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70岁的王老伯患糖尿病20年了,最近感到脚发凉,对温度和疼痛的感觉明显减退,走起路来飘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医生触摸他的动脉,发现搏动已消失。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龙诞说,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下肢动脉病变,该院内分泌科、眼科、神经内科、肾科、心血管科等联合经过10年对近100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触诊筛查以及实验研究表明,动脉博动异常者占25%。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足背动脉 第三人民医院 下肢动脉病变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健侧肢体肱动脉动脉血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肱动脉血压显著低于动脉血压(P<0.01)。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脑损伤后测量肱动脉血压困难时,可测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 标签: 血压 肱动脉 足背动脉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系统评价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桡动脉置管和动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 、 Cochrane Library 、 Embase 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桡动脉置管和动脉置管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由 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 除 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从中提取原始资料,运用 RevMan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9 篇,包括研究对象 930 例, 3 篇研究评为 A 级, 6 篇评为 B 级。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中脱管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中堵管或曲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动脉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3-7d 导管留置率可能高于桡动脉置管,且动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其中的 脱管率,局部血肿或淤血的发生率均低于桡动脉置管。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桡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置管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前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前中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行游离植皮修复;观察组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观察组行动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给予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跗外侧动脉 皮瓣修复 足背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动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76例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42例进行检测,观察血管内径、中内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及多项血流参数。结果①糖尿病组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小、IMT和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糖尿病组动脉最大流速、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③患者组中,有糖尿病者血管狭窄较无糖尿病者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动脉的内径及粥样斑块情况,并能对血流速度等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对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及估计病变程度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 足背动脉
  • 简介:临床上手部多部位皮肤缺损尤其是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较困难。许亚军报告分叶皮瓣和小腿前踝上-串联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从1999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该皮瓣修复25例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报告如下。

  • 标签: 分叶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足背 串联 小腿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例[A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40±8.77)岁]和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例[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例[C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和B组观察和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的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和C组进行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其管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的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期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

  • 标签: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侧软组织损伤13例实施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手术。结果13例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均成活,随访4~8个月,皮瓣血运与质地优11例,良2例,未行神经移位的9例感觉恢复达S2,行腓肠外侧皮神经移位的4例中3例感觉恢复达S3,1例达S3+。结论应用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侧软组织效果优良,可在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

  • 标签: 腓动脉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足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腓浅动脉皮瓣解剖特点和分布规律,设计以腓浅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利用新鲜尸体12具乳胶灌注标本对腓浅动脉血管走行、穿支及分布等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解剖结果临床上采用腓浅动脉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均为逆行带蒂皮瓣,皮瓣大小:4cm×5cm~8.5cm×15cm,旋转点设计在外踝上方5cm处.结果解剖发现,腓浅动脉下行过程中发出不同数量的穿支,供应小腿前外侧上、中区域,并向下方走行与腓动脉终末穿支相吻合构成的血管链.1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16个月,腓浅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后皮肤弹性好、皮瓣薄、外形好.结论腓浅动脉皮瓣穿支分布较多、主干口径长度适宜,皮瓣旋转弧长,可满足足中远段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腓浅动脉 解剖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趾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采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趾端缺损10例.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好,厚度适中;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达11~14mm.结论应用改进逆行第1跖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母)趾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第1跖背血管 逆行岛状皮瓣 (足母)趾趾端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8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及相关准备;术后注意适当活动及休息,严密观察创口血运情况,防止局部出血,预防感染,重视出院指导。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痊愈出院。

  • 标签: 筋膜皮瓣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状态下以及不同的年龄段动脉血压和仰卧位时肱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探讨动脉血压围术期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科、妇科和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拟行全身麻醉60例,另选择择期手术病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60例(各20例)监测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在全麻醉状态下,麻醉前、插管后、手术进行中、手术结束时,动脉收缩压明显比同侧肱动脉血压高(P<0.001),但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四个时点两部血压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组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P>0.05),而成人组

  • 标签: 足背动脉 肱动脉血压 监测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特点,及外侧跗外动脉皮瓣临床应用特点两者间比较结果各取一侧皮肤缺损,分别应用后临床治疗后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术后的外形。结论跗外动脉侧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

  • 标签: 跗外动脉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动脉旁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断指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拇指再造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5(42.1±11.1)岁。12例患者共有51个离断手指,其中离断拇、示、中、环、小指4例,拇、示、中、环指3例,拇、示、中、小指2例,拇、中、环、小指2例,拇、示、中指1例。一期清创后拇指缺损Ⅲ度2例、Ⅳ度4例、Ⅴ度6例。12例51个断指中,10例14指行断指再植术;12例37指不能再植,其中12例12指符合作为再造拇指的供指条件(拇指9例、环指2例、示指1例)。患者一期行手部清创、断指再植、创面覆盖,符合再造拇指条件的12指均寄养于,供血动脉均为跗外侧动脉。寄养指成活后,二期行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一期手术术后观察寄养指的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张力,判定手指血管是否畅通,寄养指是否成活。二期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造拇指的血液循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结果12例12指行一期寄养术,术中吻合血管顺利,均一次通血成功;手术时间4.2~7.9 h,平均6.2 h;术中出血量250~750 mL,平均520 mL。一期术后足部寄养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切口一期愈合,寄养指均成活。一期手术1~4个月后行二期寄养指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时间3.0~5.5 h(平均4.1 h),术中出血量110~310 mL(平均220 mL);术后再造拇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再造拇指均成活。二期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骨折愈合时间1.5~4.0(2.1±0.5)个月。12例12指再造拇指中,3例3指发生肌腱粘连,其中1指行肌腱松解、2指拒绝松解继续功能锻炼。随访期间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指腹无萎缩,拇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及运动恢复满意,再造指能与其他手指配合完成抓、握、捏等基本动作。术后6个月再造拇指功能优2例、良7例、可3例。结论外侧是寄养指良好的寄养部位,跗外侧动脉是寄养指可靠有效的供血动脉,对多指离断、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离断指一期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拇指 断指 再植术 再造 异位寄养 跗外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