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污水治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采用纳米过滤技术进行制药业污水的液相分离处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有机组分比较复杂的制药废水在常规卷式纳滤-反渗透膜处理中可能产生的膜污染趋势,首先利用管道超过滤技术对医药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常规卷筒和盘管复合纳过滤技术进行分级分级浓缩,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对管道超过滤装置无明显的污染趋势,生产出的废水达到了后段入膜的标准。卷式纳滤装置可高效地从二价盐中提取,并且能拦截绝大部分有机物,并且在25L/(m2.h)的通量下能维持长期稳定地工作,与常规的卷式膜相比,该分散法对污水的污染倾向有较大的下降,与常规的分盐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圆盘式膜组合及反渗透的使用量,且除硬部位更为合理,并且在确保分盐效果前提下具有经济性。

  • 标签: 管式超滤 卷式纳滤 分段浓缩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制药废水排放量日益剧增,其中化学需氧量、有机可降解物等有机物会严重影响水体质量。本文首先论述了废水的来源及特征,然后全面深入的探究了中药提取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及正常运行进行论述,以此来加强对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

  • 标签: 中药提取 制药废水 处理工艺 工程效益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II)生产工艺的进行优化研究,减少色氨酸原料降解,以提高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III)成品质量。方法:对原生产工艺中导致色氨酸降解的因素进行确认,并针对性的实施充氮保护措施。结果:改进效果明显,改进后的成品透光率、可见异物、有关物质、含量稳定性等都得到有效控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II)成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色氨酸属于易氧化分解物质,在原有的生产工艺中选择避光生产方法,生产效率低;色氨酸的氧化与药液中氧气含量有关,因此,制备过程中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充氮气置换药液中溶解氧量,并控制最小包装液面上部究竟残氧量,其效果能够有效的控制色氨酸降解,提高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II)成品生产效率,提高产成品质量。

  • 标签: 复方氨基酸 生产工艺 工艺改进
  • 简介:摘要:冻干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药品的方法,它通过将溶液在低温下急速冷冻并施加适当的真空,使溶剂以固态气化的方式从样品中蒸发,从而得到固体的冻干产物。冻干工艺在药品制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冻干工艺的原理、影响药品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工艺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面临着传统工艺的复杂性、不规范性,以及资源保护和质量控制的难题。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中药工艺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药工艺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效率,以促进中药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药工艺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效率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现代科技手段 中药工艺技术研发 生产效率
  • 简介:目的通过双指标优化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水提工艺并探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超声提取法,以总多糖及总蛋白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pH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混合发酵品水提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60min、pH=11及料液比1∶60。在此条件下,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中总多糖得率为41.316%,总蛋白得率为16.618%,综合评分达到最高。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发酵后效果更显著。结论通过双指标优化全蝎白术混合发酵品水提工艺条件,可以同时兼顾蛋白及多糖两种抗肿瘤有效成分,获得具有优良抗肿瘤活性的水提液,可为后续抗肿瘤试验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全蝎白术混合发酵 双指标 总蛋白质 总多糖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一种新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工艺对制品得率和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组分Ⅱ+Ⅲ经过溶解、辛酸沉淀、Capto-Q层析、Macrocap-Q层析、收集流穿液,经超滤、浓缩,制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检测蛋白液中IgA、IgM、白蛋白、PKA、ACA含量、纯度、收率,并与低温乙醇法比较。结果与低温乙醇法比较,辛酸沉淀法可显著降低制品中IgA、IgM、白蛋白、PKA含量,提高产品得率。结论采用辛酸沉淀工艺制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制品的质量和产量。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辛酸沉淀法 低温乙醇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生产过程中二氯甲烷的回收工艺,提高二氯甲烷的回收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成本。方法 采用二氯甲烷蒸馏、冷凝回收装置,通过多级冷凝单元将二氯甲烷气逐级从3℃至-25℃冷凝液化,分离出液态二氯甲烷并储存于储罐中,剩余的低浓度未冷凝的二氯甲烷气体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再处理。结果 二氯甲烷冷凝回收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哌拉西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氯甲烷,综合回收率达到98%以上,回收的二氯甲烷质量符合产品生产再利用及国家标准,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和生产成本。结论 二氯甲烷蒸馏、冷凝回收装置是一种适用于哌拉西林生产过程中二氯甲烷回收的有效工艺,具有技术先进、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经济合理等优点。

