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总结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室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受者83例。所有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于拔除导尿管前行尿培养。观察患者拔除尿管当天的症状,对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尿培养结果阳性23例。其中留置导尿时间10d以上的患者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留置导尿时间10d内(含10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9~10d,而执行环境消毒措施、预防逆行性感染,保持出入量平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肾移植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BF)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4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亲水型BF组(n=20)与复合型BF组(n=20)。在病人机械通气开始时,将BF连接在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螺纹管Y形管接头之间;在病人机械通气后的第1天-第5天,每天对两组病人BF滤过膜的呼吸机侧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亲水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均为0,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75%、100%、100%,复合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第2天均为0,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70%、100%,两组不同采样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第2天、第3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鉴定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型BF的更换时间以每天1次为宜,复合型BF的更换时间以2d1次为宜,复合型过滤器滤菌效应较亲水型好,不同型号BF的更换与细菌的种类无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过滤器 更换时间
  • 简介:目的了解薰衣草对慢性肝病患者在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上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有睡眠障碍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组(薰衣草组)、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训练组(放松组)、联合组及对照组,观察并评价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其睡眠自评总分值、睡眠时间分值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方法问的效果及特点。结果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能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SRSS自评总分及延长睡眠时间。结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慢性肝病 薰衣草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活动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20年1月~3月内镜诊疗患者与2020年4月~6月患者相比,分析患者等候时间长的原因。结果:医院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设定每日基础工作量、协调科室内部人员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开展PDCA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让科室内部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配合更加协调。

  • 标签: PDCA 减少 内镜诊疗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 :麻醉后复苏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的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完全恢复稳定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检索了解复苏室停留时间过长的定义和原因及其影响。文献表明,患者滞留PACU的原因除了有苏醒延迟、高龄、低氧血症、血流循环不稳等,还有转运人员不足、病房缺少床位和手术室滞留等其他原因。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他术后病人的住院护理, PACU床位也会产生积压,导致手术进度放缓,进而导致外科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然而,缺乏关于这种情况对患者和PACU护士的影响的数据。围手术期管理需要制定干预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未来仍需要探索PACU护士与PACU停留时间过长的相关经验。

  • 标签: 停留时间 麻醉后复苏室 PA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缩短体检科体检报告出具时间的效果观察。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3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予以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报告出具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体检报告出具时间缩短,获得护理满意度较高(P<0. 05)。结论:在体检中心的护理工作中,运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可缩短体检中心体检报告出具的时间,提高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使得体检者早日得到体检结果进行下一步干预,有利于体检者的身心健康,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体检科 体检报告出具时间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对影响留置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观察,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观察组按照«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标准96小时拔除,实验组不断延迟时间按指针出现红肿、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情况进行拔除。入组患者中我们分别针对我科具有专科特点的病人,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出现堵塞、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指针后进行拔除;结果:入组A组的60例患者,40例96小时后常规拔除无静脉炎的发生,20例2-3天发生管路堵塞、局部疼痛及轻度静脉炎后拔除。入组B组90例患者,其中有10例留置时间12天,最长6例长达14天,35例留置时间5-8天,31例留置时间3-4天发生堵塞或局部疼痛拔除,有8例1-2天发生了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后拔除;结论: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还是留置部位、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有关。

  • 标签: 神经内科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观察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挑选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服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产程平均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差异对比度大,同时,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分娩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剖宫产率,提升产科质量。

  • 标签: 初产妇 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疗养时间对海军疗养员疲劳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海军疗养员11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5名,对照组55名,对照组在疗养院行1周时间的疗养,实验组行4周疗养,对比疗养效果。结果:疗养后,实验组疲劳程度评分为(3.96±0.23)分,睡眠质量评分为(4.03±0.55)分,与对照组的(6.02±0.63)分、(6.11±0.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疗养时间 海军疗养员 疲劳 改善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时间利用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10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各个手术时间段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个手术时间段的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利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眼科手术 手术室护理 时间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时间。结果:实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效果确切。

  • 标签: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患者 救治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小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3~10月期间120例使用贝朗24号安全型留置针置管患儿,其中60例为对照组,,剩余60例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法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 留置针 固定方法 透明敷料 加强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精神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5.0%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5.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31.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其中5.5%病人为大三阳,8.0%病人为小三阳,29.5%病人转氨酶异常。[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住院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 标签: 精神病病人 乙型肝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25例非常满意,4例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8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期对该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 548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我院 2017年体检中心参检 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 644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营养相关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的体质指数、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均明显降低。结论: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医护人员应针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 , 尽早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 标签: 肺结核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ICU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风险因素护理干预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15例在常规基础上加入风险因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护理干预能显著预防与控制ICU患者住院期不良事件的产生,对于提高科室护理安全性能与服务可靠性有积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因素护理 ICU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2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优质护理 服务模式 肿瘤内科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衰弱与护理依赖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患者衰弱水平越高,护理依赖水平越高,而衰弱和高水平的护理依赖均会导致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及经济负担。临床护理人员在早期识别衰弱的同时采用依赖评估工具准确评估衰弱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和护理需求,根据评估结果,配备充足的人力,提供护理干预,避免跌倒、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护理依赖的相关性,为临床衰弱老年患者护理依赖的识别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老年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量表、中文版依赖性评估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衰弱与护理依赖的相关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衰弱 护理依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相关因素,并对护理干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时间段内接诊的5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自杀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周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结果: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相关因素有疾病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等确具有相关联系,针对患者的疾病产生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因素与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具有紧密联系,在精神病人住院治疗看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次数。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自杀 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