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 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机械通气时间、缺氧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镇静药物应用情况、ICU住院时间;记录患者ICU谵妄发生情况及谵妄持续时间。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ICU患者发生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0例ICU患者中有397例发生谵妄,ICU谵妄发生率为33.1%。在谵妄患者中,有47.6%(189例)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为1.0 d;397例患者谵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0(1.5,2.5)d。①谵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ICU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或缺氧时间4~9 d和≥10 d患者ICU谵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 d患者,全麻和未手术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麻患者,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和11~19分患者,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8 d患者,应用镇静药物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5.491,95%可信区间(95%CI)为4.361~6.913,P<0.001〕、ICU住院时间(OR=2.679,95%CI为1.822~3.941,P<0.001)和应用镇静药物(OR=2.479,95%CI为1.821~3.374,P<0.001)是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②谵妄持续时间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或缺氧时间≥10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3 d和4~9 d患者明显延长,全麻和未手术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腰麻患者明显延长,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10分和11~19分患者明显延长,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8 d患者明显延长,应用镇静药物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明显延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缺氧时间每增加1个等级(缺氧时间分为≤3、4~9、≥10 d 3个等级),ICU谵妄持续时间平均延长0.061 d(β=0.061,95%CI为0.032~0.090,P<0.001);APACHEⅡ评分每增加1个等级(APACHEⅡ评分分为≤10、11~19、≥20分3个等级),ICU谵妄持续时间平均延长0.058 d(β=0.058,95%CI为0.048~0.068,P<0.001);ICU住院时间>9 d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8 d患者平均延长0.065 d(β=0.065,95%CI为0.056~0.075,P<0.001);应用镇静药物患者ICU谵妄持续时间较未应用镇静药物患者平均延长0.362 d(β=0.362,95%CI为0.234~0.490,P<0.001)。结论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应用镇静药物是ICU谵妄及谵妄持续时间共同的危险因素;缺氧时间是ICU谵妄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谵妄持续时间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临床场景中,腹腔高压对人体的影响依赖时间,尚不清楚时间因素所起作用。目的研究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性纳入入住福建省10所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IAH)危重症患者256例,动态监测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后获得IAH持续时间(duration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DIAH),同时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ICU期间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日平均摄入能量,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根据被纳入研究后60 d的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并验证DIAH对IAH危重症患者60 d死亡风险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s, ROC曲线),分析DIAH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DIAH与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79、0.541及0.794,与EN日平均摄入能量呈负相关关系,r=-0.669,P值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DIAH是与IAH危重症患者60 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5, 95%CI 1.01~1.12; P = 0.012),并且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变化趋势。DIAH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25,[95%CI(0.763~0.886)],P<0.001,当截断值为16.5 d时,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75.4%。结论DIAH是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识别并快速干预IAH的病因,缩短DIAH。

  • 标签: 腹腔高压持续时间 危重症 病死率 预后 危险因素 Spearman秩相关 Logistic回归分析 ROC曲线
  • 简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患者12个月后继续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潜在的获益和风险并未明确。Park及同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在两个试验中,随机分配了27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且至少12个月无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事件以及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或单独阿司匹林治疗。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持续时间 抗血小板治疗 置入后 阿司匹林 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对母乳喂养率与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7-12月在我院分娩的36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实施产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混合喂养率基本相同,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后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延长了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

  • 标签: 产后护理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顺产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雷火灸对曲泉穴、三阴交穴施灸,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血性恶露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性恶露量为200~300ml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性恶露量为300~500ml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雷火灸排除恶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用于缩短顺产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有明显效果,而且副作用小,对身体无伤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然分娩 血性恶露持续时间 雷火灸 影响
  • 简介:摘要声带显微手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为提高声带显微手术患者术后的嗓音功能,通常建议患者术后声休,以促进声带黏膜的愈合。然而,声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仍没有一个标准方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声休类型和持续时间进行探讨,期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术后治疗思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嗓音功能。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视网膜黄斑裂孔行玻璃体腔注气手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对裂孔封闭的实际效果,探究术后所需俯卧位的最佳时间,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5月—2008年6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单纯黄斑裂孔住院行视网膜复位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患者48例,术后采取俯卧位,随访并跟踪6个月,观察术后恢复所需最适合的俯卧时间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通过6个月随访,48例术后未复发者的实际俯卧时间为(2.04±1.20)周。患者实际卧周数与术后1周时的气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相关性。气体的种类与2周气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相关性。患者出现手麻10例,占20.8%,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眼部手术后,患者正确的卧姿、术后2周左右的俯卧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可坚持性,有效改善因长时间限制性体位而发生的并发症,也有利于减少玻璃体腔注气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周随访有助于及时调整卧位,4周随访有助于及时应对病情变化。

