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 标签: DR 全脊柱 全下肢 自动拼接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MRI在强制性脊柱炎炎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前开展脊柱MRI检查,在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同样开展MRI检查,比较患者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炎性脊柱ADC值为(1.6±0.3)10~3mm/s,治疗后为(0.9±0.1)10~3mm/s,P<0.05。治疗前患者BASDAI评分为(42.3±5.2)分,治疗后为(13.5±4.4)分,P<0.05。结论脊柱MRI能够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损伤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全脊柱MRI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损伤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选患者均以治疗方法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4例研究组患者则采取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 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AIS)脊柱摄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组患者进行全景摄影X线检查(SlotScan)。结果本组病例Cobb角小于100°的11例,100°~20°的9例,20°~40°的7例,大于40°的5例。Rinser征(法国)1级17例,2级9例,3级5例,4级1例,有15.6%的患者需手术治疗。结论全景摄影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安全可靠、放大率低,在及时阻止畸形进展(如原位融合),临床手术时机选择,寻找适合个性化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客观影像学信息,是AIS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全景摄影 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 标签: 强直性脊柱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钼靶摄影技术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6年所收治的26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将2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超声诊断的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在对照组13例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61.54%);而实验组诊断符合率为84.62%;实验组患者所的图像甲级片占92.3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9.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乳腺摄影图像质量。

  • 标签: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乳腺摄影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行后路脊椎切除术的80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值)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OD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切除术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x线摄影检查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至今仍然不可或缺的实用技术之一,CT等X线检查设备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使原本较为复杂的摄影技术简单化、多样化,从而也导致基础DR摄影技术发展缓慢甚至萎缩1。本文以普通摄影投照技术学为基础,结合长期实践工作经验,将人体各部位普通摄片技术的应用技巧按系统分类叙述,对部分特殊状态下的摄片技巧和方法作了介绍。同时,比较了使用各种技巧拍片与传统规范拍片认为灵活应用投照技术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大量简化拍片常规操作流程,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向人性化发展;并可改变技术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让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新鲜感的同时更能因人、因条件差异而多动脑筋想办法,创新使用特殊实用的投照新技术

  • 标签: DR 摄影技术 应用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乳腺钼靶低剂量X线摄影技术摄影质量的临床分析,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7月17日至2014年11月17日期间收治的3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所有体检者的某侧乳腺CC位以及MLO位使用30千伏摄影,再进行35千伏摄影,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影像质量,统计结果。结果35千伏摄影的质量更高,并且曝光量值低于30千伏摄影,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钼靶低剂量X线摄影时选择35千伏时摄影质量更高,可操作性强,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乳腺钼靶低剂量 X线 摄影技术 摄影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分别用标准算法B40s和骨算法B60s进行薄层重建,在3D工作站再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椎体受累,死骨,累及椎弓根,椎间盘受累,椎旁、或腰肌脓肿,钙化。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CT检查技术重建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实施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的6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相比手术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Oswestry评分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总共2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总共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总共3例,出现愈合不良的总共3例,出现伤口感染的总共1例,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结论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实施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痛 跛行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随机分研究组(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与对照组(单纯选择性减压术)各28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与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前两组JOA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能促进其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1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椎体间相对距离及椎体间水平面活动角度,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的椎体间相对距离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椎体间水平面活动角度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优32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疗效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脊柱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MRI脊柱扫描及其后重建技术诊断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5例脊柱侧弯患者使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脊柱扫描,对接颈、胸、腰各段脊柱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分析其现象,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多位患者扫描得出,15例患者属于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6例属于Chiari畸形、3例属于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1例是脊髓纵裂。结论MRI脊柱扫描的应用,提高了各种脊柱侧弯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畸形MRI全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6%,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9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9(7.5±1.2)分,和1~3(2.1±0.8)分,经t检验,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5);X线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的植骨部位均为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8~15(11.3±2.3)个月。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及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62例,全部进行x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和VR重组。结果62例中病变发生于腰椎30例,胸椎16例,胸腰段15例,腰骶椎1例。共累及138椎体、42个椎间盘,其中2个椎体受累46例,3个椎体受累10例。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CT检查技术 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受累,屈曲或强直畸形(ankylosingspondylitis,AS)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院的7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名患者行双侧髋关节手术,共计105例手术。患者平均年龄40.7岁,平均随访时间2.7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41.3提高至83.5,患者满意度100%。11例手术术后存在轻到中度疼痛,7例发生前脱位(6.7%),3例出现坐骨神经麻痹(2.9%)19例行翻修术(18.1%),原因包括假体松动、感染、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柄远端股骨骨折和人工髋关节强直等,19名患者出现异位骨化(25.7%)。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