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全髋组和半髋组,每组各48例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髋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半髋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髋组比较,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15±1.26)分,高于A组的(73.51±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9008,P<0.05);治疗6个月后,B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3.08±1.35)分,高于A组的(79.96±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2207,P<0.05)。B组治疗优良率(90.0%)稍高于A组(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具有确切的效果,但前者在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优势更明显。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评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作者: 杨海澔李伟张广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股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为治疗该病患者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依据,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年龄61~84岁,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小于对照组的23.33%(14/60),P<0.05。两组术前Harris量表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为(90.36±5.4)分,高于对照组的(81.28±6.03)分,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其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股骨颈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从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小组,给予对照组25例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25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p<0.05),两组其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一定效果,不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的术式,在条件允许下可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 45例。实验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疗效显著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轻患者痛苦。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2月收治的 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全髋组和半髋组,每组各 48例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全髋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97.92%,明显高于半髋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半髋组比较,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对照组与接受半髋关节置换的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85,P=0.444)。此外,虽然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髋关节Ha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2.5±3.0)个月,对照组远期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观察组(66.00%)(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显著,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n=40)与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n=40)手术情况、术后效果等展开对比。结果A组轻度疼痛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组间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可明显减轻疼痛,为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05至2021.05月期间在我院因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0例纳入研究,收集其一般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3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但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对手术和麻醉耐受性较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并发症少,适用于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对生活自理能力有较高需求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院治疗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择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患者(共60髋)纳入研究,分析其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生活改善明显,对手术效果满意,在最后一次随访复诊时,X片检查提示假体均位于真髋臼内,无假体松动移位。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双下肢长度差也从术前的(8.67±1.25)cm减少至(1.53±0.66)cm,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的(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中老年 终末期 髋关节病
  • 简介:摘要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骨科收治的7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性髋关节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5月止于2023年5月,共5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予以保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相对欠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髋关节骨折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性髋关节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20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不同时期中文版FES-I得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05例THA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文版FES-I得分分别为(32.24±6.05)、(30.94±6.04)、(28.48±3.5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49±8.92)、(72.58±5.52)、(89.15±5.70)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54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3.7%;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6.9%。结论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持续存在,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越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不同时期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状况,并加强对跌倒恐惧程度较高、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关注与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跌倒恐惧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旋转中心 髋臼切迹 卵圆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执行干预性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的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B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干预性护理 术后髋关节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