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掌握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早制定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对改善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预防护理策略和治疗方法。虽然目前针对静脉炎尚无有效防治策略,但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为防治静脉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尼莫地平静脉点滴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静脉点滴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静脉点滴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并有效的减小血肿体积,有利于患者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尼莫地平 静脉点滴 急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1月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组患儿一次静脉注射成功率为85.29%,对照组为41.18%,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护理依从性中观察组良好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1.78%),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分析中,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整体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应用分析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导致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药注射剂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合理的防范措施。结果静脉滴注10~6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3.5%。皮肤及其附件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44.5%。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为26.50%;其次为热毒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为15.00%。三种或三种药物以上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44%。结论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易发生不良反应,要注意过敏史,加强输液监测,尽可能不要多种药物联用,要合理配伍药物,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对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来降低体检中晕针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体检者的满意度。方法选用我科25例静脉采血不同程度晕针状态的体检者,对其进行心理因素、机体因素、体位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5名体检者对晕针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心理因素、体位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结论优良的环境、技术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消除体检者紧张因素,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 标签: 体检 静脉采血 晕针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5年的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后2016年的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共审核的60例不合理用药中,包括医嘱录入错误、溶媒不合理、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合理及给药途径等多方面问题。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不合理用药修改率上升。结论PIVAS药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后,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医患纠纷,保证了医院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且χ2=4.500,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6.00%,χ2=4.153,P<0.05;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χ2=7.018,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加快其机体功能恢复进度,还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我科室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3.5%(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护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运用现代专业程序输液,更好的保护患者血管。方法针对CCU病房40例患者给予程序化的血管管理和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19例应用硫酸镁或土豆片局部治疗缓解,11例痊愈,10例未发现血管变化。结论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正确评估穿刺血管,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局部组织损伤 静脉炎 胺碘酮注射液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神经重症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此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所以间接的导致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数量居高不小。本文对导致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和主要的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旨在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血栓筛查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输液护理当中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的所有护理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18年1月开始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并且对于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前后(2018年1月前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落实护理安全管理以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提升,而且静脉输液风险的发生给大大降低,与护理安全管理之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过程当中,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其中能够有效的帮助相关护理人员对自身的素养和理论技术进行提升,改善护理过程当中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护理人员进行锻炼,可以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发生,也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全盘底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对应的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气压治疗仪的方法,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全盘底手术的患者等术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引用气压治疗仪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型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方法7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rt-PA静脉溶栓组入院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后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rt-PA静脉溶栓组mRS评分(≤2)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轻型脑梗死患者预后。

  • 标签: 轻型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的预防措施,不用药,非直线型固定+贴膜固定+三面粘胶,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化疗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浸湿纱布,覆在套管针敷贴上,到输液结束后,30min取下,对比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例次率6.0%低于对照组16.0%,静脉炎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疼痛水平、灼热感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较好,不仅可降低发生率,还可减轻其危害。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中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糖尿病血糖检验总共65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静脉血检验,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末梢血检验,36例患者,设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餐后8h血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都有可行性,但相比之下末梢血检验更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资料找出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研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做出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静脉输液治疗的964例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回顾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输液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输液风险问题例数显著降低,纠纷例数也大大减少,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明确输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及输液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和治疗效果,提升输液门诊部的整体服务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门诊 护理风险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特将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统计到63例因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3例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1例患者因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33.33%;16例患者因滴注速度过快至不良反应,占总比率25.39%;因不合理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6例,占总比率9.52%;20例患者因药物过敏史不详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的31.74%,6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受累系统以皮肤、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不合理用药及患者药物过敏史不详是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给药时要加强药学监护,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注意药物配伍。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给药剂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方法对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科450例患者采用止痛消炎膏涂擦于静脉穿刺点上方,观察疗效。结果444例患者无静脉炎发生,6例出现静脉炎。结论止痛消炎膏中药涂擦对预防静脉炎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止痛消炎膏 预防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