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2—10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进行影像学评定分析。结果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9—64分,平均32.0分,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51~89分,平均81.6分。优4例(6髋),良7例(12髋),中3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5.0%。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0°~58°,平均34.8°提高到了术后的73°~105°,平均85.5°。X线片示9髋假体松动,有疼痛症状2髋。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切口和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置换
  • 简介: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orlessinvasivespinesurgery,MISSorLISS)这一概念目前已为大多数骨科医师所熟悉,但又很难给出准确定义.我们认为,MISS是通过运用一些新的特殊设备如内窥镜、计算机导航系统、高分辨X光机、特殊穿刺针、自动拉钩和内固定器材等,以获得比传统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而精确率高、效果肯定、术后恢复快为目的新技术和新科学.MISS的价值在于:①损伤小,单纯的小切口并不一定是微创,还必须组织损伤也比传统手术小;②疗效肯定,MISS的疗效不一定要显著高于传统手术,但至少要达到或稍高于传统手术;③恢复快,MISS的真正意义在于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下以微小的损伤使患者获得更快的恢复.任何以牺牲疗效为代价而片面强调微创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 标签: 微创脊柱外科 新器械 surgery 内固定器材 骨科医师 特殊设备
  • 简介:目的:介绍运用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2000年用TSRH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步骤和体会进行重点介绍。15例病人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其中KingⅠ型12例,单纯腰弯2例),麻痹性脊柱侧凸1例。比较15例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矢状面Cobb's角变化和躯干移位矫正、顶椎旋转度数改变,并对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回顾比较。结果:术前冠状面侧弯角平均为55.8°(35°~78°)。术后平均为14°(4°~33°),矫形率为74.8%。未固定融合的胸侧弯,术前平均为35.9°(26°~51°),术后为21.8°(10°~42°),矫形率为40%。腰段侧弯矢状面弯曲术前为27.9°(-6°~55°),术后为25.7°(19°—33°)。术前躯干移位TS13.4mm(5~28mm),术后3.5mm(0~7mm),术前顶椎偏离平均47.8mm(21~69mm),术后平均10.8mm(3~20mm),C7/CSVL(Centersacrumverticalline)术前19.5mm(6~42mm),术后11.3mm(0~32mm)。术前顶椎旋转均为3°,术后10例正常,4例1°旋转,1例2°旋转。本组病人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无感染等合并症。1例病人主诉侧弯凹侧方下肢发凉,考虑手术侧交感神经受影响,引起同侧下肢血管扩张,有发热感。术后3月随诊时症状消失。结论:如果适应症选择得当,TSRH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时,具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同时又保留腰椎矢状面生理弯曲,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手术方法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脊柱前路融合 TSRH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段脊柱侧凸
  • 简介: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意大利MEDALL公司生产SUPER-164型,ESI-12即数字点片成像系统配柯达3M激光像机,为发掘其功能特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扩展应用范围,我院在这台机器上开展了腰椎检查.笔者通过实践,并结合对数字化摄影和普通摄影所做两组腰椎照片的统计分析,阐述ESI-12系统数字化摄影在腰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成像X线机 激光像机 普通X线机 腰椎检查
  • 简介:目的:根据老年脊柱结核的特点,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9月-2004年2月收治的66例60岁以上脊柱结核病人,均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3例胸膜撕裂术中修复,术后无不良反应。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术后出现刀口延迟愈合,无截瘫组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伤2周内恢复,截瘫组除2例瘫痪时间较长无恢复,余均有明显恢复,其中8例术后1周内感觉、运动均恢复正常。所有病人随访4月。6年,平均3.2年。所有植骨均在4-9个月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彻底的清除病灶,适当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和良好的融合是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大胆采取内固定,老年脊柱结核在腰背支架保护,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 标签: 老年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 简介: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的病率近20年来逐步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全系膜 切除技术 直肠全系
  • 简介: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1(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 标签: 脊柱结核 同期手术 内固定
  • 简介:四肢和脊柱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致伤部位之一.交通伤的院前救治是我国交通伤救治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应该逐步增设院前急救网点,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员的培养训练工作.在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中,首先应抢救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但同时也要兼顾骨折的及时处理.详细了解致伤机制和全面查体是防止交通伤漏诊的重要方法.在四肢交通伤骨折的救治中,特别是对多发伤伤员的急救,外固定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也可取得满意疗效.骨盆骨折的早期可采用外固定器稳定骨折,同时采用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积极处理骨盆骨折所导致的大出血.在脊柱交通伤的治疗中,应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和迟发性截瘫等因素,适当确定手术适应证.椎管环形减压术可充分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颈椎骨折常可采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颈椎融合手术.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实施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

