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实施RAM(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获得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并且配合护理干预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RAM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自包含35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社会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总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RAM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患者入院单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n=40,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和干预组(n=40,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10)以及对照组(n=1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与负性心理。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双相情感障碍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个性化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综合个性化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综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躁狂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自评量表(BRMS)为(5.51±1.23)分]以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为(5.26±0.14)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综合个性化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09月-2023年09月期间选取本院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叙事护理),比较两组病耻感、冲动行为。结果:观察组的病耻感、冲动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能够消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改变患者的冲动行为,可推广。

  • 标签: 叙事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病耻感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试验组患者的WMS评分和WAIS-RC评分中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和改善。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病人30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并分析病人依从性低的原因,针对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30例病人入院时、入院2周、入院4周用药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入院2周与4周时,病人用药完全依从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0.05),不依从率较入院时有显著下降(P<0.05);入院4周时病人用药完全依从率较入院2周时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对病情控制、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本组患者按照自杀风险的存在进行分组,观察本组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各项指标显示,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伴有自杀观念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和常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临床上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抑郁症 双相障碍Ⅱ型 自杀风险 危险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碳酸锂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HAMD-17评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碳酸锂 联合 阿立哌唑 治疗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针对100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团体心理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幸福进取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团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癲痫持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有多种,但目前鲜有电休克治疗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患者首次行改良电休克治疗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 改良电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和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前额叶激活特点。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脑成像(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采集并比较69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68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在言语流畅任务下前额叶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试者前额叶激活的相关性。结果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患者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前额叶腹外侧区和眶额皮质区检测通道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而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前额叶外侧区和眶额皮质的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双相抑郁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和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的激活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 标签: 谱学,近红外线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双相障碍病人行为攻击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增施心理支持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分、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降低行为攻击性以及病耻感。

  • 标签: 心理支持护理 双相障碍 病耻感 行为攻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双相抑郁障碍经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的疗效。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根据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方法)各30例。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年,对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1)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0%和83.3%,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6.7%,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3)对照组狂躁症状评分为(3.1±1.3)分,研究组狂躁症状评分为(3.2±1.0)分。两组狂躁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帕利哌酮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障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喹硫平,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双相抑郁障碍 帕利哌酮 喹硫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干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及负性情绪。结果试验组患者的WMS得分、WAIS-RC得分高于对照组,SAS得分、SDS得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6例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应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均获得改善(P

  • 标签: 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