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在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为期1年。比较两组的BODE指数、COPD评估测试量表得分、1年内再次入院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内步行距离(6MWT)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MRC评分、BODE指数和CAT得分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内的再次入院率分别为23.88%、4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医联体 专科护士 共享
  • 作者: 陈鹏 顾卫军 李萍 戴赢 郑钢威 杨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临海 317000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急诊科,台州 318050 温岭东方医院急诊科,温岭 317525,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临海 317000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急诊科,台州 318050,温岭东方医院急诊科,温岭 317525
  • 简介:摘要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青壮年主要的死亡原因。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经验的匮乏、医联体间缺乏快速有效的转诊模式均导致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增加。而5G网络信息高速率、低延时实现多学科会诊前置基层医院、诊疗早期共同决策,弥补了基层医院救治经验的不足。医联体间依托信息联动的精简诊疗流程,可缩短创伤急救时间。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128例基层医院转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5G网络医联体联动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急救 5G网络 医联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提供一套方便癫痫患者进行院外长期监测的便携式脑电图设备,从而建立一个用于癫痫数据监测与联合诊疗的医联体平台。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级医院)和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下级医院)癫痫中心门诊的29例患者,其中确诊癫痫28例,痫样发作1例。使用便携式脑电图仪采集脑电图,每周采集一次,随访3个月。记录发作次数、发作形式、用药种类、脑电图导联数及阳性率。患者病历资料及脑电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存储至云端数据库,构建医联体平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可基于该平台实现对癫痫患者数据的分级诊断和资源共享。结果便携式脑电图仪采集的脑电数据伪迹较少,可以监测到完整的睡眠周期,且能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29例患者在3个月随访期间共进行148次脑电图监测,监测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85例,脑电图阳性率为57.4%。全面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84.9%)较局灶性发作者更高(42.1%)(P<0.01);使用2~3种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及3个月内发作次数频繁的患者,脑电图阳性率也更高(P<0.05)。医联体平台中的上级医院医生根据发作情况和脑电数据作出诊疗建议:11例无发作患者及4例发作与脑电图均改善的患者,分流至下级医院继续随访;14例发作控制不佳和(或)脑电图持续痫样放电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调整用药。下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医联体平台查看诊疗建议,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及随访。结论结合便携式脑电图仪,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针对癫痫患者的医联体平台,从而达到长期监测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 标签: 癫痫 便携式脑电图仪 医联体平台
  • 简介:摘要: 5G医疗健康是 5G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借助 5G网络高速度 、低时延、万物互联 等特性,大力发展智慧移动医疗服务将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探讨 5G医疗健康在医联体建设中,在远程示教、远程诊疗、远程手术、应急救援、健康扶贫等实践中的示范应用及实效,分析在 5G医疗应用初始探索阶段,在顶层设计、跨部门协调、标准规范、应用生态、信息安全风险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相关配套建议,为未来中国的医疗改革提供可行性参考。

  • 标签: 5G医疗健康 医联体建设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成功有效的医疗联合体,能够充分促进资源的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提高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自我整合、自我优化、自我提升,它是实现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将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医联体 信息化 共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体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毁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收治的12例多指毁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6±4.3)岁,范围18~56岁。4指毁损伤2例,3指毁损伤4例,2指毁损伤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位置均为远掌横纹或指掌横纹以远,指骨为近节以远。皮肤总缺损面积(135.6±12.3) cm2,范围6.0 cm×16.0 cm~6.0 cm×35.0 cm,应用皮瓣总面积(143.5±11.2) cm2,范围5.0 cm×20.0 cm~3.2 cm×47.0 cm(双侧前臂)。双前臂尺动脉穿支皮瓣5例,单侧7例,所有皮瓣均为2条以上穿支蒂。皮瓣均设计为长条状,螺旋缠绕包裹于伤指骨,皮瓣穿支动脉与相应指固有动脉或掌背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相应指掌侧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浅静脉与相应指背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神经与相应指固有神经或掌背相应感觉神经吻合。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包括感觉、外观、血液循环、骨吸收及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恢复工作情况等。评价标准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末稍有约1.5 cm×1.5 cm坏死,二期缝合修复。所有病例均获6个月至6.5年随访,平均16.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外观无臃肿,指端无瘢痕或磨损,两点辨距觉6~10 mm,平均8.6 mm。术后半年骨吸收发生率59.4%(19/32),指短缩平均0.8 cm,其中5例6指取髂骨植骨。伤指拿捏及持物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患手握力平均达到健侧的60.3%。参照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例,良5例,差4例,劣1例,优良率58.3%(7/12)。供区外观可。结论联体尺动脉穿支皮瓣为多指毁损或脱套伤患者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术方案,效果良好。

