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做好双相快速循环型心境障碍复发与康复护理。方法采用哈米顿抑郁量表和躁狂量表筛查我院再次住院复发的160例双相快速循环型心境障碍病人的复发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37.2%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坚持服药或减药而复发,62.8%的病人是在各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下复发。讨论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观点远不能满足当今医学发展需要,应从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去审视病人的健康问题,才能掌握疾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康复期指导和护理。

  • 标签: 心境障碍 复发与康复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探讨组分比例分别为3:7和7:3的13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B—TCP/HA)双相骨修复材料的遗传毒性特征,以评价该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SC)和二甲基亚砜(DMSO)两种介质对试验样品浸提,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试验,计数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的回变菌落数,以检测其致突变比值。结果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结果成立。两种比例的材料采用SC或DMSO浸提,浸提液均未引起试验菌株回变菌落数超过阴性对照的2倍,即致突变比值MR均〈2。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β-TCP/HA样品Sc浸提原液及DMSO浸提原液对标准试验菌株均无诱变性。

  • 标签: β磷酸三钙 羟基磷灰石 AMES试验 生理盐水 二甲基亚砜
  • 简介:目的:研究和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显著降低(F=9.05,P<0.01;F=6.10,P<0.01)。齐拉西酮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持续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YMRS分别是21.4±8.4,14.6±5.5,8.9±3.3,6.5±3.4,对照组分别是23.9±7.2,20.9±8.1,17.8±7.8,1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20.01),试验组的相对变化分别是6.1±3.5,12.9±4.8,20.1±5.3,21.4±5.5,对照组分别是2.1±3.0,6.8±4.5,11.5±5.6,14.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68.5%,48.5%,X2=4.47,P<0.05)。两组间痊愈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4.3%,18.2%,X2=9.52,P<0.01)。但是两组间均没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因无疗效和副作用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更好。

  • 标签: 齐拉西酮 心境稳定剂 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 双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托外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程中疗效的安全性。方法对40例出现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托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各项指标具体对照的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0例患者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托外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上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外固定 肱骨骨折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