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一类可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因通过飞沫传播更容易造成爆发流行,其中冠状病毒已多次导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感染患者初始症状较轻,且起病隐匿,但部分患者短时间内病情突然加重,终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免疫应答过度所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 作者: 曾湛 程澄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发生,一方面与病毒的复制和多种病毒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另一方面更在于宿主体内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与HBV的相互作用,对HBV感染后的转归及CHB的发病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活跃的时期,也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本文就HBV及其相关蛋白产物与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识别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治疗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在风湿病、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等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参与的细胞因子类型各具特点。在不同疾病背景下,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如IL-6的靶向治疗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因子风暴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样蛋白1 (cytokine-like protein 1,CYTL1 )在脓毒症早期天然免疫反应阶段,对中性粒细胞促炎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57BL/6小鼠,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和对照组(实施假手术),每组6-12只。术后8 h后分离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CYTL1重组蛋白作用于细胞。Boyden趋化小室检测CYTL1对细胞的趋化活性;荧光素标记大肠杆菌吞噬试剂盒检测吞噬功能;荧光探针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氧自由基释放。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TL1对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 (10.0 ± 2.0)vs(66.3 ± 4.0),t=-21.6,P <0.0001]。与其他趋化因子相比,CYTL1趋化活性较"中间型"趋化因子细胞介素-8强[(66.3 ± 4.0)vs(21.7 ± 6.5 ),t= 10.1,P= 0.001];与"终点型"趋化因子fMLF相比差别不明显[(66.3 ± 4.0 )vs (86.0 ± 13.5 ),t=-2.4,P= 0.073】。流式细胞术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与脓毒症组相比,CYTL1蛋白能促进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大肠杆菌[(7.35 ± 1.66)vs(2.84 ± 0.62),t = 4.4,P= 0.012],并增加细胞释放氧自由基[(84 340.1 ± 5 353.5 )vs (351 018.7 ± 72 291.7 ),t = 6.4,P = 0.003]。结论在脓毒症天然免疫反应阶段,CYTL1对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且能促进细胞吞噬能力及氧自由基释放,提示该因子可能在疾病早期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样蛋白1 中性粒细胞 趋化活性 吞噬功能 氧活性物质 脓毒症 天然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 作者: 金凡力 张蓝熙 陈锴 田燕歌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可通过释放大量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如参与局部损伤、炎症反应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等病理过程,现就细胞因子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 尘肺 机制 职业性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前淋巴瘤以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治疗为主,但其治疗相关耐药性、复发、结外及中枢浸润以及白血病转化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中细胞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与淋巴瘤的进展、不良预后、化疗反应、耐药等显著相关。目前已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IL-10在所有类型的淋巴瘤中高表达、IL-10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脊液中高表达,且均提示不良预后。文章就细胞因子在淋巴瘤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细胞因子类 预后 表达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发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变化的关系,研究EV71病毒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将Jurkat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设EV71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用Realtime-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含量。用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作用Jurkat细胞不同时间后,接种EV71病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变化。结果EV71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后,IL1-β的mRNA在6 h后达峰,IL-6的mRNA在24 h后达峰,TNF-α和IFN-γ的mRNA分别在48 h和72 h达峰;PMA预作用Jurkat细胞后,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上调,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随着EV71病毒作用时间的延长,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达峰值,Jurkat细胞内EV71病毒载量呈递减趋势。EV71可引起IL1-β、IL6、TNF-α、IFN-γ细胞因子反应。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细胞因子 乙酰肉豆蔻佛波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01例川崎病(K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确诊的30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丙种球蛋白敏感组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儿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1.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有50例患儿,占16.6%。治疗前,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和丙种球蛋白敏感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分别为:IFN-γ[11.32(10.88) ng/L比4.52(5.09) ng/L]、TNF-α[7.43(11.25) ng/L比4.42(6.04) ng/L]、IL-10[14.44(20.3) ng/L比8.32(7.99) ng/L]、IL-6[100.28(126.39) ng/L比41.34(49.32) ng/L]、IL-4[1.06(1.79) ng/L比0.98(1.42) ng/L]、IL-2[0.48(0.90) ng/L比0.40(0.62) ng/L],2组IFN-γ、TNF-α、IL-10、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IL-4、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前和热退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细胞因子分别为:IFN-γ[11.32(10.88) ng/L比1.26(2.10) ng/L]、TNF-α[7.43(11.25) ng/L比1.52(3.46) ng/L]、IL-10[14.44(20.3) ng/L比4.63(7.00) ng/L]、IL-6[100.28(126.39) ng/L比22.85(39.95) ng/L]、IL-4[1.06(1.79) ng/L比0(0.25) ng/L]、IL-2[0.48(0.90) ng/L比0(0.02) ng/L];丙种球蛋白敏感组细胞因子治疗前和热退后分别为:IFN-γ[4.52(5.09) ng/L比0.79(1.53) ng/L]、TNF-α[4.42(6.04) ng/L比1.60(3.4) ng/L]、IL-10[8.32(7.99) ng/L比3.59(3.74) ng/L]、IL-6[41.34(49.32) ng/L比11.90(18.84) ng/L]、IL-4[0.98(1.42) ng/L比0(0.88) ng/L]、IL-2[0.40(0.62) ng/L比0(0.14) ng/L];2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IL-6、发热持续时间和清蛋白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IFN-γ、IL-6异常增高的KD患儿更易出现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对此类患儿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若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欠佳,应尽早再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或二线治疗药物,以改善预后。

