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行首次MECT患者家属16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教育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结果门诊与住院MECT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短暂记忆障碍及处理、自我放松技巧及方法都非常需要知道,对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各有不同。结论根据门诊与住院家属对健康教育各方面的需求的不同,采用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 标签: 门诊与住院 改良电休克治疗 家属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改良休克(MECT)治疗亦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电休克治疗(ECT).我院自2001年引进MECT治疗重性精神病,为了解其临床疗效,我们对1000例ME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疗效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改良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老年精神病患者采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来自在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患者位于2016年6月至2017年7年接受治疗,老年神经病患者总数为140。将140例患者借助接诊时间的先后划分两个组别,一组为观察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方式;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周时间的住院治疗,并且通过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随时进行仔细记录。结果评定所有患者接受一定治疗时间后的临床效果,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改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数据更为理想。两组患者都需入院治疗8周时间,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数据分别为62.85%和95.71%,对照组数据则为42.85%和81.43%。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内均发生了轻度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1.43%,观察组为32.86%,观察组患者数据更为理想。结论将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病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2~6月期间,所有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600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2%,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90%),精神分裂症(80%),三组患者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改良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电休克疗法 重性精神病 疗效 发作时间 MECT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病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重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和40%电量的阈下低电量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根据Excel中RAND程序制定随机数字表,对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20%电量组、40%电量组、80%电量组(对照组),每组36例;3组均给予MECT治疗8次,第1周每日1次,治疗5次;第2周隔日1次,治疗3次;访视点分别为基线、首次治疗后4~8 h内、末次治疗后4~8 h内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周、第8周。分别采用HAMD17、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HAMD17(F=10.769,P<0.05)和RBANS(F=6.961,P<0.05)得分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HAMD17(F=3.450,P<0.05)和RBANS(F=2.501,P<0.05)得分时间×电量分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3)末次治疗后(F=3.673,P<0.05)、4周(F=4.570,P<0.05)、8周(F=4.122,P<0.05)HAMD17得分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0%与40%电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及40%电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治疗后,RBANS得分(F=7.890,P<0.05)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20%电量组[(65.2±12.2)分]、40%电量组[(63.9±11.5)分]与对照组[(55.2±1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周时RBANS得分(F=2.770,P>0.05)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电量MECT治疗抑郁症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无差异,20%电量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差,但认知功能损伤均较轻。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抑郁症 治疗结果 认知
  • 简介:摘要癲痫持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有多种,但目前鲜有电休克治疗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患者首次行改良电休克治疗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 改良电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于难治性抑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措施。观察并对比情绪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难治性抑郁,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抑郁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首发抑郁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电休克治疗的起效时间。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8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改良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回顾分析两组患者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相对于改良电休克治疗,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在满足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改良电休克 首发抑郁症 起效时间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电休克治疗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电休克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方案,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则采用传统麻醉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占该组总人数的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6例,占总人数的9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1143;P<0.05);观察组中一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一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5.5411;P<0.05)。结论对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给予全面针对性的麻醉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升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休克 麻醉管理 疗效
  • 简介:摘要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作用、优点、具体方法,以及对104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具体措施。认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够促进精神疾病早日康复。护士善解人意的语言和行为关怀,给患者留下美好印象,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抑郁症采取改良休克联合心理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重型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改良电休克治疗及电休克+心理认知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抑郁(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抑郁症患者采取改良电休克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可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病情,该联合疗法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电休克 心理认知干预 重型抑郁症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熟悉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不良反应,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本文通过我院198例(1136人次)患者治疗过程观察及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的表现,探讨护理经验。结果19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痊愈55例,显著进步93例,进步5例,无效5例。呼吸恢复时间延长(>6min)21例,循环虚脱8例,记忆力障碍153例,呼吸道分泌物85例,全身肌肉酸痛98例,头痛头晕93例,急性谵妄3例。结论目前MECT是当代最先进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被世界很多国家精神病医院采用,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早期识别和预防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MECT治疗的风险。

  • 标签: MECT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ECT对精神疾病拒食行为的疗效。方法对38例精神疾病患者行MECT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ECT治疗次数3~6次后,所有患者拒食行为完全好转,能恢复自行进食。结论MECT治疗精神疾病伴发拒食行为快速有效。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拒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抵触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有抵触情况的130例患者,深入探究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探讨其抵触情况。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的抵触心理状态,抑郁和多疑47例,恐惧和焦虑23例,担忧不良反应60例;对于主要抵触的不良反应中意识混乱28例,恶心烦躁21例,记忆障碍10例,其他1例。结论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出现抵触和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

  • 标签: 无抽搐 电休克治疗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