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在预防胃肠癌化疗过程中血液以及肝肾毒副作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的60例胃肠癌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应用氧化苦参碱600mg/d,d1-12,不加用氧化苦参碱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对两组之间的毒副作用的差异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的28例历经148次化疗,骨髓造血、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29例历经158次化疗,骨髓造血和肝肾功能有明显变化。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有效地预防胃肠癌术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胃肠道癌 化疗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放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多希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得出结论多希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毒副反应轻微、可耐受,疗效显著、可靠,是很有价值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 标签: 中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多希他赛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病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妇科收治的3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病例。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晚期卵巢癌病例手术难度降低,大部分病例可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切除率,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无法手术的晚期病例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晚期卵巢癌 减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效果、2年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0%(P<0.05),2年生存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TAC辅助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TAC化疗方案 TC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 2015 年 2月至 2017 年 9 月我院 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5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 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进行常规化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5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在不影响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的情况下,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保乳术 乳腺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 2016年 7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54例作为实验样本,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27例,以胃癌根治术治疗为主)和研究组( 27例以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为主),对两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胃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优化鼻咽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Ⅲ-Ⅳ期鼻咽癌行辅助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引进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骨髓抑制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5.64天)、住院费用(5521.55±105.34元)均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7.35天)、住院费用(6482.75±98.67元)明显降低;化疗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骨髓移植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咽癌辅助化疗阶段实施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也为其它病种肿瘤的治疗模式提供了借鉴,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 标签: 个案管理模式 鼻咽癌辅助化疗 优化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 标签: 宫颈新生物 化疗疗法 辅助 治疗结果 鳞状细胞 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乳腺癌患者24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将其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完全缓解率为12.5%;部分缓解14例,部分缓解率为58.3%;稳定5例,稳定率为20.8%;进展2例,治疗无效率为8.3%。结论将新辅助化疗方法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加之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保乳手术比例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护理措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一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化疗(NP或TP方案)+参一胶囊;对照组19例,化疗(NP或TP方案)+安慰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TTP、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45.45%、6月、13月和68.18%,明显高于对照组15.79%、3.4月、9月和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较对照组轻,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一胶囊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 标签: 参一胶囊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一类缺乏ER、PR和HER-2蛋白表达的特殊亚型肿瘤,其占据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5%~20%[1]。此类肿瘤的侵袭性强,且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TNBC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效果欠佳[2-4]。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顺铂加5-氟尿嘧啶(PE)方案进行全身性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论顺铂加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临床总有效率86.3%,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易处理,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选取岳池县人民医院3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通过穿刺取患者组织后进行病理诊断,后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予以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病理标本化疗前后的ER、PR、HER-2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发现与化疗前(ER阳性率88.57%,PR阳性率82.85%)相比,化疗后患者ER、PR阳性率(62.85%、57.14%)较低,化疗前后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来说,新辅助化疗措施的实施会直接影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体体现在患者的ER和PR阳性率发生降低变化。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选取岳池县人民医院3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通过穿刺取患者组织后进行病理诊断,后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予以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病理标本化疗前后的ER、PR、HER-2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发现与化疗前(ER阳性率88.57%,PR阳性率82.85%)相比,化疗后患者ER、PR阳性率(62.85%、57.14%)较低,化疗前后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来说,新辅助化疗措施的实施会直接影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体体现在患者的ER和PR阳性率发生降低变化。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9-2023之间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保乳手术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参与患者入院时间范围: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未接受化疗直接实施手术(对照组),另外一组直肠癌患者则采取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并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新辅助患者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效,且远期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推荐。

  • 标签: 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肺癌治疗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效果分析。方法:本次肺癌治疗研究时间终始为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选择患者为肺癌患者76例,以随机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组(仅应用新辅助化疗)各38例,将两组肺癌患者治疗综合效应、血清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新辅助组肺癌患者CD4⁺、CD4⁺/CD8⁺、IgA 、IgG、IgM治疗后数值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CD8⁺明显大于联合治疗组,两组肺癌患者在免疫指标数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肺癌患者综合指标中心辅助组综合指标较好27人,占比为71.05%;联合治疗组综合指标较好,人数35人,占比92.11%,两组肺癌患者综合指标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相比较于单一应用新辅助化疗,康莱特注射液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肺癌患者免疫能力,在综合指标方面也较好,因此临床肺癌治疗应用较好。

  • 标签: 肺癌患者 血清免疫指标 新辅助化疗 肺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