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相关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应用 神经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结果大多文献认为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提倡临床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 标签: 甲钴胺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组织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astgrowthfactor,bFGF)是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它广泛存在于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中,对这些细胞有促增殖分化功能,并参与了胚胎发育、血管生成、损伤修复、神经再生、肿瘤生长等多项生理及病理过程.80年代初期发现bFGF与肝素有特异性亲和力,据此特性引入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提纯bFGF,使提纯效果大为提高,可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bFGF.自从bFGF被提纯以后,有关bFCF的研究发展很快,最近几年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能大批量生产重组人bFGF,故有关bFCF的研究已开始向临床应用发展.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肝素 成纤维生长因子 外胚层 中胚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017年间收治脑梗塞患者400例,编序后随机将患者各组20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和联合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种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脑梗塞病情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血塞通两者联合治疗能够对病情有明显改善,同时对相关体征指标有积极调整作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长远期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血塞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针灸治疗晚期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单独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鼠神经因子,两组比较,使用10g尼龙丝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针灸治疗晚期DPN安全有疗,且效果显著。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针灸 晚期DPN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幼儿中枢协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及物理疗法,辅以运动疗法、水疗、婴儿高压氧、脑反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3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t=3.9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2%,与对照组6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5)。且未发生任何药物相关副作用。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婴儿中枢协调障碍。

  • 标签: 中枢协调障碍 幼儿 鼠神经生长因子 发育商
  • 简介:各种因素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患者数目庞大,尤其随着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升高,老年性痴呆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htFactor,NGF)对神经损伤及许多退行性神经系统的疾病有明显疗效.[1]我们以人胎盘为原料,建立了人神经生长因子(HuNGF)纯化制备工艺.[2]药效学试验证明本药对神经损伤有治疗作用.[3]已完成临床前试验并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 标签: 人神经生长因子 注射液 安全
  • 简介: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作用的蛋白多肽。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它们共同作用于软骨细胞。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属于纤维软骨,它介导了髁突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改建。髁突软骨细胞同样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主要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髁突软骨细胞 颞下颌关节 转化生长因子-Β 促进细胞生长 适应性改建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包括其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等信号通路,在软骨分化、增殖、成熟等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功能。基因组相关研究显示,TGF-β家族成员与骨关节炎中软骨的退变紧密相关。本研究拟从TGF-β信号调节软骨的发生、生长板的发育、关节的形成以及关节软骨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识TGF-β信号在软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更好地维持软骨健康,为骨关节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软骨 软骨内成骨 骨骼发育
  • 简介: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从胎肝中提取,且内含肝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刺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动物实验表明:它能明显提高Hb值、空腹血糖值、安静时ICD活性、安静和应激后的氧耗率和抗疲劳能力;能降低安静时CK活性,提高其应激后CK活性。耐缺氧能力提高不明显。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动物 机能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进行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两组都进行4周的治疗,30天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肢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促使患者患肢肌力较快恢复。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2(KGF-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超家族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KGF-2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参与并调控脊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本文就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治疗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功能 潜在应用
  • 简介:伴随着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膝关节不仅负责了越来越多的运动功能,更承受着越来越复杂的力学刺激,如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膝关节承载了人体80%以上的重量.同时负责跑、跳及扭转等运动协调工作。在关节运动中,膝关节软骨既可以减少相邻两骨关节头的摩擦,还能缓;中运动时产生的震动,是非常重要的骨关节系统软组织。软骨组织从上而下分为浅表层、中间过渡层、

  • 标签: 组织工程 生长因子 应用 材料 涂层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组织工程气管是气管替代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和气管支架来实现气管组织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其中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气管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可促进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细胞增殖、血管和上皮结构重建。本文对常见的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气管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生长因子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活性肽,Cohen首次以小鼠颌下腺分离出表皮生长因子(hEGF),随后他从人的体液中分离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表皮生长因子能与靶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具有刺激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局部应用可促进创面组织愈合,表皮生长因子是已达到可用临床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EGF) 临床研究 萎缩性鼻炎 人表皮生长因子 治疗 COHEN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黏液表皮样癌(MEC)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病理科保存的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正常涎腺组织40例、MEC68例(40例高分化、28例中低分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低分化ME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MEC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和MVD与MEC的临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黏液表皮样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构象与唑来膦酸的关系,揭示唑来膦酸抑制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对唑来膦酸和VEGF结构进行预处理,模拟分子对接,精确筛选两者最佳的结合构象。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体内、外血管生成、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唑来膦酸(A组为0 μmol/L,B、C、D组分别为25、50和100 μmol/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增殖、血管形成及成血管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靶蛋白VEGF构象上存在唑来膦酸结合位点,亲和能为-5.2 kcal/mol,由氨基酸Cys26,51,57等构成的疏水区域和A链(ASP34,SER50)、B链(CYS61、68,LEU66,GLY59)等构成的氢键结合区域组成。CCK-8结果显示,3~6 d各个时间点B、C、D组的A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体外血管实验显示,B、C、D组出芽数[分别为(208±28)、(151±21)和(62±9)个]均显著低于A组[(276±30)个](P<0.05);体内血管实验显示,A组Matrigel凝胶/血浆荧光比值(0.003 1±0.000 3)显著高于B组(0.002 1±0.000 2)、C组(0.001 6±0.000 2)和D组(0.000 6±0.000 1)(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B、C、D组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0.72±0.11)、(0.41±0.07)和(0.24±0.04)]均显著低于A组(1.01±0.02)(P<0.05);B、C、D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0.68±0.09)、(0.55±0.06)和(0.43±0.08)]均显著低于A组(0.96±0.04)(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抑制HUVEC细胞增殖、体内、外血管形成及VEGF/HIF-1α的表达。VEGF构象上存在与唑来膦酸结合位点,位于氨基酸的疏水区域和氢键结合区域,设计针对此位点的拮抗剂有潜在缓解唑来膦酸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 标签: 骨坏死 唑来膦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microvesselendothelialcells,PMVECs)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培养胎大鼠PMVECs,鉴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LPS作用后PMVECs表达VEGF水平的变化。将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LPS组(加LPS)、VEGF组(加LPS和VEGF)和VEGF抗体组(加LPS和VEGF抗体)。MTT比色法测各组不同时间细胞存活率。ELISA法测各组不同时间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LT)的浓度,分别测其与细胞存活率的比值。结果获得的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阳性。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PS浓度为0.1至1ug/ml时PMVECs表达的VEGF浓度最高;而不同浓度LPS诱导PMVECs表达的VEGF均在6至12小时达峰值。所有时间点VEGF组细胞存活率都高于VEGF抗体组,但只在24小时以后才有显著性差异。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与细胞存活率比在LPS组、VEGF组和VEGF抗体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栓调节蛋白浓度与细胞存活率比亦呈相似的变化。结论LPS作用后,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快速达峰然后缓慢下降,其峰值与LPS之间呈现出时间相关性和浓度相关性。VEGF能促进PMVECs增殖,但对血栓调节蛋白和E-选择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选择素 血栓调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