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干预对胸外科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士职业暴露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3月,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胸外科从事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99例,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护士开展预防干预,对照组护士开展常规干预。分析两组护士的受照剂量、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受照剂量明显较少,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胸外科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干预 护士 职业暴露 粒子植入术 胸外科肿瘤 预防性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灶直径在3~5 cm的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RFA)后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00例临床或病理诊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9例、女11例,年龄18~80(57±11)岁,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期及部分C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RFA治疗,对照组(RFA,n=67)根据影像学检查予随访观察;联合组(RFA+125I,n=33)序贯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两组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6~55)个月。联合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23.0±4.7)比(12.0±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42.0±7.9)比(38.0±2.8)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RFA后有残留存活病灶联合粒子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8和9个月(P=0.025),而消融后病灶坏死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两组中位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直径在3~5 cm的HCC RFA后联合粒子植入可延长PFS。

  • 标签: 肝癌 射频消融术 125I 近距离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导航辅助CT引导放射粒子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探讨该技术治疗的精确。方法回顾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联合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其中宫颈癌7例,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1例。患者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55岁。术前处方剂量100~150 Gy。比较术前、术后粒子数、针数、剂量学参数差别。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 D100)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指数(HI)。结果中位病灶体积为29.20 cm3,中位粒子数43颗,中位D90 150 Gy。术后剂量评估的的V150较术前计划低(64.1% vs. 67.1%,t=2.937,P=0.011);术后HI较术前增大(32.01% vs. 26.68%,t=-2.950,P=0.011);其余指标术前及术后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达到术前计划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治疗精确和一致

  • 标签: 导航系统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盆腔复发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HNSCC)的可行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初治疗的无法手术的HNSCC患者进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同期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和5-氟尿嘧啶(750mg/m^2,第2~5天)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结果通过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标准,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3%。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2.2%,2例(8.7%)死于肿瘤复发,2例(8.7%)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局部出血及放射黏膜炎等,治疗过程未发生急性并发症与严重的放射损伤。结论125^I放射粒子植入联合TPF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HNS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近距离放疗 同期放化疗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计划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Ⅳ期胰腺癌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放射粒子植入为首要治疗手段的37例Ⅳ期胰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37例术后生存期(7.49±4.08)个月,范围为3~17个月;术前30例出现上腹和(或)背部疼痛,术后27例疼痛不同程度缓解;20例术前发现腹水,18例术后腹水减少或消失。结论125I放射粒子治疗可有效提高Ⅳ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胰腺癌 生存期 TNM分期
  • 简介:摘要食管癌患者确诊时80%已属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可导致患者进食困难和(或)呛咳甚至脓胸,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由于已无手术指征,故使得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而放射粒子支架是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食管支架的基础上称在一定的放射粒子,这些粒子的定向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肿瘤局部照射持续时间长、放射剂量低、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对肿瘤杀伤力强、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特点。我科自2007年10月—2012年9月采用反放射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共20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反射性粒子支架 食管癌 狭窄 操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125I粒子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泡型包虫以及裸鼠皮下泡型包虫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体质量20~24 g,10周龄,皮下种植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分组干预。将接种成功的16只裸鼠分为实验组(n=8)、穿刺组(n=4)和模型组(n=4)。模型组无任何干预,穿刺组仅粒子穿刺针穿刺。实验组瘤体植入125I粒子。14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 320 g,12周龄,建立肝泡球蚴病模型。随后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4)。干预组病灶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仅开腹和关腹。两种模型动物均在干预45 d后处死。测定裸鼠瘤体大小变化。分别观察各组病灶泡型棘球蚴原头节活性和病理变化。结果干预第22、30、40天,实验组瘤体最大直径(10.7±5.2)mm、(10.9±5.0)mm、(8.5±4.3)mm,小于穿刺组(24.5±4.4)mm、(25.4±4.1)mm、(31.4±2.8)mm和模型组(22.5±7.3)mm、(25.0±5.4)mm、(26.7±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病灶中的原头节数量、活性低于穿刺组和模型组。光镜下,实验组泡型棘球蚴育囊及虫体结构明显被破坏,穿刺组和模型组泡型棘球蚴育囊的角质层和生发层结构清晰,含多个结构完整原头节。干预组与对照组SD大鼠的病理改变与裸鼠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放射125I粒子对泡球蚴原头节具有杀伤作用进而抑制泡型包虫病的进展。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125I粒子 放射治疗 动物模型
  • 简介:125Ⅰ粒子植入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新手段,通过125Ⅰ粒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具有靶向治疗作用和损伤轻、全身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其原发病灶行姑息植入治疗,可达到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局部症状,从而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作用。

