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北大医疗潞安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照组行胸椎旁阻滞。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平面、术后舒芬太尼使用剂量及总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2、4、9、12、24 h于静息、咳嗽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术后患者睡眠质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阻滞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9、12、24 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9、12、24 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低于咳嗽状态下(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9 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低于咳嗽状态下(P<0.05)。咳嗽时,研究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舒芬太尼使用剂量及总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7%,3/52)低于对照组(25.00%,11/44),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对胸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舒芬太尼与羟考酮联合治疗对其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 96 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48 例与对照组 48 例,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镇痛,研究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与羟考酮联合镇痛,对比术后镇痛效果与认知功能情况。 结果 :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术后两组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效果更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术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术后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羟考酮联合镇痛,可起到较好镇痛效果, 加快 患者认知功能 恢复 。

  • 标签: 术后镇痛 认知功能 羟考酮 舒芬太尼 老年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6 90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其中,分娩镇痛组产妇3 687例,根据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分娩镇痛Ⅰ组(宫口<2 cm,648例)、Ⅱ组(宫口为2~<3 cm,1 670例)、Ⅲ组(宫口为3~<4 cm,803例)、Ⅳ组(宫口≥4 cm,566例);对照组产妇3 214例,未实施分娩镇痛。回顾性分析5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的差异。结果(1)产程:各分娩镇痛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分娩镇痛组内,Ⅰ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最长、第二产程时间最短,Ⅳ组的总产程时间最长。(2)分娩方式:分娩镇痛组的总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镇痛组内的Ⅰ、Ⅱ组的剖宫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镇痛组Ⅰ、Ⅱ、Ⅲ、Ⅳ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的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扩张≥3 cm行分娩镇痛,虽稍延长总产程时间,但并未增加剖宫产率,也不影响母儿预后,为较适宜的无痛分娩时机,同时应结合产妇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利弊选择最佳的镇痛时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肾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影响。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于本院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共 58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临床研究。依据患者术后是否接受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n= 29例)。对照组术后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 VAS评分、术后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术后 24h内镇痛药物用量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 VAS评分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 24小时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24小时内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 P< 0.05)。结论:全麻后、术前行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麻醉安全度高。

  • 标签: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肾切除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不同镇痛药物联合丙泊酚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180例,并将患者平均分为A、B、C3组。A组应用芬太尼对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B组应用盐酸纳布啡;C组应用舒芬太尼,并在手术进行中按情况适量追加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患者手术中肢体活动,呼吸抑制状态等各种生命特征变化情况,手术后记录其苏醒时间,并检测其是否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无痛胃肠镜诊疗中的呼吸抑制状态发生率高,C组较低,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丙泊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镇痛效果以及苏醒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纳布啡联合丙泊酚静脉快通道麻醉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时对患者身体状况影响较小,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镇痛药物 静脉快通道 无痛胃肠镜诊疗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及地佐辛加入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加用地佐辛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麻醉见效、阻滞完善时间较对照组更快(P

