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环境,简单掌握各种自理方法,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意识上还是有依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想运用多形式的“同伴互助”策略,通过主题活动,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融入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中,获得自理的技能,形成服务自己、帮助别人的意识,从而为其他方面的独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同伴互助 中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45例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对45例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采用ADL、SSP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ADL、SSPI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生活技能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 自理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儿童阶段处于学习阶段,在该阶段,人们的接受能力较高,在该阶段,加强对儿童的培育,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儿童的独立性,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提高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好处,接着从两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以此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与参考。

  • 标签: 留守儿童 自理能力 独立性
  • 简介:活动区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发学习,能够使教师在“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养成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进而提高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形成。

  • 标签: 活动区 游戏 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形式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形式的延续护理。出院时及出院后一个月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护理 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功能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对提高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方法择于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医的脑瘫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脑瘫患病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患儿为39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小组作业疗法,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疗法,同时对比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算总体有效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39例患儿总体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39例患儿总体有效率为76.92%;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治疗,以小组作业疗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更加显著,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作业疗法 脑瘫患儿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农村幼儿园担负着照料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开展幼儿早教的职责。而培养留守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是留守儿童早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使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本文将就此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农村幼儿园 留守儿童 生活自理能力 实践 研究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社会环境的改变,促使幼儿教育的受关注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作为推动国家未来良好发展的希望,如何通过幼儿园工作的有效开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东平县旧县乡中心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围绕一日活动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 标签: 一日活动 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策略 探究
  • 简介:摘要:所谓的自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就是指,个体自己料理生活,并且使得生活活动得到顺利运行的一种心理特征和能力,其中主要包含态度、习惯和技能,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备的。因此,新时期在面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引导,使得学生发展的更好。

  • 标签: 小学生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情况,评估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中风偏瘫患者60例;样本入选时间:2020年6月-2021年3月;分组措施:奇偶分组法;组别(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中医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对以上护理措施实施后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FMA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较高,P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风偏瘫 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教育的目的。当前幼儿园小班教育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从而使生活与教育融合为一体。本文结合幼儿教育融入生活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将幼儿教育融入生活的具体对策,并且就自理能力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生活和教育的结合,促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教学的质量,并且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现实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生活教育 小班教学 自理能力 幼儿
  • 简介:摘要: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孩子的教学之中,如果只有学校教育而缺乏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缺乏学校教育,那么都难以实现帮助学生接受完善教育的目的。这可以看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合作。因此,本文就将以智障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在家校合作理念下提升智障学生生活治理能力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智障教育,能力培养,家校合育
  • 简介:【摘要】现代家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怕孩子吃苦,凡事包办,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下降,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幼儿园生活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强化家园合作,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 标签: 家园合作 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  
  • 简介:摘要:以绘本游戏化教学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之一。本文就如何通过绘本游戏化教学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绘本游戏化教学 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纲要》中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创意木工坊”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有效开展木工坊活动,完整的木工坊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也是幼儿入学后生活、学习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与策略。通过分析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困难,提出了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融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发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有效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这一研究为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

  • 标签: 智力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方法,个性化培养,社会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言语康复、心理支持等;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接受康复护理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抑郁状态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更加熟练掌握自我照顾技能,提高了生活自理水平,同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结论:通过本研究,证明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状态,促进康复。因此,推广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恢复影响
  • 简介:摘要幼儿园中班幼儿是指年龄段为4至5岁的孩子,此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相比小班时大多已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入园、进餐、饮水、如厕、睡眠等环节,而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呢?

  • 标签: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理模式。干预4周后,采取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NOSIE评分中激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理模式 住院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