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6%,不良反应率为6.66%,参照组分别为80.00%和23.33%,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做好预防和护理,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本文主要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旁路移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比较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和护理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住院时间进行分组,2010年12月01日之前入院为普通组,2010年12月02日之后入院为改进组,比较围手术期过程中患者疼痛、舒适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配合适宜的护理干预,改进组24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疼痛等不适感得到及时评估与处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管移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干预 舒适度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共36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46条患肢,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沙格雷酯100m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3次/d,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疗效明显的有5条下肢,占20.8%;症状有改善的12条,总体有效率70.8%;没有变化的6条,1例因皮疹而中止治疗.对照组中3条症状有改善,其余没有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诉.结论:盐酸沙格雷酯用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服用方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疗效 盐酸沙格雷酯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30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66%,不良反应率为 6.66%, 参照组分别为 80.00%和 23.33%,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显著。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30例MSCT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几种成像技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结果130例均检查成功,几种血管成像技术图像对ASO有特征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的显示具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MSCT多种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诊断优势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经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6例同期行三维动态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9例同期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其对应的MSCTA或3D-CEMR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可比的223支血管中:CDFI显示血管狭窄58支、闭塞34支,与MSCTA/3D-CEMRA相比,相应符合率分别为62.3%、97.1%。其中CDFI显示股动脉动脉狭窄、闭塞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6.4%、92.3%,83.6%、100%,而对胫前、胫后动脉显示狭窄、闭塞的符合率偏低。同时,CDFI判断血管闭塞的符合率高于血管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判定下肢大血管闭塞及狭窄节段,并提供病变动脉远端流出道情况,为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了有效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接受介入后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有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ASO患者;共49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所有ASO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采用统计学分析ASO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跛行距离以及踝肱指数)以及术后有关影响因素。结果:ASO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前后在跛行距离以及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ASO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有:(1)纤维蛋白原上升;(2)高血脂;(3)高血压;(4)吸烟;(5)糖尿病等(P<0.05)。结论:ASO患者接受介入后的治疗效果显著,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纤维蛋白原上升、高血脂等。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手术 治疗效果 术后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4例AO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统一采取介入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4例患者,出现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住院时间为(11.37±1.47)d。结论:围术期护理在AOS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03月~2021年03月对本院接入的5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将之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29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研究组29例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结果:研究组手术疗效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出院时ABI(踝肱指数)、VAS疼痛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动态随访观察12个月,虽然研究组ABI指数、VAS疼痛评分更优,但两组结果并无差异(P>0.05)。结论:不论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还是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都能够有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操作者实践经验以及医疗条件选取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康复护理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中的作用以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盲选50例,均采取手术治疗,以入院顺序的差异,等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常规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对比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常规组低,踝肱指数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施予心理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踝肱指数和负性心理状态,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心理康复护理 踝肱指数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腕踝针治疗脱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的效果分析及安全。方法:将60例脱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止痛药,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0分钟、治疗1d、7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

  • 标签: 腕踝针 脱疽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腕踝针治疗脱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的效果分析及安全。方法:将60例脱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止痛药,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0分钟、治疗1d、7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

  • 标签: 腕踝针 脱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所收治的患者9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90编号,取其中的45例,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综合护理干预展开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成效,以及研究疼痛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实验,随机数字分组成比对组、试验组,35例比对组:常规护理,35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比较护理前后疼痛值评定值变化,并发症检测值。结果:疼痛值评定值比较,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得分低于比对组(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为了确保此次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选择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其中,为此,从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之间接收的患者群体中选出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参与实验。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调查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同时基于DSA步进技术的支持下,为患者实施介入诊疗,并从临床效果的角度展开相应的比较探究。结果:从诊断调查结果方面来看,这些患者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与闭塞,按照病情进展程度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严重、经球囊扩张治疗后有效以及无效这三种,对应的患者例数为27、8、5。从图像质量的优劣情况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图像质量可分为优、良、差这三种,对应的患者例数为30、8、2,由此可以统计出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00%。结论:基于DSA步进技术的支持下为相关患者进行诊疗,所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理想,分辨率较佳,结合观测到的实际情况开展介入诊疗,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 标签: DSA步进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