  • 标签: 哌拉西林 二氯甲烷 蒸馏 冷凝回收 尾气 工艺。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双氯芬酸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性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性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性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性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和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制药行业是医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领域的先进程度与制药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而生物制药则是制药技术中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先进程度标志着制药企业的最高科研生产技术水平。文中分析了生物制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生物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标签: 生物 制药技术 工艺 应用 前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银黄口服液中金银花除杂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绿原酸保留率、药液澄清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 结果 ZTC1+1天然澄清剂能解决成品的澄明度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该处理方法对成品质量无影响。结论 在金银花提取液除杂的工艺中, ZTC1+1天然澄清剂法与醇沉法相比,具有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采用 ZTC1+1天然澄清剂法来精制浓缩液是醇沉法的理想代替方案。

  • 标签: ZTC1+1天然澄清剂 银黄口服液 金银花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筛选、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处方和研究冻干粉针生产工艺,解决传统的其它生产制剂工艺中存在药品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常采用的赋形剂种类,对本品的作用进行考察,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赋形剂及其用量;通过对试验样品的全检,该处方合理,冻干制剂工艺稳定性高,产品色泽及外观成型性好,制备方法简单,从而使得传统的生产工艺方式得到有效的改进。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用于治疗婴幼儿表面血管瘤。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处方组成,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比例。优化工艺包括乳化温度、乳化速度。结果: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所制样品均匀、细腻,色泽光亮,涂展性和稳定性好。盐酸普萘洛尔含量为标示量的99.88%~102.89%。结论: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含量稳定。

  • 标签: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处方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采用流化床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非诺贝特速释微丸.方法:以上药效率、脆碎度、粘连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并优化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非诺贝特速释微丸的处方.结果:确定FNBT/HPMC-E5/SDS=160∶20∶1.6为最佳配比处方,选定固含量为20%,上药效率为95%,溶出度为15min达90%.结论:流化床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非诺贝特微丸,上药效率高,方法简便可靠,溶出迅速.

  • 标签: 非诺贝特 速释微丸 混悬液上药法
  • 简介:目的: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萃取及包合工艺。方法:应用U5(53)均匀设计试验对影响萃取物得率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最佳萃取工艺。应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胶体磨法包合效果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90min。胶体磨法进行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参数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4,包合时间20min,加水量4倍。结论:筛选出的萃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能够提高萃取物得率;采用胶体磨法包合石菖蒲挥发油能够提高挥发油稳定性,有较高的挥发油利用率。

  • 标签: 石菖蒲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胶体磨法 β-环糊精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制备氨基葡萄糖枸橼酸钙分散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与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筛选处方,选用转篮法进行溶出度考察,氨基葡萄糖的溶出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枸橼酸钙的溶出量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葡萄糖酸钙测定方法。结果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min,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氨基葡萄糖枸橼酸钙分散片质量能达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的要求,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产品。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枸橼酸钙 分散片 制备工艺 崩解时间 溶出度
  • 简介:目的优选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DNA-PBCA-NP)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用乳液聚合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DNA-PBCA-NP,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在pH值为3的条件下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空白纳米粒,以2mL·min-1的速度将1份口蹄疫DNA疫苗溶液滴入到5份空白纳米球乳液中,继续搅拌8h.运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78.12±16.5)nm,分布范围为30~150nm,平均包封率为51.25%±3.92%.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结论所确定的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 标签: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正交实验设计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规律
  • 简介:目的利用正交试验结合体外模型测定固公果根总三萜(TTROG)提取物抑制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活性,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TROG提取物中三萜含量,单因素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TTROG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对TTROG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张力传感器与BL-420生物实验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不同提取物对体外肠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利用加权方法使生物活性与提取率相结合评价TTROG的提取工艺。结果TTROG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80%乙醇,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最优条件下TTROG的提取率可达42.12mg/g;TTROG提取物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都具有显著的抑制离体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对空肠的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41.96%。结论经优化后的TTROG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稳定,且获取的TTROG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固公果根 总三萜 提取工艺 抑制率 离体肠平滑肌收缩
  • 简介:目的优选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温度对其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地黄苷A)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溶媒种类、温度、溶媒量对生地黄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和Box-Behnken优化生地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4种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含量的变化,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最适条件为:加10倍量20%乙醇,浸渍36h,浸渍温度35℃。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提取的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均值为7.520mg·g~(-1),与预测值7.707mg·g~(-1)相比,RSD〈5%。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温度对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加热8h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优选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在提取液浓缩干燥过程中,为防止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降解,应采用低温方法,避免长时间高温受热。

  • 标签: 生地黄 环烯醚萜苷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热稳定性
  • 简介:克林霉素磷酸酯(clindamycinphosphate,CMP)是林可霉素系列产品之一(原美国普强公司,现美国辉瑞公司),于70年代开发产品。林可霉素系列产品已发现10多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化合物用于临床。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hydrochloride,LCM)三级发酵提取产生。主要制成胃肠道给药剂型胶囊剂和非胃肠道给药剂型小容量注射剂。

  • 标签: 盐酸林可霉素 盐酸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磷酸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