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使用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8例经皮穿刺成型术治疗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对60节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进行了治疗,使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进入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为52节使用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成型术,为8节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成型术,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的骨水泥为3至5ml,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穿刺成型术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5.10月至2016.9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措施与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而以往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乐观,此次研究中,对此类患者提供PVP(经皮成形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临床服务满意度评价较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还未实施综合护理的4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选择实施综合护理之后的4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分别为(5.83±0.71)分、(5.83±0.71)分、(62.52±3.72)分、(5.83±0.71)分、(3.03±0.49)分、(79.95±2.69)分,两组对比可以构成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后凸成形术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NRS评分、OPI指数更,体高度更高,压缩率及伤 Cobb角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犬体内置入骨水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放疗后,局部和脊髓组织的分布剂量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将16只比格犬分为2组: 空白对照组8只、 PMMA组8只。每只比格犬于术后对胸10实施精确放疗,总剂量为50Gy。放疗后一个月处死试验犬,取和脊髓,进行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应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 HE染色观察到对照组骨陷窝内骨细胞大部分坏死,偶见正常细胞,空骨陷窝增多。PMMA组骨陷窝内骨细胞部分坏死,骨小梁纹理排列紊乱。透射电镜提示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细胞完全崩解,细胞膜形态消失,细胞核及细胞器完全崩消失。PMMA组见细胞质疏松,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很多凋亡神经细胞,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及白质。 PMMA组犬脊髓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结论 犬植入骨水泥PMMA后,对局部的射线形成了一定的遮挡和散射效应,骨组织和脊髓组织的损伤较轻。

  • 标签: 骨水泥PMMA 犬椎体 局部椎体 分布剂量 病理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 、ODI 评分,前柱高度等指标。结果:患者VAS 评分由术前的(8.43±1.07)分降低至(2.67 ±0.47)分,ODI 评分由术前的(34.81±1.23)分降低至(15.25±1.34)分,伤前柱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57.07±7.64)%改善为(78.51±4.17)%,Cobb角由术前的(21.5±2.78)°改善为(9.67±1.89)°。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06——2022.05期间临床收诊的66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为研究主体,借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3名。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者纳入常规组,接受经皮成形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Cobb角更低、前缘高度更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通过经皮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体高度,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显,对高龄患者全身干扰比较轻,安全性较高,术后早期下地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很短,建议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渗漏和伤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97例单节段OVCF行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230例;年龄60~92岁[(69.5±8.2)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36例)和非渗漏组(261例),根据是否出现伤再塌陷分为再塌陷组(40例)和非再塌陷组(257例)。记录各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裂隙征、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再塌陷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或0.01);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裂隙征、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与骨水泥渗漏不相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裂隙征、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与伤再塌陷相关(P均<0.01);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与伤再塌陷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度骨折(OR=4.23,95%CI 1.52~11.81,P<0.01)、骨皮质破坏(OR=3.29,95%CI 1.52~7.13,P<0.01)、骨水泥注入量>8 ml(OR=2.31,95%CI 1.09~4.92,P<0.05)与骨水泥渗漏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征(OR=2.10,95%CI 1.03~4.30,P<0.05)、骨水泥团块状分布(OR=2.56,95%CI 1.25~5.27,P<0.05)、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OR=3.06,95%CI 1.46~6.40,P<0.01)与伤再塌陷显著相关。结论对于OVCF患者,重度骨折、骨皮质破坏、骨水泥注入量>8 ml是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裂隙征、骨水泥团块状分布、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伤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我院自1999年始,应用微型磨钻及气动铣刀,对15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半侧板切开切除椎管内肿瘤,然后再将切下的板回植,术后对病人的病情转归、回植的板X线表现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椎管内良性肿瘤最佳手术入路.

  • 标签: 良性肿瘤 椎管内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后邻近再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再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平均73.7岁(61~84岁);邻近再骨折部位:T9 1例,T10 2例,T11 7例,T12 14例,L1 12例,L2 4例,L3 2例,L4 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行PKP治疗(22例),B组行PKP+PTH(1-34)治疗(9例),C组行PTH(1-34)治疗(12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6个月X线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cobb角,入院时及治疗后6、12个月左侧髋部骨密度,入院时、治疗后3、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中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邻近压缩骨折,B、C组中未出现再次OVCF。A、B组治疗后6个月时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无改善。B组治疗后6、12个月及C组治疗后12个月时骨密度T值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无改善。3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H(1-34)治疗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再骨折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防止伤塌陷并减少PKP术后骨折患者邻近再骨折。PTH(1-34)结合PKP还可以恢复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是治疗OVCF PKP再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骨折 甲状旁腺激素(1-3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质患者采用经皮后凸形成术与采用经皮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2)与采用经皮后凸形成术治疗实验组(n=3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前柱高度恢复率、中柱高度恢复率以及后凸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利于脊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改良术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复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改良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活动受限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示:两组患者相比较手术前,术后3月、6月、12月活动受限情况及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改良术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活动受限及腰背部疼痛症状,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明显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优化改良术式   椎体稳定性  再骨折   卧床所致并发症  生活质量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单侧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侧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侧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单侧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单侧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侧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侧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单侧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VP(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PVP治疗,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的功能活动和疼痛情况,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Cobb角及体高度丢失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高度丢失(4.53±1.02)mm明显小于对照组(6.44±1.18)mm(P<0.05)。结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PVP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 疼痛 椎体丢失高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为预防术后再骨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57例。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中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加重者,行胸腰椎X片及MRI检查,确诊出现再骨折患者8例纳入再骨折组。其余随访中无再骨折49例纳入未骨折组。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再骨折组和未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骨密度、PVP手术时体内骨水泥的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随访中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两组间数据得到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再骨折的关系。数值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法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个月,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骨折诱因、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间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提示(1)组间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性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骨水泥灌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VP术后再发骨折与骨水泥间渗漏、骨密度情况、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