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水凝胶(PLGA-PEG-PLGA)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方法配制20%wt(wt)的PLGA-PEG-PLGA水凝胶溶液装载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其体外的药物释放曲线。Wistar大鼠[雄性,上海斯莱克公司,5周龄,体重(200±20) g]左下肢股总、股浅动脉及隐动脉结扎并离断切除其动脉分支。建模成功的20只Wistar大鼠通过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Gel/VEGF组、Gel组、VEGF组、生理盐水的Control组,每组5只。术后第1天在缺血下肢腓肠肌分别肌注200 μl的Gel/VEGF、Gel、VEGF、生理盐水。用Moor LT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记录各分组0、1、3、7、10、14 d的大鼠双下肢血流灌注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Wistar大鼠并取双侧下肢腓肠肌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载有VEGF的PLGA-PEG-PLGA水凝胶在体外释放VEGF达9 d左右。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Gel/VEGF、Gel、VEGF、Control组在14 d后的血流灌注比为(87.61±4.30)%、(64.70±2.10)%、(66.92±2.70)%、(60.41±3.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72,P<0.01)。结论PLGA-PEG-PLGA作为缓释材料装载VEGF对大鼠缺血下肢血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下肢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血管新生 药物缓释
  • 简介: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对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增殖期血管瘤婴幼儿23例,分别于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时采集瘤内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瘤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后3d和7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能明显降低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但具有时效性,仅依此来评估婴幼儿血管生长增殖速度及平阳霉素的治疗效果有待商榷。

  • 标签: 血管瘤 平阳霉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个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的聚集状态。方法将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质粒转染组[转染VEGFR2-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质粒]。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组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单分子成像技术记录细胞膜上表达的单个VEGFR2-GFP分子的荧光强度分布和漂白步数,判断受体的寡聚或多聚状态。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12 h后,质粒转染组细胞可见GFP绿色荧光。qPCR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中VEGFR2、GFP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40、12.330,P<0.001、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细胞VEGFR2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1 )。单分子成像结果显示,无配体刺激时RF/6A细胞膜表面上VEGFR2- GFP的荧光强度分布为双峰,其中单体、二聚体比例分别为86.0%、14.0%;通过计数GFP荧光漂白步数,静息状态下受体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比例分别为81.4%、12.9%、5.5%、0.3%。结论无配体状态下,VEGFR2在RF/6A细胞膜表面以单体和包括二聚体在内的多聚体形式共存,以单体为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视网膜血管 内皮细胞 单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与受激素影响的血管内膜层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生理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发生变化的关系。方法选中国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15只,为模型组,静脉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B组:15只,单纯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C组:10只,为健康对照组。取支配股骨头血运的主要血管(旋股内侧动脉、股静脉)及股骨头,制成标本。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观察检测。结果A组动、静脉内膜层中PDGF-A+B/PDGF-α+β表达分别为0.4341±0.0397、0.3505±0.0407,A组动、静脉内膜层中VEGFmRNA表达分别为0.2550±0.0297、0.2061±0.0371。A组动、静血管内膜层中PDGF生理活性及VEGFmRNA表达与股骨头发生坏死的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中r=-0.808,P〈0.01;r=-0.312,P〈0.01。静脉中r=-0.842,P〈0.01;r=-0.825,P〈0.01);B、C组则不存在上述统计学结果。结论激素可导致PDGF生理活性相对下降以及VEGFmRNA转录下调,进而影响PDGF与VEGF对血管生成的正常调节,是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学基础。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生长物质 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机取号的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房水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符合统计学原理(t=10.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恢复,且研究组患者效果更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疗效显著,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可降低患者房水VEGF水平、眼压,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发性口腔溃疡187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溃疡处涂抹rhEGF凝胶;B组:溃疡处bFGF喷雾;C组: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D组:2%碘甘油溃疡局部涂抹.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四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有效率为93.9%、A组为82.2%、B组为80.4%、D组为44.6%.C组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3,HER3)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235例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手术标本中HER3的表达情况,分析HER3在不同分子亚型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其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HER3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00/135),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5.0%(85/100),2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HER3阴性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HER3阳性表达组。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77;0.5)个月vs(21.3±177;0.7)个月,P=0.080],但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177;0.4)个月vs(23.4±177;0.8)个月,P=0.036]。结论HER3与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针对HER3的靶向治疗有望改善HER2和HER3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在HER2过表达型且HER3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曲妥珠单抗治疗更能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HER3 HER2 曲妥珠单抗 HER3 HER2
  • 简介:目的检测人初乳、集中饲养的新西兰进口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比较人初乳和牛初乳、牛初乳和牛常乳以及牛乳和同期采集的血液中IGF-1、NGF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人初乳、牛初乳、牛常乳和血中IGF-1、NGF的含量,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测定的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是26.91μ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IGF-1的含量分别是38.40、20.14和37.35μg/L。人初乳中NGF的含量是300.47ng/L,荷斯坦乳牛的初乳、常乳和血清中NGF的含量分别是69.82、110.37和9.63ng/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牛初乳和人初乳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牛初乳中IGF-1的含量高于牛常乳(P〈0.05),牛乳中IGF-1的含量与同期血液中IGF-1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人初乳中NGF的含量高于牛初乳(P〈0.05),牛初乳和牛常乳中NGF的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同期牛血中NGF的含量低于牛乳中NGF的含量(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牛初乳与人初乳IGF-1含量无明显差别,人初乳中NGF含量更加丰富。

