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而气道并发症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吻合狭窄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着重对肺移植后气道吻合狭窄的病因和预防手段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移植 气道吻合口 狭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环状痔TST技术的吻合安全距离,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已被确诊的环状痔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TST技术吻合,按吻合位置分成距齿状线1.0~1.5 cm组30例、距齿状线1.5~2.0 cm组30例、距齿状线2.0~2.5 cm组30例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30例。采用术中主观评估法,观察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和腰痛情况;采用术后初期评估法,观察术后早期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及排便评分情况;采用术后中后期评估法,结合肛门测压和动态排便造影,观察肛门失禁、吻合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TST技术吻合,其中1例距齿状线1.0~1.5 cm组患者因术后吻合出血而行二次手术。术中主观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患者在TST发射过程中下腹痛、会阴部放射痛及腰痛发生率低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初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感评分、排尿评分和排便评分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后期评估法分析,发现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肛门失禁、吻合狭窄和直肠粘膜脱垂明显优于距齿状线1.0~1.5 cm组、距齿状线2.0~2.5 cm组和距齿状线2.5~3.0 cm组(均P<0.05)。4组患者中距齿状线1.5~2.0 cm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最佳,而距齿状线2.0~2.5 cm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随其后(均P<0.05)。结论TST技术中距齿状线1.5~2.0 cm为吻合最佳安全距离,其操作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环状痔 TST技术 吻合口安全距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吻合漏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5年9月共20例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漏病例,采用加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结果20例吻合漏患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漏口平均愈合时间9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术后吻合漏漏口不大(小于2cm)的病例,采用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双套管冲洗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消化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是指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症。通常直肠癌的位置较低,其很容易被直肠指诊与乙状结肠镜诊断。由于该病的位置深入盆腔,其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治疗往往不够彻底,且术后很容易出现吻合漏的情况。本文着重对直肠癌术后吻合漏的分类与治疗措施展开综述。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吻合口漏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良性吻合狭窄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和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结果80例吻合良性狭窄患者中,低位狭窄56例(71.8%)、高位狭窄24例(18.2%),其中预防性造口52例(65.0%),术后吻合漏38例(47.5%),术前放化疗8例(10.0%)。借助指检扩肛方式治疗者40例(50.0%),指检治愈率85%(34/40);通过内镜球囊扩张32例(40.0%),扩张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1~4次),内镜下治愈率50%(16/32);留置肛管后解除狭窄4例(5.0%)且最终治愈2例;通过TEM切开狭窄治愈2例(2.5%);经腹吻合切除后肠管再吻合治愈2例(2.5%)。治疗总成功率为70.0%(56例),30.0%(24例)治疗失败患者中:58.3%(14/24)为弥漫性狭窄,41.7%(10/24)为管状狭窄,无膜性狭窄患者;75%(18/24)发生过吻合漏;75.0%(18/24)属于低位狭窄,75.0%(18/24)并发盆腔感染,最终造口还纳失败,被迫接受永久造口。治疗失败者当中吻合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明显多于治愈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没有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狭窄首选治疗方法为肛门指检、内镜治疗手段,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失败者与吻合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等相关,临床工作中理应重视这些并发症,提早预防。

  • 标签: 直肠肿瘤 吻合口狭窄 良性狭窄 预防
  • 简介:对于已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的患者,其中15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13例胆总管先天性囊肿均行此术),实施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原位拆建手术31例

