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35例MDD患者(患者组)和30名种族、性别、年龄、BMI、利手、受教育程度等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情绪改变,以及文拉法辛治8周后的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TNF-α及IL- 6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MDD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MD-17评分[(5.63±2.81)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22.49±4.48)分,t=14.40,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3.15±1.11)分,t=3.681,P<0.01)]。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0.37±0.43)mg/L,(0.88±0.97)mg/L,t=3.097,P=0.006]、TNF-α[(16.30±6.14)ng/L,(47.30±24.00)ng/L,t=6.495,P<0.001]及IL-6水平[(4.70±2.30)ng/L,(6.47±4.07)ng/L,t=4.758,P<0.001]显著低于治疗前。MDD组治疗后血清hs-CRP (t=-3.521,P<0.05)、TNF-α (t=-7.744,P<0.001)及IL-6 (t=-3.337,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BMI后,MDD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均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784,P=0.012;r=-0.658,P=0.020)。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可显著降低MDD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提示神经炎性状态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文拉法新的抗抑郁治疗的机制。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炎性细胞因子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的40%。MP感染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MP感染患者呼吸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本文将对MP感染中呼吸道菌群和重要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呼吸道菌群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观察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对不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不全性肠梗阻组、足三里穴组、阴陵泉穴组,每组8只大鼠(实验大鼠死亡后取健康大鼠制作模型补齐)。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做开腹处理;不全性肠梗阻组:采用回肠末端套环法建立大鼠不完全肠梗阻模型;足三里穴组: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术后1个月取左后肢足三里穴,辅以悬钟穴进行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7d;阴陵泉穴组:为非治疗穴对照,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术后1个月取左后肢内侧阴凌泉穴,辅以三阴焦穴进行电针刺激。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10、NO含量。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8±5)μg/L和(28±6)μg/L。建立模型后,不全性肠梗阻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达到(39±11)μg/L,较其余几组显著升高(F=2.344,P〈0.05);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清TNF—d水平为(34±11)斗g/L,较阴凌泉穴组降低了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IL-10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6,P〉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NO分别为(136±9)μmol/L和(135±7)μmol/L,不全性肠梗阻组大鼠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达到(1234-11)μmol/L,足三里穴组NO则相对较高为(130±11)μmol/L,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86,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激发大鼠ICC释放NO,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不全性肠梗阻所致炎症反应。

  • 标签: 肠梗阻 不全性 足三里穴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肿瘤患者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 年 5月— 2019年 8月,将 84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观察 42 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对 CIK细胞因子治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接受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其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了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恶性肿瘤 CIK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避免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名患者均选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2(rhIL-2)联合应用对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给予17只恒河猴7.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ARS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症治疗、rhG-CSF+rhTPO和rhG-CSF+rhTPO+rhIL-2治疗3组。之后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出血、感染等一般体征及外周血象变化,骨髓集落形成能力和照射后45d骨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7.0Gy60Coγ射线照射后,对症治疗组动物出现柏油便和呕吐症状,该组5只动物于照射后12-18d死亡,整体存活率为16.7%;细胞因子组胃肠道反应不明显,动物100%存活。照射后各组动物外周血各类细胞数急剧下降,两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提高各系血细胞最低值,并缩短低值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提前;与rhG-CSF+rhTPO治疗相比,rhG-CSF+rhTPO+rhIL-2治疗可明显提高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照射后2d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照射后29d细胞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集落形成能力;对症治疗组动物骨髓造血细胞大部分消失,细胞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结论:rhG-CSF+rhTPO与rhG-CSF+rhTPO+rhIL-2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显著促进7.0Gy60Coγ射线照射的恒河猴造血功能恢复,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的存活率;rhIL-2可以明显加快外周血中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恢复。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hG-CSF、rhTPO与rhIL-2的联合序贯治疗是治疗重度骨髓型ARS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放射病 细胞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2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细胞因子及顺铂(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余80只依次造模为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阳性对照组(6mg/kgDDP),APS低(50mg/kg)、中(100mg/kg)、高剂量(200mg/kg)组,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DDP剂量减半,APS各剂量同上),于造模次日起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药物0.3mL。DDP每周一次,其余药物每天1次,连续20d。于第21天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DDP、APS低、中、高剂量及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9.30%、17.21%、39.68%、42.98%、51.02%、57.21%、65.11%(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与DDP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S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PS高剂量和联合高剂量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DDP组比较,APS各剂量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结论APS能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在与DDP减半量联合使用时可使DDP抑瘤作用增强,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说明APS对DDP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此项研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芪多糖 LEWIS肺癌 增效减毒 DDP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与积液中多项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临床纳入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8例,癌性胸腔积液28例.对两组患者血清以及积液中的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的差异.结果结核组血清IL-8、VEGF、CRP、TNF-α、INF-γ水平分别为(35.0±6.7)μg/L、(0.1±0.1)μg/L、(42.1±11.3)mg/L、(0.7±0.5)pg/L、(0.6±0.4)pg/L,恶性组分别为(50.2±5.5)μg/L、(0.3±0.1)μg/L、(24.3±13.2)mg/L、(0.3±0.2)pg/L、(0.1±0.1)p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核组胸腔积液IL-8、VEGF、CRP、TNF-α、INF-γ水平分别为(96.3±7.3)μg/L、(0.2±0.1)μg/L、(25.3±9.5)mg/L、(1.9±1.7)pg/L、(1.1±0.5)pg/L,恶性组分别为(80.2±7.7)μg/L、(2.7±0.8)μg/L、(12.2±8.4)mg/L、(1.1±0.2)pg/L、(0.2±0.1)p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8、VEGF、CRP、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在诊断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单用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理想,应进行联合检查.