  • 标签: 四肢创伤 脊柱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外固定器 截瘫
  • 简介: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脊柱外科学始建于1993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毕业4()余名,分布在国内外各级医疗科研单位并成为技术骨干,其中获博士学位7人,出站博士后1人。科每年在国内核心期刊

  • 标签: 脊柱外科 医院 医疗科研 简介 技术骨干 国内
  • 简介:数字X线摄影即(DR),是计算机数字化能力与常规X线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精密复杂的医疗设备。如何保证DR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效率,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对我们平时正确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于2003—05月使用KODAKderectviewDR5000系统(胸部DR)和HOLOGICepexDR-4110系统(全身DR)至今有二年,我们认为在使用和维护DR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使用 养护
  • 简介:记忆合金自从1963年问世以来,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很多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生物材料工作者对记忆合金的机械性能、记忆效应及生物性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镍钛合金具有稳定的形态记忆效应、良好的超弹性、低磁性、耐疲劳、耐磨损、耐腐蚀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是一种难

  • 标签: 记忆合金 脊柱外科 医学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1WI和T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 结核 转移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患者,男,70岁,体重60k。因腰部剧痛来院就诊,入院后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诊断为肾盂肾盏多发结石,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心电图后送入手术室行急诊肾盂切开取石术,术前未作胸透。

  • 标签: 脊柱转移肿瘤 硬膜外麻醉 截瘫 心电图 肾盂切开取石术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还有治吗?编辑同志:我因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曾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和拍X线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虽经多方治疗仍不见好转。后听人说该病就是不好治。请问,强直性脊柱炎真的没治吗?39689部队孙伟华强直脊柱炎又称类风湿性脊柱炎或上行性脊柱炎...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强直 慢性进行性疾病 腰部疼痛 类风湿性
  • 简介:背景: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并不常见,但有潜在的严重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可能加重并有截瘫的危险。我们对这些畸形的治疗使用单一后路切口,结合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同期完成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或脊柱截骨术,术后进行前和(或)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据我们所知,这种手术入路尚未有过报道。方法:1988至2002年,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患儿16例,对他们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12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由于手术失败引起的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2例。术前平均后凸畸形为65°(范围,25°~160°),平均侧凸为47°(范围,7°-160°)。15例通过单一的后路切口及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完成脊椎切除或截骨术、后路内固定加前、后路融合术。另1例接受椎体切除术时年龄太小,未做脊柱固定术。最后用自创的简化评分表评价手术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0.1个月。术后平均后凸畸形校正为31。(范围,0°-82°),侧凸畸形校正为25。(范围,0°-68°)。4例出现并发症:1例后路内固定失败,需要翻修,1例下肢出现感觉麻木,2例后期出现融合远端骨盆倾斜加重。用简化评分表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结果,满意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同期前、后路经肋骨横突切除入路是一种有难度但安全、用途广泛和有效的手术入路,在治疗复杂的胸椎后凸畸形方面效果明显,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半椎体切除 肋骨横突切除 手术入路 脊柱后凸 治疗性
  • 简介:虽接受髋或膝关节成形术的多数患者通过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可获得极佳的临床结果,而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实际功能障碍仍占患者的15%~20%。这些患者对标准的物理治疗方式没有反应,而需要采用超强的处理方案.这些治疗方案包括侵害性和非侵害性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这些功能受限的患者,评估采用定制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结果。我们规定那些不直接与假体相关的软组织问题。通过X线片或通过本文两名作者(M.M.&G.E.)的专门检查排除了由于力线不良或松动等所有有关假体的问题。我们列出了继髋关节成形术和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几个功能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肌无力、肌紧张、肢体不等长和神经问题。

  • 标签: 全膝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成形术 术后康复治疗 术后功能 肢体不等长 临床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行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L1~L5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03±3.46mm,最大均值为27.52±5.56mm;宽(前后距离)最小均值为23.75±6.67mm,最大均值为32.81±4.37mm;L5~S1区为三角形,长平均为16.42±3.80mm,宽平均为13.63±3.37mm。结论:经L1~L5外侧区的椎间盘外侧面进行针行相应髓核摘除术是安全的。L5~S1外侧无血管神经区范围较小,进针较困难。

  • 标签: 脊柱腰段 无血管神经区 临床意义 最大均值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
  • 简介: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损伤等发病率的增加及腰椎手术的日益普及,切除椎板等后部结构显露并处理椎管内病变已成为经典手术入路.但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及随访时间的延长,发现部分病例远期疗效欠佳.手术对脊柱后部结构(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关节、韧带)的破坏及术后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是其重要原因.本文试就脊柱后部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脊柱后部结构 生物力学 内固定 椎板 椎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