  • 标签: 人初乳 牛初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放射免疫分析法
  • 作者: 李娜 卢先锋 王单峰 张芳 袁彩霞 刘建荣 秦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生殖遗传科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殖工程委级重点实验室 046099,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太原 030001,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精索静脉曲张(VC)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山西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大鼠组(N组)、VC模型组(V组)、VC+HIF-1α慢病毒组(H组)和VC+荧光素酶(Luc)慢病毒组(L组),每组6只,构建慢病毒载体沉默VC大鼠睾丸HIF-1α基因,观察各组大鼠生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测定大鼠睾丸组织VEGF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睾丸细胞凋亡,比较VEGF和Caspase-3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V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细胞,分布紊乱,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增多,H组生精上皮损伤程度有所改善,生精上皮排列有序,生精细胞凋亡减少;V组大鼠睾丸VEGF表达显著高于N组(0.981±0.196比0.471±0.068,t=-4.922,P<0.01),H组显著低于V组(0.546±0.090比0.981±0.196,t=4.033,P<0.01),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6±0.090比0.471±0.068,t=0.924,P>0.05)。V组大鼠睾丸组织切割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0.823±0.162比0.451±0.090,t=-4.492,P<0.01),H组显著低于V组(0.408±0.118比0.823±0.162,t=4.629,P<0.0,1),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8±0.118比0.823±0.162,t=-0.267,P>0.05)。结论VEGF在HIF-1α介导VC大鼠睾丸细胞凋亡中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凋亡
  • 简介:摘要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缺氧诱导因子Iα(HIF-l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予以替米沙坦治疗,经治疗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h尿微量自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厨醇明显升高,肾小球HIF-lα和VEGF表达降低(均P<0.01)。提示替米沙坦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l/VEGF缺氧反应通路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缺氧诱导因子l&alph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替米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胞重组生长因子对肛周伤口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际临床研究与文献查阅等方式进行探索。结果:细胞重组生长因子对肛周伤口促进恢复的作用有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新血管生成,加速伤口上皮化和组织修复,改善伤口炎症反应和抗感染能力。结论:细胞重组生长因子对肛周伤口促进恢复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胞重组生长因子 肛周伤口 恢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生长因子(MGF)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诱导剂2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RAW264.7前体破骨细胞系进行诱导培养,培养7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进行鉴定。取培养的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45 ng/ml的MGF对破骨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活性的影响,即AKT、磷酸化(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RT-PCR法从分子水平测定破骨细胞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用20 μmol/L PI3K/AKT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联合45 ng/ml MGF作用于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结果M-CSF和RANKL对RAW264.7细胞培养7 d后,能够得到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F 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持续增高,分别由0 h的(2.18±0.34)pg/ml和(0.83±0.10)pg/ml增加至12 h的(3.86±0.36)pg/ml和(1.56±0.19)pg/ml(P<0.05),TRAP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显著降低,由0 h的(5.66±0.47)pg/ml降至12 h的(3.76±0.38)pg/ml(P<0.05)。RT-PCR法测定破骨细胞TRAP表达结果显示,MGF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由0 h的1.02±0.06降至12 h的0.53±0.1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联合MGF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由0 h的(3.28±0.18)pg/ml和(3.29±0.22)pg/ml降至12 h的(2.06±0.34)pg/ml和(2.04±0.20)pg/ml(P<0.05),而TRAP的表达水平随MGF作用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F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LY294002抑制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验证MGF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机制。这一发现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破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力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浓缩生长因子是新一代血小板来源的血液制品,其制备方式更天然,富含生长因子和纤维蛋白,对组织再生、愈合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概述浓缩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对骨再生和软骨移植、外周神经恢复、慢性创面治疗、自体脂肪移植,以及改善皮肤光老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浓缩生长因子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市场,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和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将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小板 浓缩生长因子 血液制品 整形美容外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高度协调又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而实现生长因子有效递送和功能持续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生物材料对生长因子的有效递送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该文介绍了相关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加速创面愈合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上创面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皮肤 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ial,TGF-β1)对正常成年的羊椎间盘组织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TGF-β1注射进羊的椎间盘内,生理盐水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ingfactor,bFGF)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术前及术后2.4.6个月检查腰椎X线及MRI,观察影像学变化;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羊L5/L6椎间盘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即出现明显退变。结论外源性TGF-β1可以导致正常椎间盘的退变。

  • 标签: 椎间盘 转化生长因子Β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膜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研制表皮生长因子膜,选取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大鼠背部脊柱正中为中心旁开1cm处,两侧各预备一条长约5cm的纵切口,深达肌层,缝合。治疗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表皮生长因子膜外敷,对照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聚乙烯醇空白膜外敷后包扎,每日更换,并于术后3d,5d,7d,9d,14d,21d每组处死3只SD大鼠留取标本,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观察透明质酸(HA)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d、5d、7d和9d后治疗组表皮层、真皮层与对照组相比愈合速度较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排列规则,HA阳性面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8959,t=6.0212,t=6.8839,t=7.3367;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膜可促进皮肤切口愈合,且抑制瘢痕形成。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瘢痕 胶原 创伤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dericative,rhEGF)对成人女性面部皮肤擦挫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应用rhEGF治疗面部皮肤擦挫伤的病例42例为观察组,未应用的病例34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创面恢复时间及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00±1.53天,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3.15±1.97天,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后创面颜色较对照组浅,皮肤较光滑。结论rhEGFT对于促进成人女性面部皮肤擦挫伤的创面愈合、加快组织修复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修复
  • 简介:近年来,跟腱断裂的治疗呈多样化发展。有研究主张保守治疗,也有提倡手术缝合及跟腱移植等,跟腱断裂的治疗仍是目前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对当前生长因子在跟腱断裂治疗中的进展做一综合性回顾,其中包括跟腱的生理解剖、影响跟腱断裂的因素、各种生长因子的治疗进展等方面。

  • 标签: 生长因子 跟腱断裂 生理解剖
  • 简介:摘要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效果。方法将7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0%,而对照组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利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 标签: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鼻咽癌 放射性黏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