  • 标签: 尺动脉穿支皮瓣 多指毁损伤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构建有序就诊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实践过程提出的指导思想、医联体建设形式、主要工作举措、医联体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医联体提供经验。

  • 标签: 医联体 建设 成效
  • 简介:未遂事件和伤害事故具有相同的机理和诱因,经过对新建220×104t/a蜡油加氢处理装置开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起高压双阀联体阀焊缝撕裂未遂事件,对诱发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事故分析 蜡油加氢 安全
  • 简介:对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JL压裂液延缓交联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B剂的加量、交联液的pH值、胍胶浓度及压裂基液粘度、交联比、搅拌速度、基液pH值等6个因素对压裂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释,确定了A:B=100:(10-12),稀释至50%制得的延缓交联液,交联比=100:(0.3—0.5),在3r/s的地面搅拌速度条件下延缓交联时间为90s~220s为JL延缓交联液的最佳配制条件。优化条件下配制的压裂液延缓交联体系投入现场压裂施工应用后,压裂液在携砂过程中,既不脱砂,摩阻又降到了最大限度,满足了施工泵压要求。试气后地层压力均在26.8MPa以上,产量都超过了6.2×10^4m^3/d,效果显著,达到了对气层改造的目的。表8参3

  • 标签: 苏里格 压裂液 延缓交联体系
  • 简介:摘要:“医联体”一般指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出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设不足的短板,社区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系统的最前线,应该扩大规模建设,保障医疗服务辐射面积“更广”,既要保证提升“数量”的同时,又要保证“质量”,以至于能更好的应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医联体”模式的发展,促进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医疗教育教学、医疗水平的相互交流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社区医疗人才能力的提升;“医联体”模式让病人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分流分层,避免医疗服务资源浪费,既缓解上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问题,又避免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空闲置”,从而保障护理专业人才就业。

  • 标签: 医联体 护理专业 就业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居民健康状况也得到改善。但是我国中医就诊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匀、不合理的问题,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分散。为此国家颁布一系列指导文件,推动各地中医医联体建设,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是推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医联体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AI技术运用到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中医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以期为医联体信息平台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

  • 标签: 医联体 AI 一体化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MicroreaderTM 21 Direct ID System试剂盒(21D)采用多重扩增检测20个STR基因座和1个性别位点,可以用亲缘关系检测。在二联体亲权鉴定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达不到亲权判定标准的案例,需要使用MicroreaderTM 23sp-D ID System试剂盒(23sp-D)加测位点才能作出结论。MicroreaderTM 28A ID System试剂盒(28A)可以检测28个位点。本研究利用21D、23sp-D和28A试剂盒分别对收集到的10个21D无法判定亲权关系的案例血卡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单独使用28A试剂盒能替代21D和23sp-D联合使用进行二联体亲权关系鉴定。更加符合司法鉴定的需求。

  • 标签: 短串联重复 亲权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过程中将延续护理干预展开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的形式展开探索,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本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治疗患者中的70例为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7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5例,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时则将延续护理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恢复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通畅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医联体模式下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7.50%)( P<0.05);且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医联体模式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0年12月医联体转诊入院收诊的3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直接入院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实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前、护理后68.16±5.75、44.61±2.55、71.25±2.37、42.12±2.45和68.37±5.61、52.38±2.48、71.74±2.40、51.12±2.25,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护理前、护理后对比,护理后有差异,(P<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医联体下安宁疗护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患者恢复情况更为理想,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 标签: 医联体 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病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医疗集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符合入组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FEV1、FEV1%、CAT等指标都较好,不良反应发生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病管理模式可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医联体 慢病管理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医联体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接诊的3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数字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150)、观察组联合应用医联体护理模式(n=150),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在护理前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护理模式的应用,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发展。  

  • 标签: 医联体护理模式 社区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医联体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研究资料74例,采集资料始于2023年03月,终于2024年01月,资料均为高血压患者,借助奇偶数字1:1,对照组融入常规指导(37例资料),观察组融入基于医联体的个体化延续护理(37例资料)。分析两组患者血压状态、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比较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记录的血压测评结果降低,生存质量测评结果高,P<0.05。讨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运用基于医联体的个体化延续护理,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医联体 个体化延续护理 高血压 血压状态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