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动脉穿刺采血法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不同的动脉穿刺采血法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姜莉

姜莉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对三种不同的血气分析采血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科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主观疼痛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能缩短操作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86-02

血气分析是判别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状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方法和可靠依据[1],也是指导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衡患者进行氧疗的重要手段[2]。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可作为血气分析采血的备选动脉。前臂桡动脉属于浅表动脉,但穿刺部位局部肌肉较少、伴有筋膜、痛觉较敏感,患者难以接受。股动脉虽是大动脉,但穿刺中易误穿静脉及损伤神经,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导致血肿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3]。而足背动脉易被触及且搏动明显,我科近年来对需进行血气分析患者选用足背动脉采血,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形成等方面均优于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90例,其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27~76岁,平均(55.3±16.1)岁。原发病:呼吸系统疾病48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6例、胸廓及胸膜腔疾病15例、循环系统疾病7例、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4例。在动脉穿刺前对每位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评估,按不同的动脉采血方法随机分为三组:足背动脉组(A组,n=30)、桡动脉组(B组,n=30)、股动脉组(C组,n=30),观察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对象:穿刺部位外伤、感染、休克、循环障碍、糖尿病足患者。

1.2方法

1.2.1动脉穿刺前的准备(2)患者宣教;对采血的目的、意义向患者详细说明,对于语言听力障碍的者可采用肢体语言、或文字进行沟通,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2)物件准备:动脉采血器、碘伏、棉签等;(3)消毒准备: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消毒穿刺区皮肤直径范围大于5cm。

1.2.2穿刺采血方法:(1)桡动脉:病人上肢放松平放,操作人员左手食指、中指、拇指在桡骨小头内侧1cm处可触及动脉,右手用动脉采血器以约30度角穿刺桡动脉,待动脉采血器抽出2ml动脉血后迅速拔针。(2)股动脉:操作人员左手食指、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点,右手用动脉采血器垂直从中、食指间进针,待动脉采血器抽出2ml动脉血后迅速拔针。(3)足背动脉:操作者用左手食指、中指触及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通常以第二足趾中点为起点沿直线到足背2/3处左右为穿刺点,右手持动脉采血器,在搏动点最明显处以约20度角穿刺足背动脉,待动脉采血器抽出2ml动脉血后迅速拔针。每个动脉采血器采集完标本后均立即用橡皮塞封闭针尖,使动脉血与空气隔绝,快速进行血气分析检验。采血完毕后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10min直到不出血为止。

1.3统计方法

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者不同采血方法的指标比较:A组患者在主观疼痛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B、C组(P<0.05);而在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B、C组(P<0.05),见下表。

表三组患者不同采血方法的指标比较[n(%)]

注:与A组相比,aP<0.05,bP<0.05

3.讨论

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血液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有关的氧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指标,是对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及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4]。通过血气分析检查可直接了解患者酸碱平衡状态、肺功能和血液氧合情况,对判断呼吸循环的类型和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因此,快速有效的采集标本是每个呼吸监护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临床护理中采取相对安全可靠的动脉采血方法,是保证血气分析采血安全和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血气分析常规的备选动脉主要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6]。笔者通过三种动脉进行长期的血气分析采血发现,足背动脉采血较其他两种动脉采血法在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足背动脉为下肢末梢动脉,下肢血管的血液循环影响较小,即使是反复的动脉穿刺也极少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如若穿刺出现血肿也会很快吸收,血管恢复也很快;(2)足背动脉旁无较粗的静脉伴行,基本上不存在误穿静脉事件的发生,且穿刺在浅表位置,穿刺后按压时间较短;(3)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的浅表部位,只要患者的血压正常其动脉搏动很容易被触及,此外足背部皮肤比较紧绷将动脉包裹,触摸时不易滑动,增加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患者只需在仰卧体位进行操作,即使穿刺时间偏长,也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桡动脉比较浅表,较易滑动,穿刺难度大,极易导致血肿的形成,此外桡动脉属于上肢的浅动脉,但采血部位局部肌肉较少、伴有筋膜、痛觉较敏感,患者不易接受。股动脉采血首先必须暴露腹股沟,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患者的私隐,因此有些患者拒绝在此部位进行穿刺。另外股动脉属于大动脉,距离皮下深度一般在3~5cm左右,且距离股静脉只有0.5cm左右[7],如仅依靠临床经验穿刺,经常会导致血肿的形成、血栓的产生、甚至误穿刺股静脉,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感染发生率。对于股动脉穿刺造成的血肿的形成和血栓的产生等风险也会带来一系列风险。

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穿刺采血的方法,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进而增加患者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足背动脉穿刺是进行血气分析采血的首选部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佳佳,韩明英.动脉测压管采血血气分析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5(12):2321-2324.

[2]金景莉,吴道华,张小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3,45(2):172-173.

[3]张晓燕,李圆圆,王菊丽等.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成功率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22(3):357-358.

[4]张亮亮.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J].中华检验学杂志,2013,29(4):553-554.

[5]元甲佳.新生儿两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方法的效果的比较.全科护理,2012,23(1):160-161.

[6]张丽君,侯凡凡.改良型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介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0(7):510-511.

[7]张小丽侯元华.三个部位动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气标本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4(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