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随着统编教材问世,一线教师尤其注重以任务活动为载体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新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扔存在问题。本文围绕:明确目标指向,精细设问形式;发挥教师引导,搭设言语支架;激发学生能动,明确项目分工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任务活动 设问形式 言语支架
  • 简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属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现已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重建论,希图重新理清、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并将此应用到古今文学的批评中;一种是转换论,通过中西文论比较、阐发,发掘古代文论有价值的东西,古为今用。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以抵制西方文论的话语霸权。其中重建论在当下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8月)。它被评价为:“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提出质疑。”其结果究竟是怎样呢?

  • 标签: 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论话语 东西 中西文论
  • 简介:廊坊市工业学校张翠华在《中专企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症结及其对策》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会稳步增长,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内在的要求,它必然推动对这一类人才需求的增长,但其所需人才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企业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指出,对管理人才新的要求,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在素质方面,基本技能要全面,个人品质要优良.作者认为,“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就是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素质的训练.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管理人才要求的差距,是制约管理专业发展的主观原因,也是影响企管专业发展的症结”.解决的对策是“改革办学体制,积极引进推行双元制模式;选择恰当的层次,避开与专、本科生的就业竞争”.

  • 标签: 教育研究 中等专业 机械工业 学术年会 晶闸管 经济管理类专业
  • 简介:南朝梁代的萧衍、萧统、萧纲和萧绎,既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成员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一方面秉承传统儒家的“诗教观”,同时迎合南朝梁代“尚藻饰、重形式”的时风,可谓兼容并包。该文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切入,浅谈儒家思想和南朝时风与梁代四萧文论思想的互动。

  • 标签: 四萧 诗教观 性情 形式美
  • 简介:"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形态的生成"系列丛书是童庆炳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生成"课题的研究成果。该丛书的研究焦点在于"现代性"如何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呈现、变化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演变进程是复杂的,既受到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又在其中实现着各种不同的可能。

  • 标签: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论争 价值观 审美价值 文化批评
  • 简介:唐代李善以来,陆机《文赋》“浏亮”一词被释为“清明”、“清畅明朗”。有的学者认为其所指是魏晋“新体赋”。本文认为“浏亮”义同“嘹亮”,在当时被用来形容声音的高远嘹亮。陆机不只用它来形容赋的音韵嘹亮,而且藉由“听声类形”、“心想其状”的通感方式,兼指赋的辞藻铺排、文采富丽。“体物而浏亮”是陆机心目中赋的理想风貌。毫无疑问,具有这种风貌的,当首推汉代的体物大赋。陆机高度肯定左思大赋作品《三都赋》,也可以印证这一结论。

  • 标签: 《文赋》 浏亮 听声类形 通感批评
  • 简介:未到年底,中国电影票房已经冲破500亿元大关,骄人成绩令人欣喜。但在票房增长的繁华表象背后也不无隐忧。2017年下半年来,"质量提升"、"产业升级"、"工业品质"、"机制保障"等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热议的焦点。值此中国电影迎向新时代的重要关口,如何提升作为生命线的电影质量?如何强化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如何规范电影的全产业链机制?

  • 标签: 制片人 工业美学 人文论坛 美学建构 北京大学 导演中心制
  • 简介:回溯20世纪世界文论风风雨雨的演变历程.回看上一个百年各种“主义”众声喧哗的狂欢表演.“结构主义”之真正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论之旅,无疑是其中一道值得回味的思想景观。即便是在“后结构主义”似乎都已然远去的今天,纵然是在所谓“后理论时代”,“结构主义”文论依然是当代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文学理论所归属于其中的人文科学显然不可能是线性进化,不可能是一味的“新潮”将“旧浪”取而代之,不该是“旧话”就不应重提。实际上,在人文科学领域,一些话题,一些若明若暗的问题,恰恰需要再探。

  • 标签: 后结构主义 文学理论 跨文化 文论 主持人 人文科学
  • 简介:80年代新名词与90年代新话语作为一种现象,绝不限于文学理论与批评,应该说,整个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文学创作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只不过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一个相对前沿的学科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更有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作文……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论 文学创作 话语 批评 阐释
  • 简介: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换意识形态论,但都并没有突破文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新世纪以来的新锐文论教材打出了反本质主义的旗号,却没能找到反本质主义之后文论教材建设的康庄之路。以文学存在方式代替文学本质作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基本文学观念值得提倡。

  • 标签: 文学理论教材 本质主义 文学观念 文学存在方式
  • 简介:包括文学及其理论在内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曾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界的一大热点,今天再提这一话题,许多人或许认为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或者说是在炒冷饭等等——对此需加以辨析。下面我结合"体用""本体"关键词在中国现当代理论语境中的"旅行",来谈谈这方面的感想。我曾经指出。

  • 标签: 体用不二 文学本体论 中西文化比较 文艺理论界 理论语境 本体论基础
  • 简介:作为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和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瓦格纳的“音乐戏剧”理论却建立在以古希腊悲剧为模板的古典精神之上。“古典”和“浪漫”成为瓦格纳的艺术观中看似二元对立、实则水乳交融的基本范畴。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理解这对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瓦格纳的二元性音乐戏剧观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进而阐释其在19世纪晚期的德国文艺思想中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 标签: 瓦格纳 音乐戏剧 “古典”与“浪漫” 民族意识 阶级意识
  • 简介:四其次,从阐释学目标和前提条件的不同加以比较。上面已经提到,贝蒂的阐释学目标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比较接近,就是解释者要按照具有客观自主性的解释对象(作者精神的客观化物)的内在逻辑去重新认识、理解它。而伽达默尔明确不同意贝蒂这种认识论的解释目标,相反,提出其本体论阐释学的目标"是要探寻一切理解方式的共同点.

  • 标签: 伽达默尔 思想资源 文论建设 当代中国 历史比较 现代阐释
  • 简介:论文集中对长白山名称来源,与东北诸民族关系——以及与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妙香山作了历史的考察,深入证明长白山及其区域文化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华民族所有,朝鲜半岛的民族从来就与长白山无有关涉。半岛上的太伯山一妙香山是产生檀君神话的地方,与长白山无关。文章还就疆域的界定,民族的归属以及文化圈诸问题作了历史的考察。

  • 标签: 长白山 太伯山 名称来源 妙香山 民族文化 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