  • 标签:   舒芬太尼 地佐辛 臂丛神经 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4D-HyCoSy)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因不孕症拟行TVS 4D-HyCoSy的患者102例。依据检查前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造影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51例和对照组(造影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51例,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42/51)。观察组显效3例,有效46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42例,无效9例,无一例显效。观察组超前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Z=-2.707,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9% vs 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P=0.004)。结论TVS 4D-HyCoSy前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的效果优于阿托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镇痛药 酮咯酸氨丁三醇 阿托品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的研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56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镇痛管理,试验组采用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镇痛镇静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匹兹堡量表评分(PSQI)、谵妄发生率、一次性成功拔管率及疾病转归。结果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7.14%比42.86%)(P<0.05);试验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92.86%比60.71%)、转科率(89.29%比53.5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性拔管成功率,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eCASH理念下作业指导书 ICU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行 扁桃体切除术患儿 8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40例 。对照组手术结束时 给予罗哌卡因棉球 浸润切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结束前 10min 加用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 2h 、 8h 、 12h ,观察组静息 VAS评分和运动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比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可减轻 小儿扁桃体术后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 标签: [ ] 氟比洛芬酯 罗哌卡因 小儿扁桃体术后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我院ICU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收治重症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护理,观察组24例,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给予ICU重症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干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能进一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脑损伤 重症监护室(ICU) 镇静镇痛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椎旁阻滞组(n=30)。椎旁阻滞组在手术结束前在胸腔镜直视下将20 ml、0.375%罗哌卡因注射在胸4~5肋间、椎体旁1 cm处;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主动咳嗽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分别为(8.2±2.3)mg和(0.2±0.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87.8±15.3)mg和(1.8±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1、34.37,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0%、6.7%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5.45、4.29,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主动咳嗽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5±0.4)h、(20.9±3.1)h和(4.6±1.0)d,均低于对照组的(8.5±0.7)h、(28.6±4.8)h和(6.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7、7.39、4.19,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可以有效减轻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胸腔镜 肺切除术 镇痛 胸椎旁阻滞
  •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效的疼痛治疗受到巨大个体差异的阻碍。遗传因素研究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变异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文章综述了阿片类镇痛药物需求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对阿片类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不同因素,可能作为预测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候选基因,以及基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预测公式在个体化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等。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化疼痛治疗有望得到更大的进步。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遗传多态性 阿片类药物 疼痛 个体化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容量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入院后立即在病房内实施超声引导下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其中采用高容量(浓度0.33%,45 ml)罗哌卡因施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者35例(高容量组),采用常规容量(浓度0.50%,30 ml)者35例(常规容量组)。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T1)及4 h(T2)、8 h(T3)、12 h(T4)的静息疼痛评分及被动活动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自控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及用药剂量。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疼痛评分及被动活动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70、19.780,P<0.05),高容量组患者T1、T2、T3时点的静息疼痛评分及被动活动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容量组(P<0.05)。高容量组患者舒芬太尼累计剂量、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常规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5、-12.954、-9.913,P<0.05)。结论高容量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在术前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镇痛作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老年人 罗哌卡因 髂筋膜阻滞 髋部骨折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应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复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7月期间就诊的 6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均分成 3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对照组采用异丙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中使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更好,清醒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地佐辛 异丙酚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于≥70岁患者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为男性,年龄≥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手术结束后于患侧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记录试验组术中、术后有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记录2组患者术后4、6、8、12、24 h时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麻醉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记录2组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的使用例数。结果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无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及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4 h:(3.8±1.2)分vs (1.6±0.5)分;6 h:(4.2±1.5)分vs (1.8±0.8)分;8 h:(4.8±1.5)分vs (2.0±0.7)分;12 h:(5.2±1.4)分vs (2.2±0.6)分;24 h:(3.2±١.١)分vs (1.6±0.6)分]和咳嗽时[4 h:(3.9±1.3)分vs (1.8±0.8)分;6 h:(4.6±1.5)分vs (2.0±0.8)分;8 h:(5.5±1.6)分vs (2.2±0.9)分;12 h:(5.8±1.8)分vs (2.4±0.8)分;24 h:(4.6±1.4)分vs (1.8±0.7)分]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大于试验组(P<0.01);2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麻醉费用高于[(780.06±63.10)元vs (566.69±93.23)元]、下床活动时间早于[(5.26±1.43)天vs (8.62±1.62)天]、非甾体类药物使用例数少于(2 vs 28)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因其镇痛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相关并发症少,对于≥70岁患者的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高龄患者 疝修补术 术后镇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作用的疗效评价。 方法: 设置研究时间区间为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 70 例,根据患者实施手术期间采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归入研究组( N=35 )和对照组( N=35 )。其中采用舒芬太尼镇痛的对象分置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对象分置研究组。对比分析药物发挥的临床效用。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术后 12h 、 24h 时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小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患者60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双侧ESPB阻滞,对照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临床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12、24、48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恶心呕吐、补救镇痛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ESPB可有效减轻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加快症状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有助于术后病情恢复。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医证型因素对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00例,年龄2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根据中医证型分为4组:肾虚血瘀型(A组,n=65)、湿热瘀阻型(B组,n=53)、气滞血瘀型(C组,n=43)和痰湿瘀结型(D组,n=39)。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4时,滴定式静脉注射羟考酮至NRS评分<4分(负荷量),行PCIA,镇痛泵用药:羟考酮100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记录羟考酮负荷量及术后第1和2天用量。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羟考酮负荷量及术后第1和2天用量增加(P<0.05);B组与D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中医证型因素可影响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效果,湿热瘀阻型和痰湿瘀结型子宫肌瘤患者羟考酮术后镇痛的效力较弱。

  • 标签: 羟可酮 镇痛,病人控制 子宫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医学,中国传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BT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Tc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吗啡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5例。C组给予盐酸吗啡片口服控制BTcP, M组给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控制BTcP, D组给予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控制BTcP。记录治疗前(T0)、治疗后第10天(T1)、治疗后第20天(T2)时每天口服吗啡等效剂量(oral morphine equivalent, OME)、BTcP发作次数、基础及BTcP发作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BTcP缓解时间,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 EORTC QLQ-C30)及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抑郁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C组T1、T2时及M组T2时OME增加(P<0.05);与T1比较,C组与M组T2时OME增加(P<0.05);与C组比较,M组T2时及D组T1、T2时OME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T2时OME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BTcP发作时NRS评分,D组BTcP发作时NRS评分及BTcP缓解时间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爆发痛NRS评分及BTcP缓解时间降低(P< 0.05)。3组患者T2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T0(P<0.05),T2时3组患者疲劳、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减退、腹泻,M组与D组便秘评分低于T0(P<0.05),M组与D组T2时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C组(P< 0.05),M组与D组T2时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D组T2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M组(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T2时SDS评分及C组、M组T1时SDS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T2时及D组T1、T2时SDS评分降低(P <0.05);与M组比较,D组T1、T2时SDS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与D组恶心呕吐、小便困难、便秘的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能更快速地缓解BTcP,降低基础镇痛药物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皮下注射自控镇痛 右美托咪定 吗啡 癌性爆发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讨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 阻滞对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 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挑选本院 99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 组:筋膜术后镇痛后在 超声引导下接连 髂筋膜 ( A组)。外周静脉镇痛组( B组)术后均行外周静脉镇痛。 然后记载手 术后 6h 、 12h 、 48h 和 72小时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 ( VAS ) 和认知功能性 障碍(POCD)的 发生率,纪实手 术后的影响 ,局部 麻醉中毒,吐逆 等副作用。结果:术后 6 、 12、 48小时 VAS评分及 A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性的发生率显著 低于 B组,术后呕吐副作用的发生率也显着低于 B组( P <0.05)。超声引导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持久性肌筋膜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

  • 标签: 髂筋膜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