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一体化”下共享共赢的智慧医联体建设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浅谈“信息一体化” 下共享共赢的智慧医联体建设模式

孙磊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8

摘要:成功有效的医疗联合体,能够充分促进资源的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提高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自我整合、自我优化、自我提升,它是实现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将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医联体;信息化;共享;管理

引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健康时代已全面来临。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以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百姓健康为宗旨,不断探索居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深度推进中国特色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落地,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大有可为。围绕“共享共用医联体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有序构建区域三级医疗网络”的目标,与市、区行政部门一道,努力探索“信息一体化”关系下共享共赢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1、县区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各医疗机构单体独立建设,建设的水平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多数二级以上医院在面对信息化建设的高额投入时,容易形成“需要什么功能就招标什么模块,哪里出了漏洞就解决什么问题”这种“补洞救火式”信息化建设思维,继而导致医院内系统繁多,彼此孤立;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面临“无人、无钱”投入信息化建设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业务与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行政管理条线之间端口对接难、数据关联难,极易形成信息孤岛,手工填报的数据真实性更是难以把握;同时,医院之间转诊手续繁琐,数据之间不通畅,基层患者也无法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我院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状况的改善方法

近几年,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方向、运行管理、服务内涵、调控和监督机制体系的薄弱,特别是网络服务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和谐互动需要强化关联的现状,我们不断进行创新尝试。作为本市区域医院信息化建设质控中心单位,在自身三级医疗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运行基础上,在市卫健委的授权下,通过资源整合,以“惠民、惠政、惠业”的发展理念,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围绕居民“健康链”,通过“一链三云”技术打通“任督二脉”,实现区域内三级医疗体系信息互联互通,建立起涵盖居民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综合数据的“三朵云”。

60e54fb109401_html_5e3dd0d11f8eda3a.png

面向医疗机构的医疗云能让基层医疗机构便捷支配二级、三级医院的影像、检验、病理、超声、心电、消毒供应等平台资源,并能得到上级医院专家适时线上指导和质量控制。患者在同一平台上的医疗信息能在三级医疗网内同步共享,促使医联体优质资源下沉落到实处,各级医疗机构也能在线顺畅、便捷的双向转诊。

面向政府主管部门的卫生云能给卫健委、医保局提供医疗机构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等维度的适时信息,便于进行过程可见、结果可控的动态监管决策。

面向患者、医生的健康云能让百姓看病就医过程更便捷、体验更智能,也让医务人员的服务更精准、更贴心。

3、根据以上方法我院针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首先是,搭建可开发、可配置、易部署、易管理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来整合多样、异构的软件系统,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一个标准的平台。以东华HIS系统打通三级、二级医院,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面向一级医疗机构提供腾讯云HIS解决方案,实现系统模式支持按需使用、计算和存储等资源支持按需配置和弹性扩容,将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降到最小。通过建立集中的医疗数据资源库、统一的注册服务、统一的患者主索引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的充分集成及系统的互联互通;

其次,上级医院主动释放资源,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信息一体化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在自己的系统终端预约上级医院的检验检查项目,上级医院审核发出的医技报告单,基层医生可在系统里随时查看,同时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开放医疗资源,为基层患者提供床位预约、诊疗预约等服务。同时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构建区域检验和区域心电两大中心,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超声诊断、远程手术示教,既减少了基层在医辅平台的大量投入,又提高了基层的辅助诊断能力,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实现远程门诊、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探索基于电信宽带电视网络,通过易信APP进行远程门诊视频互动,患者在基层门诊、住院均可便捷申请上级医院专家远程问诊。依托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上级与下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与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就诊信息的共享,为患者得到连续性服务提供信息保障。

第四,还需打通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的信息壁垒,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医卫信息有机融合实现家医签约服务模式改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慢病管理。

第五就是固本,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统一服务管理,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流程优化设计。

这种共享理念下的智慧医联体建设拥有“个体独立、信息一体、资源共享、多方共赢、成本最优、容易复制”的显著特点,从体制、机制上更能便捷有效的助推分级诊疗的落地,真正通过上级医院释放资源,基层医生便捷支配,专家团队在线指导来实现基层能力稳步提升,分级分诊有序推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4、截止目前我院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效果

自项目推进以来,我们已经帮助19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实现了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和健康服务模式创新。

信息一体化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居民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路径变得多元化,除了现场签约外,还可进行手机端线上签约。签约服务过程中,可通过刷身份证、人脸识别等任一形式来完成建档与签约,确保签约服务的真实性;通过医卫信息的有机融合,精准定位重点管理人群,辅助签约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每次测量的数据都会实时上传至健康管理平台,患者在手机端可随时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当健康数据超过阈值或长期接近阈值时,系统会自动给患者发送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签约医生客户端,签约医生可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干预。

助力构建规范有序、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秩序。基层医疗机构在遇到一些疑难重症患者时可通过分级转诊平台向上级医院申请转诊。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接收转诊患者。患者在上级医院接受手术和主要治疗后,再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转回下级医院接受后期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期间,通过远程查房,上级医院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踪服务,转诊全过程实现电子病历共享。

结语:

相信未来还将基于信息化技术探索更多场景应用,无线传感和物联网等技术更加有机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融合医疗资源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促使各种医疗业务的线上运行,以我院为主体实现向下管理沉淀、业务积累、流程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基层患者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陈航.医疗供给侧改革:分级诊疗的合作模式选择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2] 张学高,胡建平.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