  • 标签: 单纯黄斑裂孔 手术 俯卧位 持续时间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 标签: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妊娠阴道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妊娠阴道出血患者4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4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同时观察不同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观察组发生流产、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剖产机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出现上述不良妊娠结局概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妊娠阴道出血易引发妊娠不良结局,出血量就持续时间影响较大。

  • 标签: 妊娠不良结局 早期妊娠阴道出血 维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吸吮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后回室即发生寒战者共1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新生儿早吸吮,B组给予异丙嗪25毫克肌肉注射,C组给予单纯保暖,分别观察寒战持时间。见表一三组产妇寒战消失时间比较。A组B组给予治疗后寒战消失时间。较短;C组给予保暖后寒战消失时间较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吸吮是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寒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缩短寒战时间,具有较好的消除剖宫产术后寒战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早吸吮 剖宫产术后 产妇 寒战
  • 简介:目的研究高眼压及其持续时间对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高眼压持续时间均为4h,依据眼内压的不同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mmHg(1mmHg=0.133kPa)组、60mmHg组、80mmHg组、100mmHg组,每组12只。将眼内压为80mmHg的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h组、4h组、8h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前房灌注,其他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高眼压或高眼压持续不同时间。各组灌注结束后快速摘除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无增加(P〉0.05);60mmHg组、80mmHg组和10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q值分别为4.87、5.28和6.71;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q值分别为2.81和3.67;P〈0.01)。表达caspase-3的视网膜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内丛状层。结论采用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研究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时,眼内压为80mmHg、高眼压持续4h即可。

  • 标签: CASPASE-3 高眼压 实验性 视网膜 大鼠
  • 简介:目的明确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发病24h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将发生BHS62例作为BHS组。又将BHS组以BHS持续时间分为〈7d组31例和≥7d组31例。另将未发生BHS的24例作为无BHS组。收集患者脑梗死发病后第1、2、3~5、6~8、9~11、12~14天心电图、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T、心脏超声、LVEF;入院及住院14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HS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HS组患者出现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任意1种异常的时间为(22.7±17.4)h,BHS发生高峰在脑梗死后12~24h。BHS持续时间为(8.2±3.6)d,中位时间为7d。BHS组NIHSS评分(12.8±3.9)分,无BHS组为(7.8±3.1)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7d组住院时间较≥7d组缩短(P=0.03),〈7d组出院时NIHSS和mRS评分低于≥7d组(χ2=23.3,Plogrank〈0.01;χ2=34.4,Plogrank〈0.01)。结论对可能继发BHS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心脏监护应≥48h,对患者及时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有可能缩短BHS的持续时间,可能改善脑梗死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 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外科术后早期拔管可缩短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住院时长(LOS)并减少机械通气(MV)相关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儿童心脏中心的MV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斯堪的纳维亚4个中心696例心脏手术后的MV持续时间和PICU住院时长,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法洛四联症(TOF)及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还纳入了90例心脏手术(不分类型)的新生儿。结果拔管时间的中位数在ASD患儿为3.25 h[四分位数范围(IQR) 2.00~4.83],其次为TCPC(中位数5.00 h,IQR 2.60~16.83)、VSD(中位数7.00 h,IQR 3.69~22.25)和TOF(中位数18.08 h,IQR 6.00~41.38)。新生儿的拔管时间较晚(中位数94.42 h,IQR 45.03~138.14)。MV的持续时间能反映PICU的住院时长,但在12 h内拔管患儿中表现不明显。瑞典中心的MV持续时间及PICU住院时长最短。共有24/696例(3.4%)患儿拔管失败。结论斯堪的纳维亚儿童心脏中心患儿的术后MV时间存在差异。术后12 h内拔管没有延迟PICU的住院时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外科门诊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2015年4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并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试验组更短,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外科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其疼痛持续时间,效果较好。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外科门诊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