,无其他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1.25%,且满意度为96.25%。结论对规律透析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规律透析 动静脉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