  • 标签: 例分析 十二指肠吻合 口拆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中吻合应用药物支架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以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行E-DCR 5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31眼),E-DCR的吻合处放置药物支架;对照组,25例29眼,术中不放置药物支架。术后随访1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8眼(90.32%),好转2眼,复发1眼;对照组治愈14眼(48.28%),好转8眼,复发7眼(χ2=4.000,P=0.047)。治疗组术中出血(35±15)mL,少于对照组的(40±18)mL(t=2.152,P=0.035)。治疗组术后吻合闭合者1眼,少于对照组的7眼。治疗组术后鼻部无需再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无疼痛感;而对照组术后8眼出现疼痛感。结论吻合药物支架在E-DCR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支架,吻合口,药物 泪囊炎,慢性 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胆总管空肠吻合模型,探讨B10细胞在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用6周龄、体重为180~200 g的雄性SPF级SD大鼠24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种子数法分为对照组、实验1周组、实验2周组和实验4周组,每组6只。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获取吻合组织及外周血,测量各组吻合直径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术后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及吻合周围组织中B10细胞的比例变化,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评估吻合瘢痕形成情况,通过qPCR检测吻合组织中IL-10和TGF-β1基因表达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直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缩窄,术后4周时为(2.7±0.3) mm;但肝功能和炎症指标在术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各段时间内,外周血中B10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而吻合组织内B10细胞浸润明显增加,术后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6.6±4.0)%比(1.1±0.3)%,P<0.05],术后4周时仍高于对照组[(7.5±1.3)%比(1.1±0.3)%,P<0.05];吻合组织病理染色可见随着时间推移,胆管壁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胶原纤维增生,胆管壁增厚,进而导致瘢痕形成;术后吻合组织内IL-10和TGF-β1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在术后4周时,IL-10基因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1.4±0.6)比(0.5±0.2), P<0.05],TGF-β1基因表达量持续增加且高于对照组[(3.9±0.9)比(0.3±0.2), P<0.05]。结论B10细胞在大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组织内含量明显增加,同时IL-10基因水平高表达,其可能对局部瘢痕形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大鼠 模型,动物 胆肠吻合术 B10细胞 白介素10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腹腔镜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3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10例出现吻合裂开,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另外8例行免造一期缝合术。术中清除直肠周围脓肿,腹腔镜下腹腔及直肠周围彻底冲洗,松解腹腔粘连,切除吻合缘坏死组织后,用4号可吸收线一期缝合裂口,在直肠后及腹腔置管引流。10例吻合裂开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2.4个月,大于无吻合渗漏患儿的20.6个月。直肠检查示:吻合裂开位于5点4例,6点3例,7点1例,0点2例,其中8例并发腹膜炎。平均术后(8.8±4.3)d行吻合缝合,一期缝合8例均未行回肠造口术。缝合后3~5 d停腹腔及直肠后引流。8例均经一期缝合后治愈。术后3周开始扩肛4~6个月。随访时间6~68个月,患儿每日排便2~3次,无污粪。彻底冲洗腹腔及直肠周围间隙,行免造一期缝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Soave术后吻合裂开是一个安全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1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发生吻合漏,9例经过保守治疗全部治愈,3例经过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对吻合的正确处理,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缩短住院时间,也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吻合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漏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关重要。而新辅助放化疗、保护性造口和腹腔镜手术等常见操作,对发生吻合漏的影响尚存争议。通过术中对吻合血供的辅助判断,如吲哚氰绿成像或血流动力学超声等,有望实现吻合漏的源头控制。根据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引流液性状以及外周血、引流液和肠道菌群的检测,识别其中高危因素如发热、腹泻和感染指标增高等,及时完善CT联合造影剂灌肠,能够实现吻合漏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直肠肿瘤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肠道吻合愈合是消化道手术术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处理不当易造成吻合漏,进而诱发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富血小板血浆(PRP)由自体全血浓缩得到,其血小板浓度高于全血基线水平且包含多种生长因子,可使复杂性创口快速愈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因而被广泛应用在皮肤、肩关节等领域。近年来,PRP在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PRP改善吻合愈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缺乏统一标准,效果不完全统一,尚未应用于临床。本文以PRP改善肠道吻合愈合为切入点,系统阐述PRP改善肠道吻合愈合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吻合口漏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缝线溃疡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87例胃切除术后行胃肠吻合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按传统的全层连续锁边法缝合,另一组按改良的全层间断法缝合。结果在术后胃镜复查的134例(占71%)病人中,78例按传统的全层连续锁边法缝合,其中发现缝线外露16例,缝线周围溃疡6例;56例按改良的全层间断法缝合,其中发现缝线外露2例,缝线周围溃疡0例。结论全层间断缝合法对预防胃切除术后吻合缝线溃疡十分有效。

  • 标签: 全层间断缝合 预防 缝线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出血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近期出血3例,远期出血4例。结果7例均为胃窦部癌,首次术式均行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BillrothI或Ⅱ式吻合。3例吻合出血发生在术后12h~7d,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吻合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以“8”字缝扎;4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2年,先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胃切除术后吻合出血多由操作不当引发,正确评估病情和规范手术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 标签: 胃切除术 吻合口出血 防治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吻合漏是结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险因素众多且发生隐匿,极大地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和生活质量。探寻有效的影响因素以提前预测吻合漏的发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降低其发病率以期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将从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和生物学标记物两个方面综述结直肠癌术后吻合漏的危险因素,目的为预测吻合漏的发生及改善吻合漏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记 肠道菌群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狭窄14例的诊断,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4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按照轻、中、重分别给予治疗。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14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狭窄患者基本痊愈,出院随访,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确定适合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结直肠癌患者康复。

  • 标签: 结直肠癌 吻合口狭窄 影响因素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狭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18例,吻合狭窄的原因及其防治。结果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18例,发生吻合狭窄31例,包括轻、中、重度狭窄。结论充分重视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改进吻合技术、重视围术期处理是防治吻合狭窄的关键。

  • 标签: 食管 贲门癌手术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漏(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4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和χ2检验,在临床病理分类的变量中筛选AL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未预防性造口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7,2.252,5.556;P=0.016,0.006,0.001)。亚组分析显示:结肠癌亚组中,左半结肠是AL的危险因素(OR=2.519,P=0.032);直肠癌亚组中,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和未预防性造口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97,7.609,9.346;P=0.012,0.007,<0.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高血压病史、未预防性造口、术中出血≥ 400 mL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7,5.376,3.922;P=0.006,0.002,0.001);未预防性造口亚组中,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和直肠癌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9,1.859,1.716;P=0.015,0.046,0.059);直肠癌未预防性造亚组中,高血压、腹腔镜和手术时间≥ 3 h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6,7.346,2.287;P=0.012,0.008,0.046);开腹手术亚组和预防性造口亚组无AL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高血压病史、腹腔镜手术且未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针对性预防,以期减少术后AL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ASA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