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方以智的認識論(一)关于方以智的认識論問題,侯外庐先生在《东西均·序言》里讲:“在思維与存在的关系問題上,方以智最光輝的命題是薪火的比喩。他說:‘火固烈于薪,欲絕物以存心,犹絕薪而举火也,烏乎可?’<道艺篇>。人类的思維活动,即能思的‘心’,是依存于物质存在的,‘本一气耳,緣气生生,所以为气,呼之曰心’<尽心篇>。这里用薪火来比喻物与心,比古代无神論者以烛火喩形神更为明确,在理論上提高了一步”。在这里,侯先生虽未明确說出方以智是唯物論,但其言外之意很清楚,认为方以智用薪火喩物、心,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可是这样认識是有問題的。第一,我們知道,思維与自然界的关系

  • 标签: 方以智 哲学思想 侯外庐 否定之否定 宇宙观 自然界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国教育哲学和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及理论出发,比较分析了中西教育思想中个体培养的目标及策略,总结出个体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个体,并通过个体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迎接各行各业的新时代新挑战。

  • 标签: 中西教育哲学 比较研究 个体发展 教育目标
  • 简介:“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观念。但是,由于“道”在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多义性,使得《老子》之学异见叠出,众说纷纭。因此,本文试从《周秦道论发微》一书引起的诠释问题来说明认识《老子》思想诠释基础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巫史文化的演进及先秦儒道的渊源来探讨道家这一思想基础的来源。这可以有助于在不同的状况下(如传统文献诠释的差异,以及新文本的出现时等)有一基本的思路来理解道家学说。

  • 标签: 《老子》 思想诠释 《周秦道论发微》 巫史文化
  • 简介:马克思最敬重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既是他的忠实朋友,又是他毕生事业最得力的合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后的40多年间,他们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在恩格斯的启迪和全力支持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建立起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在世时,恩格斯为共同事业的需要心甘情愿作出牺牲,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实现伟大亡友的遗愿而牺牲自己的研究。恩格斯与马克思有如一个巨人与另一个巨人,是不能分割开的。但是,国内学界有人追随现代西方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论",进一步制造出"马克思哲学思想恩格斯化"等谬论,是十分有害的错误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反杜林论》
  • 简介:"和而不同"哲学思想是在"和"精神的指引下,以包容万物的胸襟和气度使事物之间求同存异,和谐统一。国际商务谈判作为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中的一种人际沟通的形式,可以借"和而不同"作为其指导思想,使谈判者能够以一种"和"的精神和宽容的态度,来化解谈判中的各种矛盾,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弘扬"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发挥其普世性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往来,更有助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和谐相处,走向大同。

  • 标签: 和而不同 商务谈判 和谐统一
  • 简介:这就是邻人之爱所体现出的单个人之间的间接交往关系,单个人之间可能形成一种新型的群体关系关系,不是单个个人与会众群体的关系决定了他与上帝的关系

  • 标签: 哲学思想述评 基督教生存 宗教哲学思想
  • 简介:乃是因为罪与生存中个人的紧密关系,生存中的单个个人所以成为罪者,即是将罪的问题置于人之成为单个的人(或一个基督徒)的生存过程中去理解它

  • 标签: 哲学思想述评 基督教生存 宗教哲学思想
  • 简介:所以当祁克果说到个人的反思时,祁克果的内向性在这个意义上是对个人精神觉醒的强调,祁克果所说的单个的人与个人主义意义上的个人有明显的区别

  • 标签: 哲学思想述评 基督教生存 宗教哲学思想
  • 简介:在生存(存在)论的层面上去把握祁克果单个的人的思想,亚氏实体论的主要问题就是为了理解个别事物的存在,如何使具有普遍性品格的本质个体化到能够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中去

  • 标签: 哲学思想述评 基督教生存 宗教哲学思想
  • 简介: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通过教育解放人性、对话教育、"提问式"教育、批判性意识以及"主题域"等思想主张,对我国成人学习、成人教育职能、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和成人教学中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 标签: 弗莱雷 成人教育思想 启示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的一系列创造性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及其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对于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实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抓住有利时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过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哲学思想 基本路线 新时期 有中国特色
  • 简介:学界对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一直存在着多种看法。事实上,"古代社会史笔记"是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大量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延伸和发展,目的是打破资产阶级关于私有制永恒化的观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该组笔记的内在关系及与其他三组笔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古代社会史笔记 马克思 哲学思想
  • 简介: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是西方哲学中两个影响较大且颇有内在渊源的流派,但以往论著对其内在联系则少有揭示。以詹姆斯和贝克莱为例,找出他们在意义理论、本体论原则和实在论方面的同异,可以清楚地揭示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逻辑发展。

  • 标签: 实用主义 经验主义 意义 主体性原则 实在
  • 简介: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意味着生态性的哲学哲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这是哲学在不同时代的外在转向;哲学还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从外在的转向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构成应该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生态方法论体现为环境伦理学。由于生态哲学哲学转向人的实践、人的行动,哲学在关注世界、关注人的思维之后,关注人的行动就是发展的必然。环境伦理、生态道德就是人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学把人的道德关怀扩展到生态环境,生态哲学才会在环境伦理学领域里率先发展起来。生态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从人类思维的历史分析中来阐释,在时间维度的整体中考察哲学思想的历史。从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研究不同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分析生态哲学思想之所以生成的逻辑必然性,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这是认识论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生态本体论体现了生态世界观,本体论可借助于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付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那么生态哲学本体论的阐明就离不开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宇宙论是最宏大的自然观,它对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态学科学、地史地质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混沌理论等如何支撑生态哲学,如何深化有关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是研究生态本体论不可缺少的。

  • 标签: 生态哲学 哲学的转向 哲学的内在逻辑
  • 简介:陈红兵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书力图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出发,对佛教生态哲学进行根源式研究,就目前已达到的目标而言,突出了佛教生态哲学生态德性论特质,围绕佛教生态德性论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诠释了佛教哲学思想生态意义,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差异、思想局限,同时也指出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应吸收融合西方生态科学、生态哲学的相关思想成果的建构方向。

  • 标签: 生态哲学思想 佛教 哲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思想理念 生态意义
  • 简介: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尔的《工厂哲学》一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尤尔《工厂哲学》一书的关注,恩格斯较马克思先行一步,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进行了政治性、伦理性批判。但是,马克思后来居上,先后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反复多次对尤尔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批判,使得这种批判从政治性、伦理性批判升华为理论性批判和方法论批判,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尤尔 《工厂哲学》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批判
  • 简介:11月26—28日在湖南湘潭召开,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湘潭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湖南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有关单位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以“如何理解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思想、道路、制度遗产”为题发表讲演。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制度 道路 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