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 标签: 不同温度 不同时间 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 标签: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标签: 献血 血液存储时间 红细胞免疫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一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一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急救时间并进行比较,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检测患者的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急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再进行比较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脑卒中 急救时间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能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 作者: 张举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江口554400
  • 简介: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挑70例,且根据手术时间把患者分为两组小组,分别是手术时间≥90min组(n=35)、手术时间<90min组(n=3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90min组和手术时间<90min组患者的结石数量、结石体积、结石硬度、术前置入D-J管、激光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数量多、结石体积大、结石硬度大这几个因素是手术时间≥90min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没有置入D-J管是手术时间≥90min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中针对结石数量多、体积大、硬度大患者,需要给予术前干预,置入D-J管,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时间;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0名本社区民众进行研究。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按照所选民众睡眠时间进行分组,分别为甲组(每天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至8小时之间)及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三组均有200人。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应对所选三组民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数据不难得出,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26人、30人、19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13.00%、15.00%、9.50%,与甲组及丙组对应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乙组民众的发病率较低,(p<0.05);甲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85人、88人、82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42.50%、44.00%、41.00%,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77人、69人、70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38.50%、34.50%、35.00%,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微小,(p>0.05)。结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合理的睡眠时间为6小时至8小时之间,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进食时间对于患者其血压及血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40位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及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以平均其随机的方式将40位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患者前6次在血液透析1.5小时时进食,后6次则在血液透析2.5小时时进行进食。第二组患者在前6次血液透析时会在透析时2.5小时进食,而后6次则会在血液透析1.5小时时进食,对1.5小时进食以及2.5小时进食组其学透析前与透析1、2、3、4小时,血压及血糖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1.5小时进食组在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时出现低血压发生的几率,与2.5小时进食组相比相对较低,1.5小时进食组血糖值在透析2、3小时与2.5小时相比相对较高。结论:应用无糖透析液开展血糖透析的非糖尿病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与2.5小时进食相比,1.5小时进食更加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并且不会使低血压发生率得以增加。

  • 标签: 血液透析 进食时间 血糖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缩短彩色B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妇产科B超室中成立品管圈组织,根据80/20法则找出候诊流程中等候时间较长的环节作为改进重点,同时分析其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的结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后,妇产科病人候诊时间有所下降,并且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分析结果品管圈在缩短彩色B超候诊时间中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采取科学管理理念措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缩短彩色B超 候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节点,选择该时间段内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以常规护理方式对其中32例患儿展开研究,归为对照组,以综合护理方式对另32例患儿展开研究,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一年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一年内的复发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患儿高热、惊厥的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还可以降低患儿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症状消失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镜检查前咽部麻醉不同给药时间、方法及镜检开始时间对受检者镜检不适程度的影响,以探寻最佳给药时间、给药方法及镜检开始时间。方法胃镜检查者891例按镜检顺序依次分列为A1-4、B1-4、C1-4三大组十二小组,分别于10秒钟内(A组)、5分钟(B组)、10分钟(C组)左右含服完利多卡因胶浆,并分别于含服完胶浆后即可镜检(A1、B1、C1组)、5分钟(A2、B2、C2组)、10分钟(A3、B3、C3组)、15分钟(A4、B4、C4组)左右开始镜检,观察各小组胃镜插入难易程度及耐受性,给予等级评分,借以评价受检者的不适程度。结果各组胃镜插入难易程度与受检者耐受性分值高低分布基本一致。(1)A、B、C个各大组内小组之间比较,均以含服完利多卡因胶浆后5分钟开始镜检组(即A2、B2、C2组)分值最低,即不适程度最低,与组内其他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个大组内分值最低之小组(A2、B2、C2组)间比较又以B2组为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分钟左右含服完利多卡因胶浆并于含服完毕后5分钟左右开始胃镜检查,受检者不适程度最轻。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咽部麻醉 胃镜插入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的通过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索磁控胶囊内镜胃排空延迟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采集接受食管、胃和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结论、总检查时间、食管通过时间、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束时是否排出体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干预时间。结果2015年11月—2018年9月共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非梗阻性小肠滞留发生率为7.69%(6/78)。磁控胶囊在女性较男性患者食管中位通过时间(1.867 min比0.350 min,P=0.012)、胃中位通过时间(1.584 h比1.045 h,P=0.049),均显著延长;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食管通过时间和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0岁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发生磁控胶囊内镜在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危险性是胃通过时间<1.5 h患者的8.70倍,其他时间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老年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消化道通过时间延长;对磁控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3 h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肠非梗阻性滞留的风险。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胃排空延迟 干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方位护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者94例,数字随机法分为各47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3.25±0.22)d、住院时间(6.09±1.01)d均低于对照组(4.37±0.31)d、(7.21±0.89)d。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对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急救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停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实验选取对照实验类型开展,筛选我院诊治的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临床治疗时间区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4月,分组处理,分组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结果:实验组(n=34)、对照组(n=34),分别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患儿退热时间。结果:两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停止时间,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障急救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退热时间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针对性急救护理 退热时间 惊厥停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根据双盲法对其分组,设定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35例为参照组,其余35例为研究组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退热以及惊厥停止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对患儿的抢救效率,促使其高热惊厥症状尽快得到控制,从而更好的挽救患儿的生命。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 退热时间 惊厥停止时间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方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25 例 肝脏疾病 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组在 PT、 APTT、 FIB的数值对比分别为 (13.6±1.3 )VS (20.9±1.7) 、 (29.1±1.2) VS (25.1±2.1) 、 (3.1±0.4 )VS (2.2±0.1)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PT 、 APTT 、 FIB 作为临床检验肝脏疾病的有价值的参考, FIB 单独检验正确率明显 低于 PT 、 APTT 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肝脏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与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180例,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入院时轻度不适患者97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79%)。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3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结论应针对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时间,采用灵活的入院宣教方式及内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入院宣教 时间与内容
  • 简介: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多种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否则,会导致病情的愈后迟延、反复或加重。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时的重视。

  • 标签: 服药时间 药物疗效 关系
  • 简介:目的:对不同麻醉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压进行分析以探寻合理的术后血压监测时间。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硬膜外、腰麻、全麻的4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术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性;腰麻所监测的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术后30min舒张压及术后1~2h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8h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血压下降:全麻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及术后15min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也表现为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腰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后期,而全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前期。

  • 标签: 麻醉 血压 监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