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们应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6例,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饮食及合并症、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经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恢复良好。结论术前的仔细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术后精心护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的温阳散瘀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以及最大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温阳散瘀散外敷 血栓通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重建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26 例血液透析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血管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下肢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状的患者,给予其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重建 血液透析 预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将50例患者划分为病例各2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利用二甲双弧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利用我院自制活血通脉汤来予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活血通脉汤来予以治疗,所获疗效显著。

  • 标签: 临床 活血通脉汤 治疗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 中医
  • 简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occlusivedisease,LE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美国70岁以上年龄人群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从以前的3%~10%升高至近年的15%~20%;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LEASO患病率可达15.91%[1]。目前临床上重症的LEASO主要治疗方法是以重建动脉血流通道为目的的旁路手术或介入治疗。

  • 标签: 血管再狭窄 介入治疗 旁路手术 慢性缺血 动脉疾病 EXTREMITY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讨论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治疗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的患者77例(107条肢体),分为开放手术20条,复合手术12条,血管腔内成形术56条,基因药物治疗3条,截肢16条。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的时间为术后0.5-48个月,平均12.2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88.23%。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9例,发生率为56.52%,术后3、6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后24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区别,其中外科手术旁路术组的再狭窄率最低(15.00%),单纯球囊扩张组的再狭窄率最高(78.57%)。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每个再狭窄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多支架植入。必要时应配合开放手术,术后予以正规药物治疗。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人工血管搭桥术 单纯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并发症相关因素、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实施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并发症相关因素,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加强精细化个体化护理,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出现的术后严重并发症主要有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穿刺点血肿等手术并发症、肢体缺血加重以及重要器官衰竭等病症,主要影响因素和患者的年龄以及有糖尿病因素有关。针对实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根据需要部分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血管分析软件(AVA)观察,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其中仅可见腹主动脉及髂血管壁有钙化斑块8例;可见多节段血管不规则狭窄伴多发钙化斑片及非钙化斑块11例,其中2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局部闭塞,2例股动脉局部闭塞,1例髂内动脉及股动脉局部闭塞,3例行DSA检查,2例手术治疗,行DSA检查及手术患者与MSCTA结果均吻合。结论MSCTA可以充分而准确的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血管成像 动脉闭塞症 下肢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运动干预,观察运动疗法对于患者术后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6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患者 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的运动疗法。干预前后采用踝肱指数( ABI)测定、无痛行走距离( pain-free walkingdistance,PFWD)和最大行走距离( maximal walking distance,MWD)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 ABI指数、 PFWD和 MWD均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 PTA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其运动能力。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运动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介入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差异性护理。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而后就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时采用围手术期针对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高,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糖尿病足患者60名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样本,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按照系统随机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为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发生事件进行记录分析组件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糖尿病足 围手术期 护理方案
  • 简介:2009年11月-2010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患者26例共30条患肢,病变长度10.3~22.8cm,平均15.89cm,主要症状为静息痛,合并溃疡或趾端坏疽者15例。本组30条患肢均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股浅动脉闭塞段单纯球囊扩张6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1条,术中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导致介入失败3条。股浅动脉闭塞段介入技术成功率86.7%,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溃疡面积减小,围手术期截肢1例,截肢率3.3%。腔内介入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切开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利用导丝或超声消融导管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后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45例(53条患肢)血管腔内支架均释放成功,踝肱指数由0.36±0.14增至术后7d0.77±0.21(t=2.397,P=0.021),45例随访6~54个月,平均23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90.6%(48/53).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98例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2例患者下肢缺血、9例患者局部硬化,8例患者导管阻塞、9例患者形成急性血栓、6例患者出现动脉夹层.结论基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殊,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工作,结合患者的实际要求,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纯球囊扩张到支架置入和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为周围动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诸多关于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股腘病变方面,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其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效果有较大争议,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本文将对目前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药用制剂 周围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