  • 标签: 川崎病 细胞因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大量堆积(脂肪变性)。肝细胞因子指由肝脏分泌的具有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功能为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研究发现,在发生肝脏脂肪变性时,许多肝细胞因子的表达会发生变化,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adrop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胎球蛋白A、视黄醇结合蛋白4、hepassocin、硒蛋白P和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等,它们抑制或者促进NAFLD的形成,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细胞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脂肪变性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致命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起源于卵巢或输卵管上皮的卵巢上皮癌(EOC),约占85%~90%。EO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进行铂类/紫杉醇化疗,细胞的化疗耐药已成为EOC患者复发并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许多学者认为卵巢癌的肿瘤环境富含广谱的肿瘤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炎症能使上皮细胞分裂分化增加,正常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于炎性环境会逐渐向恶性转化,炎性肿瘤微环境促进转变的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最终发生耐药。

  • 标签: 卵巢肿瘤 活性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溶血磷脂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47例SFTS患者血清,其中11例死亡患者血清为死亡组,36例幸存患者血清为幸存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组血清作为对照组。利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分析外周血清4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SFTS死亡组患者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33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幸存组明显升高(P<0.05);幸存组患者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1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5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在恢复期的表达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发现,2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可做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FTS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72例APTB患者(病例组)和7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血常规,记录单核细胞计数(MO#)和单核细胞百分率(MO%);测定两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分析,并对单核细胞参数和细胞因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AP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外周血MO%、M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5.135、5.510,P值均<0.05),APTB患者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浓度与正常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05.000、P<0.001,U=543.500、P<0.001,U=563.000、P<0.001)。APTB患者外周血MO#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呈弱负相关(r=-0.247、P<0.05)。项目间诊断性能比较分析显示,指标IL-1β、IL-6以及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918和0.887均高于MO%和MO#(AUC分别为0.758、0.735)。当IL-1β临界值取9.017 ng/L时,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1.2%;当IL-6临界值取3.835 ng/L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84.4%;当TNF-α临界值取138.545 ng/L时,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1.2%,均优于MO%(65.3%、62.0%)和MO#(70.8%、64.6%)。此外,同时测量IL-1β,IL-6和TNF-α可获得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987,其诊断APT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和92.8%。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引起APTB,外周血单核细胞迁移至肺泡从而衍变为巨噬细胞(Mø),活化Mø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在机体循环池单核细胞数目变化中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作为区分APTB和正常人群的理想标志物。

  • 标签: 单核细胞 肺结核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热疗对TIME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热疗与TIME中几类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热疗对TIME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肿瘤/热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是一大类可溶性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成员包括IFN、生长因子、IL和趋化因子等。它们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和调节,作为内源性佐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是研究热点。此文综述细胞因子佐剂在流感疫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佐剂,免疫 流感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探究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福辛普利(fosinopril,FO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中TGFβ和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Ctrl组)、脂多糖组(LPS组,内毒素)和福辛普利组(FOS组),分别于6 h、12 h和24 h时间点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和CTGF的含量,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和CTGF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微量的TGFβ和CTGF的分泌和mRNA表达;脂多糖组在6 h、12 h和24 h时间点TGFβ和CTGF的分泌和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福辛普利组TGFβ和CTGF的分泌和mRNA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均P<0.01)。结论内毒素可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TGFβ和CTGF等细胞因子,福辛普利可抑制TGFβ和CTGF的分泌和mRNA表达,为ACEI类药物对肾脏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细胞因子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12 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 EC 患者 46 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筛选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女性 10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研究组患者不同分期 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白介素 -6 ( interleukin -6,IL -6 )和干扰素 γ ( interferon -γ, IFN-γ )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 CRP 、 IL-6 、 IFN-γ 、 TNF-α 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C Ⅲ 期、Ⅳ期患者 CRP 、 IL -6 、 IFN-γ 、 TNF-α 指标高于 Ⅰ期、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细胞因子者 CRP 、 IL -6 、 IFN-γ 、 TNF-α 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分期。

  • 标签: 细胞因子 子宫内膜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慢性贫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6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慢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成分输血组和全输血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 1 ) 成分输血组治疗效果为 96.90% ,全输血组为 80.41%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率为 4.12% ,全输血组不良反应为 21.64%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3 )成分输血组治疗后 Hb 、 HCT 为 124.14±7.54g/L 、 0.52±0.10 ,全输血组为 99.16±8.35g/L 、 0.41±0.07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病症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慢性贫血 成分输血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互动教育在肾癌术后细胞因子治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泌尿外科肾癌术后行细胞因子治疗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术后健康指导和以网络健康教育为平台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满意度、知识知晓率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疲劳、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腹泻、便秘等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网络互动教育能够为肾癌术后行细胞因子治疗患者的延续护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网络互动教育 转移性肾癌 细胞因子 延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