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侧弯中脊柱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02月所摄脊柱影像资料取样63例,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脊柱X线摄影技术应用价值。结果:入组63例脊柱侧弯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脊柱 X 线摄影,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脊柱X线摄影检查,63例患者中,检出18例胸腰椎侧弯,13例腰椎侧弯,32例胸椎侧弯。结论:在脊柱侧弯中应用脊柱X线摄影技术可为脊柱侧弯治疗提供可靠 X线影像依据。

  • 标签: 应用价值 脊柱侧弯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摄影拼接技术在儿童身高发育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90例儿童脊柱侧弯患儿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90例儿童脊柱侧弯患儿均接受脊柱数字化X射线摄影成像检查,后采用脊柱摄影拼接技术处理图像,研究脊柱数字化X射线摄影成像检查结果、脊柱摄影拼接技术处理后的照片质量。结果:90例儿童脊柱侧弯患儿,拼接前甲级照片210帧、乙级7例,丙级5例;拼接后甲级97帧,乙级1帧,丙级1帧,拼接成功率为97.98%,脊柱摄影拼接技术处理后的照片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摄影拼接技术在儿童身高发育方面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图像清晰、拼接自然的优势,可提高脊柱数字化X射线摄影成像检查质量,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儿童脊柱侧弯疾病。

  • 标签: 全脊柱摄影拼接 儿童 身高发育 脊柱侧弯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侧凸矫形中DR-X线脊柱拼接摄影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01月--2022年08月就诊于本院的脊柱侧凸患者71例作为探讨对象,临床给予矫形干预过程中辅以DR-X线脊柱拼接摄影技术。结果:一次性拼接成功率高达97.18%(69/71),术前证实14例腰椎侧弯、36例胸椎侧弯、21例胸腰椎侧弯。为期12个月随访观察,脊柱侧凸矫形优良率高达88.73%(63/71),术后Cobb角、LL(腰椎前凸角)、ATR(躯干旋转角)降低,TK(胸椎后凸角)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DR-X线 脊柱拼接摄影技术 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脊柱成像(wholespin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SMRI)在神经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56例神经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WSMRI与节段MRI进行扫描,对比扫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节段MRI、WSMRI扫描及处理后,均得到了清晰的脊柱图像,能全面观察脊柱及脊髓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定位、显像特征等。且14例患者经WSMRI扫描机图像处理后,获取到节段MRI无法提供的信息,其中脊柱变异1例,多发病变2例,合并病变4例,大范围多节段病变6例。结论WSMRI能在一次检查、一幅图像中显示脊柱、脊髓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定位准确率高,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全脊柱成像 神经脊柱外科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观察该种摄影技术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2月--2020年10月的脊柱畸形检查7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自动拼接技术和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对比两种摄影技术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中,一组为4.58±0.74(分),二组为3.42±0.62(分),(t=10.4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脊柱全长摄影过程中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拼接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脊柱全长摄影 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系统 数字化X线摄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侧弯患者使用站立位脊柱X线摄像过程中运用DR方式检测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2019年1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此时间段内收治的62例需要接受站立位脊柱X线摄像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DR方式进行检测,观察DR检测方式使用过程中的优势。结果:患者使用DR方式检测的图像质量较高。结论:此检测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脊柱侧弯 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 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与常规X线摄影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R检查与常规X线摄影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与应用价值。结果:DR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25%、92.65%、83.33%,均高于常规X线摄影检查的75.00%、82.35%、33.33%(P<0.05)。DR检查在骨质破坏、椎间隙变化、椎体变形、寒性脓肿、死骨形成等征象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3.10%、96.00%、88.89%、90.24%、90.91%,均高于常规X线摄影检查的74.14%、80.00%、73.33%、70.73%、66.67%(P<0.05)。结论:DR检查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DR检查 脊柱结核 常规X线摄影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具体疗效。方法整理出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78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和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和创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天、3天,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实施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 标签: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切除术的护理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11月,74例出现严重脊柱侧后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后路脊椎切除术,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结论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察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中的效果。方法:随意抽选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7位强直性脊柱炎对象开展讨论,起止时间分别为2017.01.12/2020.01.12。对本研究中选取对象关节活动度变化及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实行对照探讨。结果:术后,择选对象关节活动度及临床指标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中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髋关节活动度,对患者康复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活动度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与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在胸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影像学资料调查法,对我院胸椎骨折和病变的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资料进行调研,对同时行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患者资料进行重点选定。结果此次高危人群共369例,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早胸椎骨折和病变数156例,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患者筛查出151例,占96.79%,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结论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诊断胸椎骨折和病变价值确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 传统× 线摄影技术 胸椎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千伏摄影技术与普通条件摄影技术在床旁摄影应用中的优劣性及在危重病人床旁摄影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6例床旁胸片的优劣。结果188例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的x线片中143例患者的图像被评为优良片,占76%;45例患者的图像被评为合格片,占24%;废片0例。48例采用普通摄影技术的x线片中,仅12例患者的图像被评为优良片,占25%;34例患者的图像被评为合格片,占71%;2例患者的图像被评为废片,占4%。结论高千伏摄影技术是床旁摄影中提高成功率和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高千伏摄影 床旁 胸部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次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计58例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VAS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前VAS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次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射频消融,椎体次全切除术,脊柱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2—10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进行影像学评定分析。结果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9—64分,平均32.0分,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51~89分,平均81.6分。优4例(6髋),良7例(12髋),中3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5.0%。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0°~58°,平均34.8°提高到了术后的73°~105°,平均85.5°。X线片示9髋假体松动,有疼痛症状2髋。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切口和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置换
  • 简介:目的:观察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3.2年,对手术前后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后除6侧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改善为76分(配对t检验,P〈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