  • 标签: 粒子植入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姑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粒子植入治疗三个月复查CR1例;PR7例;NC1例;PD1例,有效率为80.0%。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CT引导 粒子植入 原发性肝癌 放射疗法 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论放射125Ⅰ粒子在密切接触者中的辐射安全及防护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放射125Ⅰ粒子植入术患者4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2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20例实施对应护理干预(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有效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对应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放射125Ⅰ粒子植入术患者,其中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科学的防辐射健康指导是防护的关键。

  • 标签: 密切接触者 放射性125Ⅰ粒子 辐射安全
  • 简介: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和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卢瑟福作为物理学家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怀疑、勇于创新、严谨与自信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期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 原子模型
  • 简介:通过前处理,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形成活性中心,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在微球表面沉积镍合金层,制成了单分散PMMA/Ni复合粒子,采用XPS、XRD、SEM、比表面分析仪、微米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制得的复合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粒子大小约10μm,呈单分散,分散度在0.025左右,包覆层呈较好的球形,结构致密,形状规则,具有一点的柔软度,合金层大约在0.5μm,主要成分为含高磷的镍磷合金。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化学液相沉积 单分散 复合微球
  • 简介: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器件的抗辐照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抗辐照指标的应用测试已显得至关重要。基于FPGA和NI工控机,设计四通道数据采集测试系统,用于监测FIFOSRAM单粒子实验中发生的单粒子翻转(SEU)和单粒子闩锁(SEL)效应。采样率可达50MHz,对器件的读写频率达10MByte/s。该系统可实现对FIFOSRAM单粒子试验过程的远程测控。在监测单粒子翻转的过程中,既监测存储器的SEU效应,又监测了读写指针的SEU效应,并经过实际的单粒子效应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可靠

  • 标签: 单粒子效应 存储器测试 NI工控机
  • 简介:为了将PIC方法应用于高密度带电粒子系统的模拟,分析研究了TA碰撞算法和Nanbu碰撞算法,详细介绍了这两种碰撞算法的实现过程。给出了计算碰撞散射角的拟合公式,可提高Nanbu碰撞算法的效率。采用这两种碰撞算法分别模拟了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的平衡过程,通过与理论解进行比较,发现Nanbu碰撞算法在时间步长较大时,仍然可以得到与理论解吻合较好的模拟结果。最后,采用粒子模拟程序和库仑碰撞算法验证了等离子体双流体方程中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的正确

  • 标签: 粒子模拟 库仑碰撞 等离子体 动摩擦因数
  • 简介:目前,国外正在研制一种可以迅速射向目标的定向高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亦称“束流武器”。它是把亚原子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并聚焦成密集的束流用以攻击目标的射束武器系统。这种武器主要由动力源、储能器、粒子加速器、聚焦器和瞄准跟踪系统组成。按其性能,可分为带电粒子束武器和中性粒子束武器两大类,带电粒子束武器仅在大气层

  • 标签: 粒子束武器 粒子加速器 武器系统 储能器 聚焦器 亚原子
  • 简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本质上讲是一个力学问题构建粒子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归纳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题目类型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其本质是平面几何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要的是正确建立完整的物理模型,画出准确、清晰的运动轨迹。

  • 标签: 带电粒子 匀强磁场 运动类型 圆周运动问题 物理模型 粒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