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中,本研究使用两种措施对患者进行医护管理,即常规护理以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将83例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2),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待护理疗程后,对抑郁测评量表(SDS)、满意和相关知识掌握调查比较。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调查结果令人满意,且掌握也好于对照组,研究组SDS评分为(13.6±3.1)分,对照组为(24.2±2.6)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提高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患者自身的保障具有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对医学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成实验3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可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胃溃疡 知识知晓率 个体化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手术室综合护理对护理满意、焦虑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医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手术室综合护理,总结焦虑情况、满意、不良反应。结果甲组的精神性焦虑评分、躯体性焦虑评分、焦虑总分都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总的满意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手术室综合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状态,在提高满意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手术室 综合护理 焦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满意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2月,医院心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405例次,纳入对照组,主要通过晨会、月会、季会、年会,进行护理风险事件特别是严重的不良事件进行探讨。2017年1月—12月,医院心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422例次,纳入观察组,重新定位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能,赋予其循证护理职能,进行循证护理培训,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制定落实循证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点症状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护理不依从行为发生率、皮肤/口腔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整体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获得患者的好评。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安全 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和精细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手术质量的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内护理当中,通过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模式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 手术室 护理质量 患者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临床输血患者的护理中输血路径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医院输血的患者(5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25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护理,研究甲组实施输血路径,对患者的输血差错、满意、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5例甲组患者,满意16例,一般满意8例,1例不满意,临床总满意率为96.0%,乙组25例患者中,满意9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6例,临床总满意率为76.0%,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输血差错率大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乙组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评分、法律法规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小于甲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患者的护理中,输血路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降低输血差错发生的概率,还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路径 输血差错 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硬麻醉患者采取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9—2018年9月到我院接受的104例腰硬麻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将其按照护理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为52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给予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综合组的护理满意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评分。结果综合组的护理满意50例(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42例(80.77%),两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对照均具有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腰硬麻醉患者给予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十分有效。

  • 标签: 手术室针对性护理 心理护理 腰硬麻醉患者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性护理用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对切口感染、输液导管堵塞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1.25%(P<0.05);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总护理满意率68.75%(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用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效使患者切口感染、输液导管堵塞的发生几率下降,提升了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综合性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胆结石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施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胆结石手术护理,而实施组加以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出院后的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结果出院时实施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施组满意90.0%,常规组为76.7%。实施组的护理满意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胆结石术 心理健康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水化护理对心脏介入术患者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间接受心脏介入术的41例住院患者,其中20例纳入观察组,21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强化水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水化护理,观察记录介入术前后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量的变化,以及发生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人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血肌酐、尿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4h尿量高于对照组,造影剂相关性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水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可明显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水化护理 心脏介入术 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咯血的时间性规律,并总结其针对性资料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观察所有肺结核患者咯血时间,研究其时间性规律,并总结治疗干预对策。结果时间规律调查结果显示,98例患者有59例于晚6点至晚9点期间发作,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咯血时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以晚6点~9点为咯血高峰期,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在易发时间段予以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法,做好咯血抢救的准备工作,提升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 标签: 肺结核 咯血 时间性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乳胶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在高、中、低三浓度中各取20例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复检,对比结果。结果TRFIA检测的灵敏、特异性明显高于ELISA、乳胶法所引起的假阳性、假阴性明显低于ELISA、乳胶法(P<0.05);TRFIA方法检测低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明显低于中、高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较高,但会受到低浓度血清HBsAg的影响,为了提高临床检测水平,当遇到比较低浓度的血清HBsAg样本时,要对样本再次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灵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对胸部外伤疼痛评分满意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n=49,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n=49,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以及满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睡眠时间明显较长,满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维持护患间良好的关系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胸部外伤 综合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血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血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的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TTP可作为血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的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阳性时间 感染 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比较。方法选取正常体检者和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炎患者和口服华法林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样品各20份样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PT精密度结果比较,采用仪器法手工法重复对同一混合血浆测定,结果表明精密度比较,仪器法高于手工法。对三组不同方法测定的PT结果进行比较,健康体检者肝炎患者采用仪器法手工法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华法林组两种方法对比仪器法手工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以纤维蛋白转变瞬间出现的浊变为测定终点信号,不损伤纤维蛋白的形成,灵敏较高,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使用仪器检测可以提高正确性和精确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手工法 仪器法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55%(55/100)的产妇对留置导尿管感到不适,术后留置导尿管24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2.0%(46/50),14%(7/50)拔管后出现膀胱刺激征。术后留置尿管12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8.0%(49/50),无1例出现膀胱刺激征。结论缩短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尽早恢复充盈及排空功能。

  • 标签: 剖宫产 留置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结果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做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方法在利用品管圈联合B超室、医务科、后勤部多方协作,针对B超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各个部门协作整改。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135.5分钟降低到改善后的68分钟。结论由门诊部牵头,利用品管圈多部门协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

  • 标签: B超 候诊时间 品管圈 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