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严重影响胃肠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种子-土壤"学说被认为是解释腹膜转移的主要理论。由于腹膜转移结节初发时体积小,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因此,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已由临床病理因素逐渐向细胞学、乃至分子层面纵深发展,而包括影像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整合评估,也进一步丰富了腹膜转移的精准诊断。腹膜转移可导致癌性腹水、肠梗阻及恶液质等相关并发症,是胃肠治疗的难点。以系统化疗为基础、手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是胃肠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富集潜在获益的腹膜转移患者,如何判定转化手术的时机,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特别是转化手术后的患者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等,仍需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和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切实延长胃肠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持续努力的目标。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化疗 评估 预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胃类13例,直肠类16例,阑尾类7例,结肠类12例,回肠类1例.术前误诊71.4%,其中胃类、阑尾类和回肠类全部误诊,直肠类25.0%、结肠类83.3%误诊.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6.9%;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70.3%、62.3%和58.4%.结论胃肠术前误诊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有无肌层侵犯或淋巴结转移.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诊断 手术 预后 临床分析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胃肠患者22例,收集所有22例胃肠肿瘤患者的类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所有胃肠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胃肠肿瘤的认识,在治疗诊断之前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体内出现的可疑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生理疼痛。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临床病理
  • 简介:肝转移是胃肠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胃肠初诊时约有10%~25%的患者已存在同时性肝转移,有20%~25%的患者此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未经治疗的胃肠肝转移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40%左右[1].因此,应对胃肠肝转移的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以提高胃肠的总体治疗水平.

  • 标签: 治疗水平 胃肠道癌 肝转移瘤 患者 初诊 左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肉瘤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免疫组化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地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腹膜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解决该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胃肠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基本掌握分子病理学机制,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每一例患者诊治的临床决策过程中,做到"防""治"并举,积极预防、主动治疗。与临床治疗决策密切相关的胃肠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有4点:(1)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灶定植于腹膜,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损害;(2)定植的癌细胞进一步侵袭腹膜特定结构乳斑,启动加速侵袭性生长过程;(3)腹膜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重腹膜的结构性破坏;(4)癌细胞与乳斑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腹膜转移生长的容受性免疫微环境。这4条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构成腹膜转移发展的恶性循环。临床医生只要准确把握这4点,就有可能掌握临床诊治决策先机,将应对性被动治疗变为预防性主动治疗,改善胃肠腹膜转移临床诊治现状。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膜转移 病理机制 乳斑 间皮细胞 容受性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食管手术对胃功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包括胃排空功能、胃酸分泌、胃肠蠕动以及肠道吸收功能和菌群。接着,介绍了药物治疗、膳食调整、运动康复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对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最后,提出了临床评估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用于评估术后胃肠功能的方法,旨在为食管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 胃肠道功能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肠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甄选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胃癌前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研究对象皆接受胃镜及NBI技术诊断,对比胃镜及NBI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胃黏膜表层形态、病灶轮廓、腺管图像质量以及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皆高于胃镜诊断,P<0.05。根据病理诊断,胃癌前病变病患40例,非胃癌前病变病患20例。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胃癌前病变36例,非胃癌前病变24例,胃镜诊断胃癌前病变32例,非胃癌前病变28例,胃镜联合NBI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皆高于胃镜诊断。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皆有临床价值,但是胃镜联合NBI技术诊断的诊断效果更优。

  • 标签: 胃癌 早期诊断 病理结果
  • 简介:生态学是19世纪由德国的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他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定义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为人们所熟悉,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微生态学是生态学向微观层次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肠道菌群 动力学 生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 胃肠道微生态 胃肠疾病
  • 简介:100多年来,尽管胃肠手术的吻合方法有很大改进,但吻合效果仍不十分理想.现综合介绍胃肠吻合的发展历程,以探讨其发展趋势.

  • 标签: 胃肠道吻合 胃肠道手术 吻合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工作中,胃肠疾病引起的贫血十分常见。因为各种与造血有关物质(造血因子)的摄取、生成、转化和吸收,都有赖于胃肠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贫血症状往往提示着胃肠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胃肠道疾病 贫血 造血因子 临床工作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来说明胃肠肿瘤的易患因素,并对营养与胃肠肿瘤关系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的意义,提出了胃肠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期营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营养 胃肠道肿瘤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突发左上腹部疼痛4h入院。患者4h前,工作时突发左上腹部疼痛,为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心慌胸闷、尿频尿急等表现,考虑泌尿系结石可能,给予解痉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急诊收入院治疗。既往史:否认既往类似发作病史,无经常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史,无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结核病病史。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广泛转移 胃肠道 上腹部疼痛 双侧 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