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借助于形成性评价工作能够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且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完善,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还能够使得传统应试教育弊端得到有效的转变,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就基于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生理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创新能力 生理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全科医师掌握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名实习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学员10名。让实验组学员通过讨论以及学习病例的方式,对其进行思维培训;而对照组学员则进行常规化培训。对两组学员病史采集、检查神经系统、理论知识、查看影像能力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进行考评以及对比。结果实验组病史采集成绩为(16.65±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7±2.24),(P<0.001)。实验组检查神经系统成绩为(89.23±1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4±14.62),(P<0.001)。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6.28±10.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5±12.67),(P<0.001)。实验组查看影像能力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探讨以及学习病例的方式应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实习中,能够使学生良好的掌握神经内科的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思维方法。

  • 标签: 全科医师 病例讨论 培训 神经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疑尿路感染者50例研究对象,以中段尿作为尿样标本,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培养以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结果。结果50例患者进行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标本中,标本为阳性31例,标本为阴性19例,阳性率为62.0%,阴性率为38.0%;细菌培养结果,标本中阳性30例,标本阴性20例,阳性率为60%,阴性率为4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测定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性极高,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培养 尿沉渣定量分析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尝试。方法选择2016年的我院的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纳入试验组,主要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开展充分的调查,将此结果与2014年的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对照组)的SCL-90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SCL-90量表的多项得分均较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现行模式,有望探索出一种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 标签: 研究生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肿瘤方向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016年我校的60名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选择肿瘤方向的30名学生采用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设为观察组,非肿瘤方向的30名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设为对照组。在学期末采用自制简易教学效果测评表考察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的帮助,同时,对于两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100.00%、对自身帮助的满意度为96.67%,理论成绩(42.19±5.89)分、临床实践能力(46.23±9.24)分,相较于对照组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可较好的提高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肿瘤方向的教学满意度,同时提高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

  • 标签: 中医肿瘤方向 专业学位研究生 病例引导式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目前最常用的金标快速免疫试剂盒(福建三明蓝波)检测支原体的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共检测临床标本300例,包括男性174例和女性126例,根据实际情况取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检测。结果以支原体培养基(中山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培养法的结果作对照,该方法与培养法的一致率可达90%。结论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金标法敏感性欠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金标免疫法 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给予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的综合干预措施,采取幸福度量表(MUNSH)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坚强个性培养能够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乳腺癌 共情护理 坚强个性培养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培养自我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年至12月我社区66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干预3个月后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试量表(AHSMSRS)评价患者疾病管理情况,使用生活量表(SF-36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以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方式培养自我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新媒体是一种创新形态的媒体,拥有信息交互性与及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多媒体性等特征,给信息的传播带开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用户的主要群体,其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等与新媒体的特征相适应,因此新媒体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当前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现实化的特点。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入手,积极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

  • 标签: 新媒体 医学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的对比及其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透出液为检测样品,对所有透出液标本展开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将PCR检测定为观察组,传统培养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致病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样品的阳性为66例,对照组阳性52例(P<0.05),传统培养法检测中2例与的PCR结果不一致,为假阴性(3.85%)。传统检测法中28例中共有16例与PCR检测结果不一致,假阳性(57.14%)。且观察组获得是结果时间为(7.21±0.85)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获得结果时间(77.75±15.82)h,差异显著(P<0.05)。结论PCR与传统培养法检测的获得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PCR 传统培养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治疗组患儿采取快速血清学检验,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误诊率与漏诊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治疗组患儿的误诊率为2.3%,漏诊率为4.7%,对照组患儿则分别为11.4%、13.6%,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方式可显著降低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与漏诊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医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基础专业还是临床专业,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涉及科研工作,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探索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标签: 科研能力 免疫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重在探究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相关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清收集。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方法对血清实施检验,并将两种方法的阳性检验结果和具有年龄差异的患儿的血清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快速血清学的阳性检验率为60%,微生物快速培养的阳性检验率为90%,微生物快速培养的阳性检验率显著高于快速血清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4至7岁患儿的血清检验率显著比其他年龄段的患儿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灵敏度较高,相应的阳性检验率也较高,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能够当做可靠的诊断数据供应给临床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快速血清学检测所有患儿阳性率,观察组采取微生物培养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可知,对照组的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8%,观察组的阳性率为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较高,相比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更为灵敏,在临床上更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培养 肺炎支原体感染