关键词结核;肿瘤;胸腔积液;细胞因子;特征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VariousCytokineLevelinSerumandPleuralofPatientswithTBPleuralEffusion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variouscytokinelevelinserumandpleuralofpatientswithTBpleuraleffusion.Method76casesofpatientswithpleuraleffus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48caseswereTBpleuraleffusion,and28caseswerecancerouspleuraleffusion.TheIL-8,VEGF,CRP,TNF-α,andINF-γlevelsofserumandpleuralofboth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TheIL-8,VEGF,CRP,TNF-α,andINF-γoftheTBgroupwere(35.0±6.7)μg/L,(0.1±0.1)μg/L,(42.1±11.3)mg/L,(0.7±0.5)pg/L,and(0.6±0.4)pg/L,while(50.2±5.5)μg/L,(0.3±0.1)μg/L,(24.3±13.2)mg/L,(0.3±0.2)pg/L,and(0.1±0.1)pg/Lforthecancerous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ThepleuralIL-8,VEGF,CRP,TNF-α,andINF-γoftheTBgroupwere(96.3±7.3)μg/L(0.2±0.1)μg/L,((25.3±9.5)mg/L,(1.9±1.7)pg/L,and(1.1±0.5)pg/L,while(80.2±7.7)μg/L,(2.7±0.8)μg/L,((12.2±8.4)mg/L(1.1±0.2)pg/L,and(0.2±0.1)pg/Lforthecancerous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GsionThecytokinelevelofIL-8,VEGF,CRP,TNF-α,andINF-γhavesomeapplicationvalueinthediagnosisofTBpleuraleffusionandcancerouspleuraleffusioKne.yHwoowrdesver,thesensibilityandspecificityofthesinglemethodisnotideal,whichmeanscombinationexaminationissuggested.TB,Tumor;Pleuraleffusion;Cytokines;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NF-a、IFN-y组织和IL-10、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肺损伤的单个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南非广播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例肺良性病变风险,单一的肺结核患者45例,1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变组织中TNF-a,干扰素-y和IL-10的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比较,和定量的AOD值采用秩变换后,方差分析和LSD测试方法比较。结果TNF-a、IFN-y、IL-10在坏死区炎性反应带显著表达,糖尿病组TNF-a低于结核组(P<0.05),IL-10的AOD值高于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TNF-a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BBB00.05),IL-10的AOD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a、IFN-y、IL-10参与了结核病局部免疫反应。糖尿病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反应下降。糖尿病患者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的调控可能成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 标签: TNF-a 干扰素-v IL-10 糖尿病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IL-17和Treg细胞IFN-γ,IL-4,IL-17,TGF-β1等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反复自然流产中的机制。方法采集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各30例,RSA患者采用寿胎丸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IL-17,TGF-β1细胞因子水平。结果RSA妊娠组经寿胎丸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IL-4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且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是寿胎丸治疗RSA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寿胎丸 反复自然流产 IL-17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心汤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因子TNF-α及BNP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衰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WistarSPF级雄性大鼠60只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复心汤组与卡托普利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比较四组大鼠血清水平中的TNF-α及BNP水平差异。结果各组间TNF-α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模型组大鼠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后,复心汤组与卡托普利组TNF-α均明显,且复心汤组与卡托普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BN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模型组大鼠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后,复心汤组与卡托普利组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卡托普利组相比,复心汤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复心汤可显著下调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因子TNF-α及BNP,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程。

  • 标签: 复心汤 心衰 TNF-&alpha BNP
  • 简介:目的基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评价止咳贴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止咳贴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5,IL-6及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控制9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儿临床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2组患儿治疗前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后IL-4,IL-5,IL-6及Ig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组间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咳贴可能通过改变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而且其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 标签: 炎症细胞因子 止咳贴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状态人牙髓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特点,以及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人牙髓细胞(hDPC)中bFGF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正常、深龋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FGF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mg/LLPS刺激hDPC6、12、24、48h后bFGF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PS刺激hDPC后bF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深龋牙髓组织中bFGF水平显著上调,而正常和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FGF表达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刺激hDPC后,bFGF和HSP70mRNA水平同步上调,在12h达峰值;Westernblot显示,LPS刺激hDPCs12、24、48h后bF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hDPC;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LPS刺激12h后hDPC中bFGF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hDPC中bFGF呈弱阳性表达。结论bFGF在深龋牙髓组织中高表达,且LPS刺激早期可上调hDPC内bFGF表达,推测bFGF可能参与牙髓组织防御修复反应,可能是细胞抗损伤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脂多糖 牙髓细胞 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后,对其整体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试验整体实施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借助双盲法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56例均分,各28例。参照组实行普通治疗,研究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检验各指标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以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效果分别为96.43%(27/28)、71.43%(20/2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明显,使牙齿的美观、功能和症状予以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变化,分析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6例为病例样本,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分为病例组与正常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MMSE、IL-6、TNF-α、S100β、Aβ差距不明确(P>0.05);术后不同时点,病例组患者认知功能、炎症因子评分与正常组差距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后,对其整体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试验整体实施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借助双盲法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56例均分,各28例。参照组实行普通治疗,研究组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检验各指标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以及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数值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效果分别为96.43%(27/28)、71.43%(20/2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其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明显,使牙齿的美观、功能和症状予以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