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的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基于AI的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林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居民健康状况也得到改善。但是我国中医就诊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匀、不合理的问题,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分散。为此国家颁布一系列指导文件,推动各地中医医联体建设,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是推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医联体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AI技术运用到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中医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以期为医联体信息平台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医联体;AI;一体化;信息系统

引言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整合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更好的发挥大型医院的专业优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促进分级诊疗。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成为医疗改革的一大重点。医联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医院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但在部分地区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不利于医联体进一步发展。

一、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002年就有学者关于医联体的定义实际意义进行研究,指出医联体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救治率、医生的工作效率,将医疗卫生服务中管理、医疗技术、人员等资源进行连接与合作。AI技术与医联体相结合是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协调区域类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又能给医生带来便利,帮患者节省就医的时间成本。医联体信息平台是连接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系统,通过收集居民健康信息,存储在系统上,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数据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医联体信息平台能够整合现有所有已建设好的信息化成果,为医疗机构、康护中心、基层卫生机构等提供信息共享交流的机会,提高医联体一体化建设。

二、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中医医联体目前没有成熟的医联体管理章程和绩效考核机制,医联体成员职责不明,分工不清,主要还是依靠工作经验来管理运行,缺乏制度化的要求和约束,不能有效按照医联体协议办事。由于缺少约束,成员单位自由行事,部分医联体合作流于形式,特别是松散型医联体,通过对专家的采访,现在技术协作、专科联盟未发挥作用的不在少数。尽管国家鼓励医院对医联体工作进行奖励,但中医医联体内目前并没有针对医联体工作的奖励措施,所以参加医联体相关工作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纯属工作之余的业务劳动,没有经济奖励,也不会对职称晋升有助益,反而可能会因为耽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正常医疗工作而受到处罚。

(二)缺乏统一标准及规范

中医医联体内各医院各医疗机构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具有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例如在双向转诊时,由于转诊标准和接诊流程均不明确,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的主观意识来判断能够转诊,这样可能会导致小医院为留住患者不进行转诊,或者大医院因病床周转原因将不符合条件的患者下转等问题出现,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而且中医医联体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的评估体系。目前一体化工作主要依靠各层级医院自发自觉开展,一些观念不符的医疗机构几乎不开展工作。

(三)信息共享程度低

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医联体成员间的沟通,有助于及时地了解异地病人的病情,以便于快速决策是否转诊。目前中医医联体还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交互平台,信息化系统仍在建设中。中医医联体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仅能满足自身办公所需和临床必须的检查检验系统、住院系统、门诊系统等,需要升级或新建的信息化项目还很多,且不同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家开发和维护,出现问题沟通存在难处,院区之间也存在标准不一,界面不吻合等情况,日常维护和院区对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医联体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患者共享信息平台,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的原因,想要各医院自行出资共建共享,协调起来十分困难。

三、基于AI的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一)建设思路

从应用层面:基于中医药大数据中心,能够充分调用标准化、规范化、结构化的中医药数据信息;搭建一套基于AI的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主要包含运营监测统计、智能数据检索、队列创建与管理、医联体(至少一个分院)多中心应用等中医特色应用系统。

从管理层面:依托医联体一体化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标准、通信标准和服务标准,形成标准统一的业务集成和数据交换体系,实现医联体之间各类应用的互联互通、即插即用,通过高度结构化的数据资源促进新的应用形态,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双轮驱动。

(二)建设内容

(1)数据抽取及治理

从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中进行数据提取,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模型,将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化、数据标准化、数据归一化处理。通过数据标准化将“患者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病史数据:如病历、检查、超声、放射等所有临床诊疗数据,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模型,形成医联体内的统一的一套数据标准体系。

(2)数据应用

运营统计:展示中医医联体的数据情况,可根据数据的实际特点进行图形化展示,主要包括用户的诊断、用药、手术、住院/门诊,性别,年龄等各类信息,可通过时间、类型等多条件设置展示相应的数据。

简单搜索:实现四大类(诊断、用药、手术、检验)名称的快速检索。

多维检索:实现入排条件的基本设置,可组合化多种检索条件通过并与且的逻辑关系实现不同类型内容的,搜索病人维度或者病历维度。

检索模板收藏:搜索条件的收藏保存成模板,下次可回显

检索历史查看:搜索历史的保存,实现最近10天保存历史

患者360视图展示:根据关键字快速搜索病人相关信息,病人360视图展示,展示患者就诊时间轴及患者就诊详情查看(病历、手术、诊断、用药、检查、检验信息)。

(3)队列管理

通过检索的方式获取相应的患者人群保存成队列,队列可添加或者删除成员,实现的方式主要通过检索或者文件上传的患者信息智能识别。队列之间可实现队列之间的合并。

(4)数据导出

在队列的维度上,可选择数据导出的变量,并可通过时间维度或者就诊维度将数据进行时间范围的限定,可精确的实现某次或者某段时间范围的数据导出。

(5)用权管理

系统的用户的增删改查,设置用户账号及密码,同时对用户本身角色进行增删改查,实现系统整体的权限控制。

(三)共享应用

对于中医医联体一体化,在实现信息数据整合的同时,对于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临床诊疗、临床检验等信息的互相调阅及数据共享,实现标准化、结构化统一,业务互联数据互通。

四、结语

本文基于AI技术提出了中医医联体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策略,该系统通过中医医联体AI技术解决了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利用智能合约简化流程、降低风险,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医联体信息系统各个功能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证明了将AI技术运用到医联体上的可行性,以期为医疗行业信息化以及医联体发展提供参考,望文中提到的思想能对医疗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娟.医联体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2(16):145-147.

[2]王延东.基于县域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05):251-252.

[3]王学功.医联体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2(02):73-75+72.

[4]刘晓君.基于云平台的区域医联体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12):210-212.

[5]张世红,林琳,白玲,杨小冉,衡爽,史森,翟永梅,琚文胜,王韬.医联体业务协同信息化支撑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21,16(12):14-19.

[6]陈雍哲,陈吴凡,林航焜,毛忠烘,赵耀,林孟波.基于功能模块化现代医院智慧一体化医联体建设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3):3734-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