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川崎病的心脏损害及冠状动脉的CT表现。方法选择3例9月至16月龄发病期婴幼儿,临床考虑川崎病,行心脏CTA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各支的走向、形态。结果心脏冠状动脉CTA显示,3例婴幼儿均见冠状动脉异常改变,均见受累冠状动脉呈不同程度扩张,其中1例为右侧冠状动脉全程明显扩张、腊肠样改变,另2例冠状动脉局部见瘤样扩张。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发现早期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对评估川崎病心脏损害具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川崎病 心脏损害 冠状动脉病变 CT表现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各61例,比较年龄、家族史、心绞痛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史及9个月随访结果等临床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年龄多少于50岁,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年龄多超过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8,P=0.01);长期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病史比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较高;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访9个月,再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偏低.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吸烟史、发病年龄较年轻,多无高血压病,多无糖尿病,多无心绞痛史,多无血脂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人术后支架与冠状心脏动脉造影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冠心病患者84例,实施支架术后及冠状心脏动脉造影,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护理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不良方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 规范化全程护理 冠心病 术后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分析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CABG术后314例患者谵妄发生情况。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ABG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4.8%(78/314)。训练集谵妄发生率为25.7%(54/210),验证集谵妄发生率为23.1%(24/104)。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美国麻醉医师物理状态、体外循环、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咪达唑仑应用,血清白蛋白<30 g/L是CABG术后谵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谵妄得分>2.11分的患者为高危组,谵妄得分≤2.11分的患者为低危组。结论建立的谵妄模型可以将患者谵妄风险进行分层,同时也为术后谵妄预防与早期筛查提供临床科学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谵妄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行术(PTCA)是一种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CS)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础,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本文总结了冠脉内支架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的依据,同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变化,并对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得出结论合理有效的手术后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术后护理 注意事项 抗凝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术,并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1996年前8例病例采用低温间断晶体停跳液灌注技术,于1996年超全部采用了新的体外循环技术-低温一次性含血停跳液顺行灌注加连续性逆行灌注晶体停跳液。结果严重并发症6例,住院死亡率1.7%。结论就①体外循环技术;②高龄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③搭桥术中使用内乳动脉;④在低心排综合征中使用IABP;⑤不停跳心脏搭桥术及双侧内乳动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内乳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对32例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特征,并对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 77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瘤32例,检出率为1.8%(32/1 778)。瘤样扩张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罕见。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25例。32例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解痉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中2例行支架植入术,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瘤体结扎。平均随访15个月,有1例在随访期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见瘤样扩张后狭窄的血管段发生栓塞致血管闭塞,余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临床上冠状动脉瘤并不少见。冠状动脉内血栓栓塞、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是临床上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解痉等药物治疗和/或恰当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瘤 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 简介: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变异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MSCT冠脉成像资料。结果6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5例冠脉开口异常,1例冠状动脉瘘。结论MSCT是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变异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1-2022.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同时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二者之间的检查效能。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为阳性病例数为81例,阳性率为81.0%,其中15例患者为单支病变,34例患者为双支病变,32例患者为3支病变;阴性患者19例。而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100例患者中,异常心电图患者65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59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35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者2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13例(x =8.081,P=0.002),可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视为金标准。结论 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同样具备预测价值,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需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了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应充分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方式,着重讨论综合护理,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66例本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冠心病疾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CT不仅具有加高的敏感性,而且特异性较高,在冠状动脉疾病中该检查方法以逐渐成常规检查方式。然而在实际检查的过程中有多重因素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例如患者的心率、心律和呼吸。所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实施,能够降低影响因素的发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冠状动脉CT时的护理配合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CT 护理配合 研究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术中OCT指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于CAG指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观察组支架再狭窄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半年心绞痛发生率等指标是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胸痛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PET/CT冠状动脉血流定量分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胸痛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CFR的相关性;根据CFR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简称CMD组,CFR<2.5)和对照组(CFR≥2.5),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模型分析BMI与C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D组女性、肥胖、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MD组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CFR呈负相关(r=-0.45, P<0.01),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BMI与CRF仍然存在线性相关(r=-0.371,P<0.01); 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LDL-C校正后,BMI与CMD独立相关,BMI每增加 5 kg/m2, CMD发生的OR为4.46(95% CI 1.47~13.55,P<0.01)。结论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的胸痛患者中,BMI升高是CMD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重指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心肌 局部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