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变化情况,为重症患者的临床准确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患者45例相比较,根据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根据实验的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较可知,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疾病患者的pH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的评价准则选择可以利用动脉血气监测,这种检测判断标准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呼吸系统重症患者 血气指标 血气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科手术对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患者,医护人员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数据检查,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主要手段包括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及开胸手术等,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5例送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患者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死亡率为10%。75例患者抢救成功,治愈率为90.0%,住院3~8周,平均(13.2±3.1)d,均康复出院,出院后患者基本无复发。结论尽快将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去,治疗疗效显著,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术后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诊科出现外伤血气胸的病人展开护理措施选择循证护理,对其应用效果展开详细分析。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血气胸病人80例,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平均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试验组出现的并发症数量比对照组的要少,且试验组调查所得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对急诊外伤血气胸病人采取护理措施时进行科学分析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针对性减少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诊 外伤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的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剩余血液进行生化检验,同时对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生化检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酞酶、血尿素氮、尿酸、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位超过1/2CLIA’88,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采用动脉血气分析剩余血可以同时进行生化检测,结果可靠,减少重症患者检验性失血,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血气 剩余血 危重患者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入院急救护理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12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入院的患者,对其进行分类急救和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1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5~8天后血气胸的症状全部消失,出院后对此112例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的骨折预后良好、血气胸也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具有针对性,同时进行科学的护理,才能使肋骨骨折、血气胸预后良好。

  • 标签: 肋骨骨折 血气胸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特点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探讨其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特点。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BE值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SaO2明显升高,P(A-a)O2明显降低(P<0.05)。结论使用高压氧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血气分析
  • 简介:ICU是抢救各种大手术后及危重病人的场所,经常需要做各种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我们使用了美国i-STAT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克服了以往结果不及时的弊端,测试结果快而准确,便于尽早发现异常,进行早期处理收效良好。1工作原理i-STAT血气分析仪由两节9V的冲电电池供电,在感知测试片插入后会启动整机工作,在电机的驱动下,会有一排20个触针接触片子头部的晶片,并拉一下使接触良好,然后自动识别片子,压下定标液袋,由测试片底板倒刺将袋刺破作定标,再挤压气襄,将血样通过传感器,由

  • 标签: 血气分析仪 携带式 临床应用 电解质 危重病 自动识别
  • 简介:摘要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为目的。选择96例出生10min~26d的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48例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血气针,对照组48例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误入静脉、混入气泡及凝血等)。观察组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91.6%)高于对照组一次性5ml注射器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79.1%)。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进行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动脉血气针 新生儿桡动脉 采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分娩方式下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2010年1—10月分娩的252例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胎儿超声影像检查正常,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对其所测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新生儿脐血的细胞外CO2分压、pH值、细胞外碱剩余、全血碱剩余、HCO3-浓度、H2CO3浓度、CO2总量、氧含量均要高于顺产新生儿,顺产新生儿脐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要高于剖宫产新生儿,而在CO2分压、O2分压、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和顺产新生儿的脐血血气参数存在差异,有必要分别制定不同分娩方式下血气参数的异常界定值。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新生儿 脐血 血气分析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均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2%、护理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1.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期血气分析中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缓解疼痛程度,利于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改善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模式 血气分析 疼痛程度 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有效护理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控制或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6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应施后,5例因脑疝死亡,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9%。47例(83.9%)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气管套管护理、适时正确深部吸痰,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翻身拍背,改变体位,防止肺部感染,并发症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种不同的血气分析采血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科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主观疼痛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能缩短操作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足背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法论证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前来山东省立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外伤性血气胸治疗的患者86人,并在研究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以达到研究的合理性。两组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等,为43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手术研究1组传统开胸疗法进行治疗。研究2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以及创伤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疾病情况均有所改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采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手术的患者疾病症状消失较快,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情况以及疼痛感应程度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各项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较传统手术方式而言,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并以其微创、不良反应率低以及疼痛程度小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青睐。因此本文认为,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