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学史编写经历了由文体导向,转为时代为轴。"文章流别"传统在近代以来"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观念下隐匿不现,文体类别被收编在时代为主的文学史中。民国时形成的文学史编写体例在建国后又得到确认和固化,直到《剑桥文学史》出现,又重新引发对文学史体例的新一轮思考。

  • 标签: 《剑桥中国文学史》 体例 文体 时代
  • 简介:摘要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女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通俗文学三个层面着手,针对东西方文学加以阐述分析。出于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文学水平的目的,我们也将对英国文学中的精髓加以提取,并积极参考,实现和中国化的充分融合。

  • 标签: 文学中西文化人文特性
  • 简介:躲在一隅几月不出门,前天偶接国内一友人电话谈及目前正在热烈讨论哈金"伟大中国小说"一事,才匆匆在网上浏览了一圈,发现真还有那么一回事情。而且,那些大网大报,正如火如荼,真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啊!既然是讨论,就各种观点都有。同意并支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小说 俄罗斯文学 美国文学 美国人 美国小说
  • 简介:一、秧歌的历史在我国东北、西北、山东等很多地区民间很早就有秧歌这种群众性的娱乐形式,它以简洁、欢快、参与性强的特点在城市、乡村受到广泛欢迎,并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秧歌舞起源于农业劳动,人们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甚至在西周开始也有对个别地区类似秧歌形式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都统称为秧歌。也有关于秧歌最早起源于祭神的说法,农民通过秧歌舞来祈求人丁平安、五谷丰登。

  • 标签: 秧歌舞 中国文艺 农业劳动 娱乐形式 艺术表达 歌舞形式
  • 简介:约翰逊博士(SamuelJohnson,1709-1784)是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文的领袖人物。其重要著作或成就有独立编纂的两卷本《英语词典》(A落归根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1755)、著名散文《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LettertoLordChesterfield,”1755)、编辑《莎士比亚全集》(1765)、《英国诗人评传》(LivesoftheEnglishPoets,1779—1781)。

  • 标签: 约翰逊 博士 ENGLISH LANGUAGE 《莎士比亚全集》 Johnson
  • 简介:中国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 佛教传入 儒、释、道 玄学家 儒家道统 中国文化精神
  • 简介:中国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更多还原

  • 标签: 中国文明 形成标志 形成时间
  • 简介:唐代有个诗人叫许浑,绰号“千首湿”,因为他的诗句之中多带着“水”字,人们吟诵时就会有一种湿淋淋的感觉。比如:“水暖鱼频跃”、“雁来秋水阔”、“雨中耕白水”、“山多水不穷”、“日融春水带冰流”、“暗惜水花飘广槛”、“山行水宿不知远”,等等。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被水“打湿”了的中国文化》
  • 简介:摘要: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根植于中国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理念,对中国化传统中的审慎、克己奉公、谦和待人等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教倡导追求长寿、养生保健,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对中医药、气功、太极等传统医疗和养生方式产生了影响。此外,道教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促进了中国化的多样性和绵延不绝。

  • 标签: 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观
  • 简介:摘要: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双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有着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又拥有用英语讲述中国化介绍中国发展的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中国化的。这是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

  • 标签: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融入,文化自信
  • 简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如果说在上一个世纪之交,语言文字的研究与革新曾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冲突、震宕的先导,那么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世纪之交,在中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热潮中,语言的研究与革新将再次拉开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序幕。站在这个新世纪的起点上,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跨世纪的一代,适时地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努力为新

  • 标签: 中国文化语言学 中国语言学 语言文字 中国新文化 西方语言 中西文化交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中国化传入巴西的,中国化以物为载体通过澳门传入巴西,中国无形文化传入巴西与有形文化传入巴西并非同时起步

  • 标签: 中国文化 传入巴西 巴西遗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9
  • 简介:二、人性在中国学中的流变人性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人性的自然性向着社会性不断发展,导致了人性中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在文学中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之中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的流变 人性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5
  • 简介:佛教对儒家最主要的影响是在于它促使儒家对发展和建立形上理论的深入探讨,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在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下

  • 标签: 中国文化 中的儒释道 文化中的
  • 简介:随着全球化与互联网的交织渗透与深度融合,国产电影市场呈现欣欣向荣、活力迸发的“青春”姿态,一大批新式魔幻大片应运而生。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华语魔幻电影,亟需承载民族优秀文化、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坚守本土文化立场、熔铸现代伦理价值、传播主流价值观,以跨文化姿态和工业化逻辑传达“中国经验”,彰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 标签: 超验幻象 中国经验 文化价值
  • 简介:6月28~29日在辽宁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和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文化与境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日报社、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境界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境界”、“主体性研究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境界研究在文化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中国化哲学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论坛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 《哲学研究》
  • 简介:中国古典诗词中,"淡水"意象丰富而复杂.文章从名人对"淡水"人文体验出发,探讨"淡水"文化起源和传统儒道文化对"淡水"情结的深层影响,并具体分析了文人"淡水"体验的几种个别性表现.

  • 标签: 古诗词 淡水情结 文化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